那是一个我转校遇到的一个不完美的女孩。
刚进学校,上课铃已经敲响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又回到了这所学校读书,我很开心又能和学校的老师打交道了。学校不大,没一会儿就能到达教学区,我踏着美好的心情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我分到的班级,刚进去所有的同学都看着我,不免让我有点害羞,我稍微的低着头,望着那角落唯一的一个空位置应该就是留给我的吧,我什么也没说就走向我的位置,这更让同学们惊讶,我没有理会许多,直接一屁股坐下来。是的,旁边的一个女孩就是我的同桌,我很开心一来学校就有新的同桌。望着外面老师和父母正在交谈,我并不能做些什么,知道爸爸妈妈走后,老师从讲台搬了一堆很高的书给我,我看着书脑袋就开始犯晕了,不过还好老师照顾是刚开学并没有上课,只是叫我们看看书。
我无聊的动动旁边的女孩,问她的名字,她没有告诉我只是很直接的叫我别和她说话,否则班上许多人都不会理我,我很是纳闷。直到下课我去走廊散步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想和我成为朋友,便聊起来了,心里的好奇心还是很大,便聊到了我的同桌。慢慢的才知道原来她得了一种病,叫癫痫。这种病并不奇怪,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许多的人都在躲避的那个女孩,每次下课,所有的男生都不敢经过我这边,说我这边是病区,而且声音异常的大,也偶尔有些女生和男生提醒我找老师换个座位,可毕竟我不是那种会嘲笑别人伤疤的人。
那天放学,我跟着她一起走,她一路上什么也没说,我可能知道她没有什么朋友所以很少和朋友聊天吧,我便开头就问起了她为什么不在学校交一些朋友。她的眼眶顿时就湿润了,简简单单的说不完美的人在这所学校不配有朋友听到这里我瞬间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只是跟在旁边陪她一起走......
后来换了位置,她还是坐在最后一排,一个人。
清楚的记得一次数学课上,我看见她犯病了,口里的白沫越来越多,手脚好像也不是自己的,就一直抖着抖着,突然间往后一倒,我也被吓到了,本想去扶起她的,可老师比我快一步。她站起来后就好像失忆一般的走到前面,随便坐了一个位置,那个位置原来的同学早已不知跑到那个地方,老师把她指引到了她自己的位置。啊!感觉时间好快,一下子就放学了,我还在等她一起回家,可她自那以后就开始逃避着我,我跟她说话她也是敷衍几下,每天站在走廊上等都等不到她,后来也便没有等她。距离是问题,自那以后,说话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一个星期也不会说上一句话。
和她不再一起上下学后,身边的其他同学就开始和我一起回家了,可唯独那个女孩,她还是那样每件事都是一个人。可最终我还是不够勇敢,因为我知道我不能去戳那女孩的伤疤,所以只能心里默默的鼓励她,别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地球现在还踩在你的脚下,即便是一个不完美的人。
请不要嘲笑别人的疤,那只是你没有经历过的伤。
高一:江青茹
身处喧闹的菜市,我们常常毫不吝啬自己的声音,与小贩大声地讨价还价;若我们步入寂静的图书馆,则会小心翼翼、举止文雅,生怕打破了那一份宁静。这就是一种心理的惯性:对于残缺的东西,我们会对破坏行为不以为意;对于完美的东西,我们则不由自主地加以呵护。
牙牙学语时的我们,就听爸爸妈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偷偷拔了一把葱,父母没有严加管教,结果偷葱演变成了偷钱,男孩误入歧途,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偷。就是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小小的失足,使男孩一步步陷入了罪恶的泥淖,最终不可自拔。这也是一种心理惯性。当我们有意或无意地破坏了原有的完美,使原本完整的防线破了一个缺口,破坏力就会越来越大,好似决堤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收拾。
这是人性的一个弱点。有人对别人的不完美会施加更大程度的破坏,比如破了窗的车更容易成为攻击目标,比如零星的垃圾会很快变成一座小山。又比如失足的青年在花花绿绿的社会影响之下越陷越深。我们不能小看这种周围环境的破坏力。
还有一种破坏则是由自身施加的。犯了一个以前不敢尝试的错误,居然发现后果也并不严重,于是,当面对同样的情况,便会失去警惕,甚至产生再试一次也无妨的荒谬想法。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这便是来自自身的破坏。一旦罪恶变成习惯,人生就很难扭转。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品学兼优的学生迷失于网络,德高望重的领导屡受贿赂,身强力壮的青年陷足毒品这样的后果,就不仅仅是社会环境对其破坏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自身逐渐放任,从而使他们走到了难以返回的境地。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当我们打破了原有的完美,周围的环境,周遭的人们就会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眼光看待我们,罪恶就会毫不怜悯地冲击我们的缺口,而我们自身也很难抵御这种巨大的冲击。但是,如果我们不是出于本意地打破了窗户,一定要切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道理。若缺陷尚可以弥补,有了错误尚知悔改时仍不采取行动,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很多时候觉得国人的素质还不行。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其实,这也是心理惯性所驱使。假若我们漫步在洁净幽雅的林荫大道,或是坐在轻音缭绕的咖啡馆中,又怎么会忍心打破这种完美?良好的环境能够让我们出于本能地予以保护,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看来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高一:高子新
现在是2015年1月8号。
一个寒冷的夜晚,好吧,我又失眠了。夜色朦胧,唯有那从窗户射进的一丝余光,四周空空荡荡的,带着寒意不时地勾起了我的片片回忆。
时间追溯的回到故事的开始。那时候我就读于当地的一所民办中学,那时候我还是那样的懵懵懂懂,对事物充满了无数的好奇。每天都像是一台机器一样按照预计好的轨道运作着,枯燥的生活逐渐使我厌倦。就在这一切即将结束的时候,在我的生涯中她悄悄的出现了。她并不像西施貂蝉那样婀娜多姿,也不像林黛玉那样美丽动人。但由于她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我那循环不止的生活。她的体型略显得胖些,她的脸然而因为这点特别凸显的可爱。正如她喜欢的龙猫那样呆萌。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的,不久之后我就面临了中招,离毕业的日子也越来越近。在毕业前的一段时间里,我曾找她一次,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她悄悄的踏入我的生活,又在我的生活中悄悄的消失。这一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毕业后又是一个暑假,这个暑假比起以前稍有点无趣或是带点疲惫,总觉得现在的生活缺少点什么。每天呆呆的盯着电脑桌面,时不时看看手机屏幕,生怕会错过一丝消息似的。我渐渐开始胡思乱想,是不是我哪又做的不好,她正生我气了。想到这,我的内心中涌出一个想法--先晾她一段时间,等她哪天消气了也许就好了。之后剩余的假期生活中过的也不是太好,因为心里有着一个放不下的牵挂。
假期的生活也随之过去,两个半月内她也没有和我联系。直到一天傍晚,她终于回复我消息了,但是我却等到的不是在一起。我也简单挽留的说了两句,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她的悄然出现我的生活又悄悄消失,之后留下的我只有悔恨和不知道去珍惜的无知。后来我急于忘却这段感情,迫切的寻找那一个顶包她的人。不久前我开始了一段新的感情,可我的精力已经耗尽,在这段感情中,颇显疲惫,最后因为我太疲惫而宣告终结。
这段感情就像是我在写一篇故事,中途你给我一张白纸让我去重新去写,我因为在第一篇故事中用尽了所有思想和灵感,而在这张白纸上我只记得开头部分而内容却是了了草草的写完而已。
她的悄然消失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只有等到失去了才会懂得去珍惜,正因如此她也同时给我敲响了警钟,时刻要珍惜自己身边对你用心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离我们而去,消失于我们的生活,留下的只有脑海深处的记忆。
高一:秦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