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国庆60周年征文2300字
不久前到乡村调查环保,农民朋友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当前农村应该以发展经济为主,还是以保护环境为要?化肥、农药是上世纪中叶推广的先进成果,怎么才几十年便成了落后的东西呢?现在有的农民只为糊口,才随便种点粮食,这是生态方式吗?这些并非奇谈怪论的问题,让我这个老环保一时找不出极有说服力的答案。
回家后夜不能寐,《学哲学用哲学》一书顿时跃入了眼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学哲学用哲学》,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哲学著作,是李瑞环同志几十年学哲学、用哲学经验的总结。《学哲学用哲学》围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强调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总结经验,特别在掌握辩证分析方法、注意研究特殊性、坚持发展的观点等方面,做出了富有创新意义的概括和表达。这本书也将我的思述引向了过去的岁月,引向了前半生学得最多的毛主席哲学思想。我心中豁然开朗,运用明白学,智慧学的哲学观点,揭示了环保方面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首先要用矛盾观去观察环境问题。长期以来,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不少人只看到其对立面,没有认识到它的统一面,因而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倾向十分明显。由于这对矛盾没有得到正确处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仅已经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将长期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用矛盾观和辨证法去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作为经济发展基础和最终目标的生态环境,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经济发展如果不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而一味地去吃生态资源,一旦生态环境失去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便无从谈起,也丧失了本质意义。经济要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优先的原则基础上,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尽量使燃烧过程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活动烧掉的资源少,留下的污染小,才是良性发展,才是科学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才会由对立向统一转化。同样,作为科技成果的化肥、农药等无机化学物,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增产早熟、防治病虫害、减轻劳动强度的积极作用,只要不断创新科学办法减少其对环境和产品质量的消极影响,其内在矛盾必然由对立转向相对统一,继续保持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其次要用发展观去认识环境保护。环保事业的发展,同样具有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其发展变化不是简单的复制、机械的向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我们认识环境保护,也与认识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样,由感性到理性多次循环往复,最终达到全面、深刻的程度。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属于整个生态体系的一分子,但在很长时期内,人类对其朋友并不友好,只是索取甚至掠夺、并没有保护意识。直到进入工业时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出现,人类才感受到大自然报复的威胁,才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于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才产生对生态环境的回归感和保护环境的认同感。因此,当前人类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意识的出现,并非简单的回归,而是带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发展意识和保护意识而回归自然。人们所追求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生态型而非自然型,追求的经济形态也是生态经济而非自然经济,追求的意识形态便是文明生态观而非原生态的自然观。由此可见,时下有些农民因种种原因缺乏种粮积极性,刀耕火种重蹈覆辙,这样生产出来的高质量、低产量、低效益的自然产品,尽管符合有机产品的某些要件,却不一定属于完全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产品,这种生产方式更不是生态方式。因为就农产品生产本身而言,制约质量与数量的因素不是简单单纯的,包括许多内因和外因,自然生态体系的各种要素几乎都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环境污染更是没有疆界的,此地的污染可以影响到彼地的环境质量,此地的生态环境却难以阻挡彼地的污染侵入。因此,只有在全面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生态方式,使农作物内因和外因的、自然和人文的各种因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才能使农产品获得更优的质量和更高的数量,这种产品质量与数量高度和谐、共同提升的效应,才是当代所追求的优质、高产、高效的生态农业发展目标。
三是要用实践观去做好环保工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环境保护,发达国家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已经走了一些弯路。我国开展环境保护的历史并不长,应该借鉴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更应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过程,使我们进一步接近真理,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连续高速发展,环境问题随之日趋严重,且已经面临集中高发、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的环境形势,抓住环境主要矛盾,认真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避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在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同时,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提高环境质量,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们也会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把两型社会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尽管当前的环保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只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必定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正如李瑞环同志所说:哲学这门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主题征文:祖国在我心中
我踩着时间的足迹,走过你的每一个年代题记
枫叶,依旧如往昔般灿烂;太阳,还是照旧高高挂起。只是天安门广场上那个雄浑壮阔的声音已经不再响起,60年来,它已经响彻祖国大地,回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中华人名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从那一刻起,千疮百孔的东方巨龙终于苏醒。岁月如梭,一转眼,新中国成立已有60个春秋,这期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只有中国人自己才知道。我的祖国,你是怎样从远古走到现在,又是怎样在一次次战火中浴血重生?我不知道,所以我逃出21世纪,我要去找你,找你的历史,找你学的习踪网迹。
第一站,我来到远古年代。我看见一群原始人类,他们在建造简陋的房屋,打制简单的工具。我想世界上其他的房的人类始祖也是这样开始创造文明的吧。正当我打算离去的时候,我看见一只陶罐,多么坚实的质地,多么精美的花纹啊!这时只有古中国的祖先才有的智慧啊!
时钟的指针微转,我来到商朝。这里,商品经济已现雏形。一条小巷子里,人们顶着清晨的露水,三三两两地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商贩们支起了小摊,白上了各色的商品,购物的人们则精挑细选,乐此不疲。我在街头伫立良久,不肯离去。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在平静安详的生活中为子孙后代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文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举目四望,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派热烈纷呈的景象:翠绿的高山拥着飞奔的瀑布,迷离的云雾夹着大团大团色彩艳丽的鲜花,山鸣鸟叫声,水流激石声,声声入耳。这时,从山间云雾中出来一人士,只见他身着长衫,一手牵着毛驴,一手握壶浊酒,高声喊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知道我来到了盛唐。盛唐是中国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可璀璨的明珠曾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咏叹为之艳羡!盛唐之盛,单从女子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人的对女子的审美观念历来是:只喜燕瘦不喜环肥。唯有唐代以女子体态丰腴为美,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据说胖到连路也走不动。唐代的繁盛由此可见一斑。余秋雨先生曾感叹:中国5000年的文明,终于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盛唐!我留恋这个时代,可是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它没有给盛唐留更多的时间,相对5000年的历史来说,盛唐只是时间的匆匆一瞥!
一路颠簸一路坎坷,我来到大宋。中原一带是金戈铁马,万里戎山,战争正在侵蚀这片土地。我看见一个人,他仰天长啸,面对整装待发,满腔热血的万千官兵,无奈的拿出那12道金牌,他低头,良久终于痛下决心:弃攻敌,回帝都!他抬起头,我看见那里面有闪动着的泪。他当然知道回去要面对的是什么,但是他是岳飞,他无法忽略那12道手谕,他无法不尽他对帝王的忠!他的泪,不为自己,他哭的是整个天下,哭的是黎明百姓啊!我欲离开,却看见另一个人,他愁眉紧锁,一次次来到赤壁,一次次孤独离开,面对着滔滔江水,他喊:大江东去浪淘尽。他吼: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他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他哭: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我看见这位屡遭贬谪的老人背过身去,他的浊泪从指缝间滑落,落入急流的江中,消失殆尽。忠心被贬,报国无门。壮志未酬,人将老矣。这是多少文人志士共同的悲哀啊!
走走停停,在我还没从康乾盛世的局面中清醒的时候,随着西方列强的一声炮响,鸦片战争爆发了!灾难接踵而至。我看见了那场大火,那场圆明园内烧了七天七夜的大火。我想呼救,我挨家挨户的敲门,可是等待我的却是一具具尸体和被列强洗劫过的大街小巷,我听见有人哭,我想告诉他不要哭,可是却发现,那个哭的人,原来是我自己。记得高中学历史时,有个女孩跟我说,有一节晚自习,她一个人翻历史书,翻着翻着,她开始啜泣,最后放声大哭!她说她看着那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看着那些被残害的中国人民,看着圆明园的遗迹,看着国外各大博物馆展出的中国文物,她就止不住的伤心,心痛,最后是愤怒。他当时就想,凭什么,凭什么我们就该承受这种痛苦?为什么我们就可以被人这样肆意糟蹋?迫不及待,我想逃离,逃离这黑色的时代。
终于到下一站,映入眼帘的却是这样一幅恐怖的画面:明晃晃的刺刀,日本官兵狰狞的面孔,还有满地我中国同胞的尸体!看过一本书,书的作者是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他是退役军人,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外快。几年之内,他利用送外卖的机会结识了很多参与了侵华战争的日本军人,他们都老了,很多已经死去。通过与这些老人交流,作者掌握了很多日军侵华时期珍贵而又心酸并且不为人知的资料。他说他经常一边开车送外卖一边嚎啕大哭!他真的控制不了内心的伤痛,那种绝望的心痛和愤怒。即使战爭年代已经过去,但是那些血淋淋的事实却真实的存在过永远也不能再改变了!他曾与一名老鬼子交谈完后握手时说:我好恨!如果我早生半个世纪,我一定会加入军队把你们打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跟你握手!
我完全理解这位作者的心情,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明白。历史已过,但伤痛永存。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淘尽了乱世心酸,也留不住盛世繁华。我们为我们的古代文明而自豪,却不该忘记我们曾经受过的伤痛。我们之所以无力反抗是因为我们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建国60周年,是纪念也是荣誉更是责任是警钟!它提醒我们铭记历史,发愤图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每一个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应当义不容辞的肩挑其兴国强国的责任!毛主席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还是你们的。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肩上的艰巨使命,中国已有5000年的文明,我们有责任让未来的中国绽放更多光彩!
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850字
从南湖的渔船中来,党的旗帜就像春日的百花,在九百六十万公里的大地上,渐次开放。那一抹耀眼的红,红动了世界,13亿炎黄子孙,从此在这面旗帜的领导下,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康庄大道。
面对着铁锤镰刀,这面旗帜也曾经风雨,那鲜艳的彤红,是共产党人鲜血的颜色。铁锤镰刀的力量,那是共产党人奋斗的苍桑后,特有的执着。就是这面旗帜,于是让人找到通往祖国母亲心田的捷径,它播撒真、善、美的火种,是个人与党、与祖国沟通的桥梁。
难忘记,1998年,三湘大地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那是我曾经亲亲的可爱的家园,肆虐的洪水吞噬着农田,破坏着村庄,百姓生命垂危。是党的旗帜最先到来,是党旗的力量,给予了我们战胜水魔的力量!在党旗的映照下,一群群身着绿色军装的猛士,不顾个人安危,跳进滚滚的洪流中,救起了一个又一个灾民。在党旗的号召下,一个个共产党员,不顾自己的家园,纷纷投入到搞洪抢险的前线!
难忘记,2008年,天府四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交通阻断桥梁坍塌,灾民陷入废墟之下,是党旗最先在废墟中飘扬起来,它映红了血色中悲痛的四川。在党旗的号召下,共产党人最先从惊恐中清醒过来,他们以血肉之躯,首先投入到抗震救灾的一线;解放军来了,总理来了,全国人民都来了。据统计,这次灾难,一共有二万多名共产党员在余震中的前线战斗。战斗不息,党旗飘扬,二万多人啊,就有二万多个共产党的故事,二万多人,就有二万多颗多共产党的红心!在党旗英明正确的指引下,从东海到西藏,从南沙到北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高唱着《诺言》,纷纷捐款捐物,大家与灾区人民连在了一起。
党旗飘扬,它骄傲地飘扬。它显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力量,它昭示着一种威严的神圣,一种情忠于祖国的拼搏,一种为盛世中华腾飞而努力的憧憬!
党旗飘扬,它永远地飘场。它无暇品味劳累自己的滋味,更无心考虑得失几多,它只知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全部爱心和满腔热忱,为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前赴后继的事业插上理想的翅膀,送他们到万里长空翱翔。而这万里长空的翱翔,就是13亿人民的幸福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