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星期天打开电视,甘肃舟曲发生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的消息牵动着我的心。
看着电视上的图片报道:连日的强降雨,造成舟曲水文站下游100米处的罗家沟发生泥石流找作文网,堵塞白龙江,舟曲县城部分被淹,县城主街道泥石流堆积达两米深,形成堰塞湖;县城内大部分住宅楼里的居民滞留在楼顶等待救援,沟道洪水仍在蔓延、停水、停电
突然之间我觉得今年是一个多事之年,先是云贵川的干旱,接着是青海玉树的地震,东北吉林的强降雨,现在又是甘肃舟曲的泥石流
可是,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相关领导部门很快做出了回答:兰州军区防化、工兵、舟桥、陆航、卫生等多支救援部队通过空中、地面等多种方式立体机动赶赴灾区,于此同时位于四川九寨沟的消防官兵在接到指示后也克服了路途上的种种困难来到了灾区参与救援,而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也不顾自己六十八岁高龄,在第一时间飞赴灾区指导工作
更让我们欣喜的是我们的武警战士、空军、解放军以及消防官兵都是在第一时间有组织、有纪律、有计划的进去抢险,这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亿万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坚强的舟曲人民一定会迈过这道坎,我在这里默默的为舟曲祝福!
我希望在太阳射出万道金色光芒的时候,能够听到鸟语,闻到花香,抬头能够看到蓝蓝的天空,没有一丝的尘埃,耳边能够听到欢快的流水声
我希望每一个人能够拥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千千万万的生灵依靠她繁衍生息,请大家保护环境
几天来,兰州防化团二营战士刘强始终怀揣着一个叫姚倩的小女孩的作文,这个至今下落不明的小女孩,让他深深牵挂。
姚倩是舟曲月圆村城关一小高三一班的学生,她在7日的特大泥石流灾害中失踪。
刘强与姚倩的相遇,是通过姚倩的课本和夹在其中的三张纸上的作文实现的。
11日清理姚倩家的废墟时,刘强拾到了姚倩的课本,并知道了这个小女孩的名字和学校。
刘强小心打开课本,里面夹着两篇写在格子纸上的作文《我有一个梦想》和《可怜的孩子》。孩子娟秀的字体、美好的梦想,深深触动了刘强的心。
我的梦想就是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环保工作人员,为治理环境做一份贡献,希望我的梦想能够实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开满鲜花。在那几张已沾染泥浆的纸上,姚倩用工整的字迹,书写自己美丽的梦想。
可是我不知道,她的梦想能不能实现?一想到这里,刘强就很难过。
更让刘强心碎的是那篇《可怜的孩子》。这也许是一篇看图作文,姚倩描写了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他以后的生活怎么办,没有父母在身边,他将如何长大成人,会不会就因此饿死或冻死呢?
女儿遍寻不见,在清理现场时,刘强亲眼看见姚倩的父母伤心欲绝。她是否想过,当她离去的时候,失去孩子的父母该怎么办?刘强在心里反复问着这样的问题。
自从发现这两篇作文,刘强就一直把它们揣在兜里。一有空,他就忍不住想象这个未曾谋面的小女孩。她的学习应该不错,她应该很活泼可爱
23岁的刘强是唐山人,去年年底刚入伍。没有亲历唐山大地震的他,从小就听家人讲述当年的故事,对灾难中的生离死别感同身受。刘强说,这个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的女孩,让他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珍惜。
现在还不是反思的时候,但下一次灾难的发生不会坐等人们去慢条斯理地理顺思绪。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先后出现十多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各地暴雨、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多种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环境危局的严峻亟需整个社会的警醒。《人民日报》8月7日撰文《我国近四成国土面临水土流失,已成洪灾频发元凶》,就列举了陕西安康市中下旬大范围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致使63人死亡、119人失踪、155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达65。6亿元人民币,与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有关。相比地震灾害,泥石流虽然是次生地质灾害,但是这一次直接冲击理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县城,其中所暴露出的,不仅仅是城市规划和灾害防护中的设计缺陷。这已经不是泥石流第一次降临舟曲了,对于灾害的预防与预警工作是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呢?而据《兰州晨报》五年前的报道,曾有关于陇上小江南舟曲县水土流失严重而导致泥石流频发的警报。而据《舟曲县志》记载:舟曲山地,层峦叠嶂,万山皆翠50年代县境森林覆盖面大,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平衡,空气清新湿润以后由于大面积开荒、毁林,水土流失严重。在天灾无常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人类活动造就了现在的这一切?浑然不自知的人类,是不是该到了痛彻心扉的时候?
面对灾难,人类能够做的,不仅仅是重复的不知所措,而且应当包括对教训的深切记取,以及对自身错误的清醒认知。死者已逝,有多少根本就是在睡梦中被泥石流所吞噬。活着的人们,究竟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继续?
心在痛,血在滴,为在一次次灾难中逝去的同胞,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和民族。伤痛需要爱来弥合,爱有待再长一些的痛感来得以张扬:是这些痛,给我们反思的力量,灾难舟曲让爱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