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天生的尤物,我们总是要求完美,以赋予美好事物神话的性质。然而客观世界却并不存在客观完美,从这一点看,似乎总是有悖于人之常情,当然,这本也无可厚非,因为世界的多元化本身就注定了其并不总是满足和服务于人们的主观意愿。因此,尽管人们殚精竭虑地去粉饰涂抹那些种种的不尽如人意,却依旧难以触及到缺陷自身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它作为客观世界一部分不可或缺的直实身份。(生命意志是叔本华哲学的一个范畴,它与整篇文章的思辨色彩相得益彰。)
对此,早在几千年前的老子便已有认识,于是他将他辩证的色彩世界观寓于《道德经》留给后人,时间之水流逝到了今天,却似乎并未唤来人们思想意识领域内的惊蛰,在林林总总的缺陷面前,人们依旧不吝惜他们软弱无力的伪装,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其结果注定是重复上演于事无补和庸人自扰的肥皂剧罴了。
记得多年之前,读过一个故事,讲的是即将远行的富翁将自己的豪宅托付给一位友人照料,富翁走后,友人便入住进来。起初,这里别具匠心的园林小品使他感觉如履仙境,欣喜不已。不久,他感到内急,便去如厕,忽然间他感到与奢华的豪宅相比,这里的厕所显得局促了不少,便不悦起来,他决定为富翁改造厕所。于是,他聘请了许多工匠,大兴土木,忙得昏天黑地,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在厕所扩建好的那一天,富翁归来见友人愁眉不展便问其原因。
友人讲:自从你走后,我整日忙着改造厕所,而园中的那些亭台轩榭,池鱼假山,异草繁花却并未来得及欣赏,如今你回来了,我将不得不离开这里了。就这样,友人又搬回了原来的寒宅,不久之后,悒悒死去。
的确如此,生活中的厕所工程耗尽了无数人的心血与青春,然而生活中有更美丽的、更实在的景致,在我们的周围静静地敞开,等待着有心人去观赏,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就能越过尘世的种种牵绊,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缺陷虽然存在,但在毕竟只是生命中的一小部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在这里,生活本身比所有挖空心思的浪漫揣想都迷人。
据说鸵鸟被追急时会把头钻进沙里,自认为平安无事,其后果可想而知。而事实上,这也正是我们许多人的真实写照。当然,人类逃避自身缺陷的伎俩远要比鸵鸟的高明睿智多了。在他们那里,善于伪装敷衍的本能早已发展成为投机取巧的滑头主义和明哲保身的市侩哲学。
听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只参加过某名牌大学业余补习的作家,未成名时,参加某个演讲比赛,在接受评委们的考核时,他总是不失时机地渗透自己的名校身份(事实上只是业余补习)。日后他成功了,成了一个知名作家,当记者采访问及他曾就读的高校时,他却对参加补习的事缄口不提了,而且还一再强调自己并未上过学,弦外之音当然是矜夸自己的天分了。那时那刻,缺陷也成了比优势更闪耀动人,引以为荣的尤物了。
诚然,对于生命中的种种缺陷,我们自当无法否认,而另一方面,我更不建议人们去做一个时时刻刻只关注自身缺陷的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的颓废之徒。在一切过程中,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成熟与健康的心态--在失意时,不夸饰缺陷的影响,在得意时,不否认缺陷的存在,并且对自身缺陷抱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当然,这里的宽容并不是不屑一顾的傲慢,也非修养见解上的策略,更不是韬光养晦,以退为进的姿态,而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人格,一种境界,是对客观存在的洞察,也是看透了生存究竟之后的觉悟
《关于与人为善的作文》【第二篇】
司机,麻烦您开快点,我要赶去上课。我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怯懦和恳求。他只是回头看了看。
车子在路上比停的颠簸,我又看了看表,只剩20分钟了,却不好意思再开口去催促他。心想,哎,怎么这么倒霉,今天的早课恐怕是来不及了。一面又暗暗地叫苦,这司机可真黑心,他又在慢腾腾的招揽乘客了,全然不顾我的焦急。全车共有7个座位,还空4个,我本想说没人的座位我付钱,让他开车马上走了。可一想到我拿的是爸妈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只得委屈的打消了这个念头。都说读书不容易,谁没个儿女的,可只司机就是一副爱搭不搭的样子。可我转念一想,哎。算了吧,人家风里来,雨里去地陪笑脸,拉乘客,也挺不容易的。
一圈又一圈,当他在街上兜到第三圈没拉带一个人上车时,我终于克制不了了(因为距我上课仅有10分钟,而从这赶到我的学校,最快也要30分钟)。哎,司机您别转了,我都迟到了你别哎,我马上就走了
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穿过街道林立的小城,车子驶入了高速公路,一束阳光射入车窗,斜刺着我的眼睛。我最终还是没能赶在它升起之前到达,心中不犹有些许不快。这让我想起了曾经一次相同的经历。
那次我也是请假回家,准备次日赶早客车回校,赶去上早课。记得那次的情形是:我着穿着一身中学生校服刚搭上车,司机就问:你赶着上课,是吧。
哦
你们是8:00上,我一定提前送你到学校。
车子驶到了交费点的时候,那儿已经排了许多车了,他把车子驶入了人行道(那儿不拦卡),我知道他不是逃税,因为在这个地方跑车的,都是交月费的,不存在逃税的现象。我看到他刚岔过去,又停了下来,他跳下车去了,我往车窗外一看,是有一块交通牌挡住了马路,他在费力的挪,我忽然就觉得很内疚,因为他除了是在为我节省时间之外,找不出其他的理由去绕道了。那时我真想说一声谢谢,因为陌生,我却始终没有将那两个多余的字说出口。他让我觉得很温暖,一个来自陌生人的温暖,来自凌晨七点半的温暖。
过了那段窄窄的人行道,车子又驶入了正确的路道。车窗外,天蒙蒙在亮了,车速似乎也加快了。两个陌生人,一路行程寥寥数语,车厢里却充满了暖流。
有空的时候,或是碰到什么事,我就会想想那个出租车司机,心中始终充斥着一股暖流。
而今面对眼前的这位司机,我便不在多语了,一路上默默地看者窗外的阳光,也不再觉得那么刺眼了。是啊!阳光是很温暖的。
与人为善,与己为善。车厢里沉默许久之后我终于到了学校。
又是一路陌生的行程。
(背景:21世纪的某年某月某日,一位科学家终于发明了一台能穿越时空的可视电话机,一位王勃的崇拜者有幸成为第一个试用者。电话接通了以下为一位记者的复述记录)
您好!请问是王勃先生吗?
在下正是,敢问你是?
我是一个未来人,想通过穿越时空来了解您。您的作品《滕王阁序》千古流传,另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更是脍炙人口,您能先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当时是如何写下《滕王阁序》这作品的吗?
可以。唉!说来话长:其实当时我正要去看望我的父亲,路过南昌时,赶上都督阎伯屿成功新修滕王阁,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于是我便前往拜见,热情的阎都督便请我参加宴会。阎都督这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我当时是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竟不知推辞,反而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也没有注意阎都督已经不高兴了。
那么当你在创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写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其实自己也不太清楚,因为朋友无论相隔多远都想在一起,那时我的心中满是对朋友的不舍和勉励,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
有人说你这是一种自我安慰,是这样的吗?
我想不是的。当时我只是十分自然地表达送朋友惜别的情感,并没有想到自己。
那么你对朋友、知己的看法是?
只要是互相了解,有着真挚友谊的人,即使相隔再远也能做到像就在身旁那样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