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一个个第一次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我来给你讲离我最近的一个脚印吧!那是在一个在寒假里的星期天,我写完作业,看见妈妈在做家务,我就对妈妈说:妈妈,今天上午的家务我全包了,您去休息吧。妈妈笑着说:孩子,你不会干家务活,快去学习吧。我说:妈妈,我的作业全部写完了,该背的我都背会了,你说,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妈妈没有说话,我又说:妈妈求你了,您不是就可以看电视了吗?并且我还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妈妈思索了一会,说:好吧。我听了这句很想马上就开始,但妈妈说:你把地擦了吧,其余的活不用你干。可虽然是这样,我还是很开心。
我拿了一条干毛巾,放入水中,倒上洗衣粉,轻轻地揉搓几下,把毛巾捞出,拧干,开始工作。
我使劲地擦,一滴汗水从头上流下,我顾不得擦,有许多头发,用过的胶带全在地上摆着,我赶紧捡起,放在垃圾桶里,毛巾脏了,赶紧去洗终于擦完了两块,可后面还有很多块,唉,不擦了。我起来坐在床上,向我妈妈说:不擦了,不擦了,好累啊。妈妈生气地说:不是刚学了《顶碗少年》吗?他是怎么成功的?我听了,脸一下子地红起来了,我拿起毛巾,又仔细地擦起来。擦完了第一次,又擦第二次,第二次又扫出不少的垃圾,当我看到地都可以把我的五官照的特别清楚时我都不知道有多开心了,当妈妈看到时,立马亲了我一口。我以后在我的房间里走路,都是光着脚走路的,不止是我,其他人也是一样的。
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多劳动,为妈妈减轻些负担。
高三:张悦
日光浅浅如水,叶间裁下的亮斑稀稀疏疏,一阵风过了,满墙花开迎风。我如何描摹我目所及之处,我又如何形容我的初见之感?
我说这是一个人刻意画出的小园。
距青阳县城约二十里的张家小园令我贪恋忘返。暑假的第一天我去了这个陌生的地方。已是近黄昏的时刻,它不大的园门前立了两个石狮子,沐浴着午后柔软的光线,游人不多人。一条幽静的石板路一直通向深处。我呆望着,脑海里忽然蹦出常建的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虽不是禅院,却隐隐透露着幽静与洁静感。向里走去,路两旁种了高大的槐树。没有了叶子的枝丫拼命向中间延伸。抬头张望,它们仿佛成了一条条玻璃上的裂痕。左旁的树间还藏着一座小巧的屋舍,我在好奇的驱使下绕了一段路想一探究竟。只是触目便觉难言,那碎冰纹的红门脱了漆,黛瓦染了景光。在阴影处还看得见浮动的尘埃弥漫在它周围。这个时候我连呼吸都那么轻。它有种沧桑的韵味。我迟迟未敢推门,怕损的古建筑又唯恐惊了这朦胧的美。临走拍了张照片。那个地方的墙角种了一棵不使人留意的长青,像极了这间屋舍。
再从青石板的小路上往前走,便是一片小小的人工湖,假山靠着一丛紫竹。一盆盆小巧的盆景沿着鹅卵石的路一直摆到一座供人歇息的亭子。那琉璃瓦反着光,青阳郊区常见的毛竹在周围簇拥。留下一个缺口,我从亭内向缺了口的方向张望。绿竹漪漪,一大片青脆色在冬日显得生机勃勃。藩篱围成一个院子,青瓦白墙不如方才小阁的别致却暗含了股恬静色彩,这是人一眼能看出来的。奈何已无路,我只好四处寻着路。
有老人说这是当地一个财主的园子。土地改革时被政府收了去。我想着有几分怅惘,夕阳悬在带雪的笔架山上,我最后来到一堵断墙前。新刷的白石灰墙不是太平整,墙后是山。我的影子在墙上,微弱的光斑摇曳。
一阵晚风穿过,我打了个寒噤。而墙上的花却随着竹叶的萧萧声,悄然在墙上和我的微笑一起绽放。
2015.2.6
高三:何素敏
时光匆匆,日月如梭,一个月的假期如期而至,二十多个日子一瞬即逝。在这期间,有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趣事,良多趣味。相信你们也有一些经历吧!就拿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来说吧!正月十五是元宵,家家户户回家团圆。这是民间相流传的俗语。其实说起元宵节来,最欢乐,最有趣的莫过于正月十六了。到了正月十六这一天,村里委员会便会组织村民们在一起办红火,节目应有尽有。这一天,我早早地就收拾好与家人结伴同行向广场进军。正月里的广场与平时大不相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红色丝绸满天飞,张灯结彩,人声鼎沸。首先,人吗要做的便是彩街。队伍是庞大的,有舞龙的,扮狮子的,锣鼓喧天,鞭炮声响彻云霄......接下来就到了表演节目了,说起节目来,那才叫趣味十足。看啊!男孩子们扮演的狮子真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啊!一起一跃,每个动作都表演的淋漓尽致,默契十足,都是如此到位。还有那个逗狮子的人逗得使我们捧腹大笑。最有趣的还在后面呢,那就是表演魔术。
说起魔术,我们大家都知道这只是幻想罢了,都不可能成为现实。只是那位表演魔术的老爷爷演的真是太失败了,漏洞百出。就拿其中的一个细节来说吧,当他从他那长长的帽子里变出一个小型玩具熊是,他孙子看见了便大声呼喊:爷爷,你怎么把我玩具拿来了。我们听后皆是哈哈大笑。敢情他孙子是来专门砸场子来了......一瞬间,寒假过去了,我们便都投入了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去了......
高三:杨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