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很久,我想着要继续写着,不知道要不要写呢?毕竟写出来的,释怀的只会是悲伤,我是不是要继续我的文字叛逆?他们会说:刚过完年的,你又伤什么啊?呵呵
生活总是美好,前几天的雨天让人伤感。今天的阳光带来的是另类的感觉,很久没有被阳光照在身上的那种感觉。今年的冬天,我们笑得很甜。如果要走请你记得我,想念若隐若现,就算没有结果。总觉得自己在过着世界的末日,一种伤感的寂寞。今天、天空放晴,微风划过,如此轻柔,这是一个多美丽又遗憾的世界。
习惯了午夜的安静,看着路边的路灯泛着轻微的光,我知道、它累了。在这安静的街上找到了一丝寂寞的安慰,恰在这沉默的安静让寂寞找到了一份依靠。不忍打破此时的沉静,让轻脚步,让寂寞保持在这安静的依靠上。一个人低头傻笑,扬起的嘴角,修饰错过的感情,似这般都付与了断井残垣。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搜寻我们的残忆,也许回忆成了枯蒿,也许残梦成了累赘,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小心翼翼的保存着这年中的破碎的点点滴滴,昔日的司空见惯琢饰着今朝的可望不及,曾经的信誓旦旦嘲笑着如今的过往云烟。沟通无限,悲伤蔓延,很多人让我相信,一切都是假的。对自己坦白、不要再期待、擦身而过的时候,我们该学回遗忘
不想在刻意的遗忘,美好回忆就让它搁浅在心底。
灵魂深处的孤独和寂寞,你不会懂!黑夜和白天,我选择了黑夜,因为一直认为,只有低迷的人,才会欣赏它的魅力。那种寂静,那种空旷。久了,会给自己加上一个响亮的称号,我称之为,[守夜人]。最近我在找一种叫[回忆]的那种感觉,好让自己以后可以为它想起你的身影。现在的美好,是不是在为以后的最后命名为难忘?
如何回忆?如何遗忘?
两两相望!两两相忘!
在那么遥远的过去,像是时间荒芜的原野,把我们长久的记忆暗暗埋葬,生命里的每一次定格,还有那些突然翻涌的机动,原来都会被慢慢地翻阅成相册,慢慢地,在连绵不绝的思念里泛黄。嘴角的笑容,是肌肉的自做主张。此时的文字被心里的悲伤牵动,无法再想起那让人心里快乐的文字。我被我心里的这种悲伤所震撼,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我?伤感的归宿?
双眼看着空白,读完依赖,我很快就离开。看着风吹过的伤口,想起了痛楚。我唯一坚持的是我的等待,喜欢看着秋天的枫树,看着凋零的枫叶,缓缓的飘落,莫名的悲哀。带着没有灵魂的躯体,脸上苍白的气息,我知道我已爱上伤感。手颤抖着继续敲着伤感的文字。我知道我要继续,释怀的悲伤要继续着它的发泄。蓝色的天空,在黑夜变成黑色,望着天,想起你。一切都是迷茫的景象。雾散后,留下的只是一个人,孤独的站。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而世间一切的变化,只是我们再等待的那个也许。
时间,流逝了每一天。每次消失的前夕,我做过了无数次原来能勾起回忆的动作。最后的最后是结束,一种能忘掉的结束。
什么是满足?是黄昏后就会有夜!想去揭开一切,却从未有过答案。也许漠不关心更好
时间老人似乎不知疲倦,不断地推动着人类这几千年的历史,不曾因为某人、因为某事而停下几许。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他们不止给后来者的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财富,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笔可以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历史的衍生物,时时督促和激励着我们。
由于历史的广泛我不能一一道来,所以我从我所学的专业角度来谈谈自己读史的感悟。我学的市场营销,毕业后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把公司的东西推销出去。而把东西推销出去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推销出去,使顾客喜欢你相信你,顾客才可能买你的产品。怎样才能让顾客信任你呢?巧言令色、花言巧语,还是乱说骗顾客?都不是。那该怎么做呢?别急,让我们翻开历史,细细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
秦朝时,有个叫商鞅的人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都不相信,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由此可见要想让别人信任你,必须要讲诚信,言行必出,做事做人要用上自己百分百的真心和诚心。不能为达成目的----把东西卖出过去,而欺骗顾客。要以顾客为中心,把产品卖给需要它的顾客,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
历史长河承载着过去的人与事,给我们这些后来者留下了一个个足迹,似余音寥寥,让我们知道他们曾经来过这世界。
以史为鉴,学做人做事。让我们用心汲取古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吧!
高三:丁丁
在斯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看来,一个无法输出价值观的中国是不足为惧的。推而广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一个人,都应以思想作桨,用具有自己特色的、稳定而又持久的思想去带动整体的长足进步。
一个失去了民族文化的国家将无法在世界的洪流中找到栖身之所。文化的繁荣带动国家的强盛。
武力能够掠夺土地,而文化却能感化人心。前苏联军事腾飞期间,有人采访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否对此现象感到担忧,他却正色道:苏联衔头的青年已在跳美国的民族舞蹈,有什么可担忧的?显然,美国对苏联的文化浸透在潜移默化间致使了苏联的解体。
反观当下中国,日本动漫充斥着青年学生的课余生活,美剧成为退休老太消遣的珍宝。以两腿站立的小动物为主人公的国产动画片、以追求利润而粗制滥造成的国产影片,在外国优秀文化作品的冲击下显得不堪一击。文化强国似乎比经济强国、武力强国更为迫切。学习别国不代表被别国同化,21世纪的中国,更该划起思想的船桨,繁荣属于中国的民族文化。
对于城市而言,市民的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的未来。
上海世博会召开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它向世界展现了当代中国的繁荣,更在于上海用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各国人民感受到,中国,有的不仅仅是世界第二经济实体的实力,更有繁荣文化的决心。深圳近年来提出深圳十大观念,作为一座候鸟城市,深圳提出来了,就是深圳人等观念,让每一位来此奉献的外来工作者感受到深圳的温暖。有如此思想作桨的上海和深圳,想必会有新一轮的繁荣。
从个体而言,人是一株思考的芦苇,个人价值观的美好确立个体生命的成功。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提出裸捐观念,并将它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陈光标听闻后,以裸捐为个人终身追求。陈光标曾说:我不怕别人说我炒作,我就是要炒作,让更多人知道,学习我的思想。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将自己的精神追求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学习他们对社会的思考,以思想为桨,以行动践行。
国家、城市乃至个人,当其思想得以确立并传播,离强盛便不远了。强盛背后,是强大的价值体系。
以思想为桨,划着时代的洪流,向强盛迸发、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