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演讲稿--国庆节演讲稿要点
第一节演讲稿概述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演讲是演讲者(具有一定社会角色的现实的人,而不是演员)就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有意义的事物或问题,通过口头语言面对一定场合(不是舞台)的听众(不是观看艺术表演的观众),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社会活动(不是艺术表演),其次,作文是作者通过文章向读者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则是演讲者在现场与听众双向交流信息。严格地讲,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讲者不能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绪为满足,他必须能控制住自己与听众、听众与听众情绪的应和与交流。所以,为演讲准备的稿子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所谓针对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如果说,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过阅读欣赏,领略其中意义和情味,那么,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
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
国庆征文:风雨历程铸就辉煌60年
前言:值祖国母亲六十年华诞之际,再次打开新中国近代史的缤纷画册,细细翻寻着音貌还存的成长轨迹,默默聆听炎黄巨龙的声声呐喊,感受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分享过去的阵阵悲怆与页页辉煌,一时心潮难平,感慨万千,谨以此文献礼抒怀。
60年前,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震荡环宇,响彻天际,从此我国背负着亿万人民的希望,踏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60年后,一个跻身世界综合国力前六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屹立在人民面前,并以其蓬勃的发展势头、不断提升国际地位谱写着一幕幕精彩的华章。
在这里,60年,既是一圈漫长的年轮,也是一个国家成长的足迹
60年,是一部迈向统一的巨幅史诗。从西藏的和平解放,到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凝聚了一粒粒集体智慧的结晶,打造了一国两制的旷世创举,祖国大陆终于告别屈辱的历史,带着全国人民的共同期望,向宝岛的顺利返航铺平了道道坦途。
60年,是一张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从实行改革开放,到南方讲话、加入世贸,改革开放全面铺开、累累硕果,冲破了一层层思想的壁垒,开创了一个个经济的神话,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封建的束缚,带着无数创业者的勤劳双手,为全球经济的发展腾飞注入动力和希望。
60年,是一幅征服寰宇的美丽画卷。从东方红人造卫星的一飞冲天,到载人飞船神州七号的太空漫步,挥洒了一代代科学巨人的汗水,带给我们一次次不同的感动,中国人民终于迈出了遨游天际的第一步,怀揣着全人类的梦想,向更遥远的宇宙奥秘探索和进发。
60年,是一场体育竞技的博大盛事。从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赫尔辛基体育场升起,到70年代毅然退出奥运五环,再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经历了一次次尊严与荣誉的抗争,演绎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东亚病夫的帽子早已不复存在,炎黄子孙们用每一个动人的神奇时刻呼号着一个体育大国的傲然挺立。
60年,是一空民主法制的冬日暖阳。从文革对法律与民主的严重践踏,到宪法的不断修正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方略的提出、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体验了一个个民主的巨大进步,见证了一次次法制的洗礼与升华,伟大的共产党正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引领着我们正确的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开辟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60年,是一杯科教文卫的香醇美酒。从三大改造到863计划,从恢复高考到义务教育的普及,从扫文盲、推广普通话运动到百家争鸣,从落后社会医疗到当今的蓬勃发证,蕴含着一片片良苦用心,酝酿着一份份美好愿景,年轻的下一代承载着整个中华大地的深深寄托,在科教兴国总战略的引领下,迈进属于他们、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未来。
60年,是一场战争与和平的激烈角逐。从抗美援朝、中印、中越自卫反击战到中美、中日正常邦交和在世界范围的和平共融,流淌着一滴滴神圣的血液,树立着一位位烈士的英魂,华夏儿女为维护国家的尊严、人民的幸福挺身而出,为全球的和谐主题殚精竭虑,才有了当今世界的旷日持久的和平篇章。
60年,是冬与春的交替,是秋与夏的共融。60年,是雀与雁的转化,是蛹与蝶的蜕变,是
沧桑60年,感动60年,辉煌60年,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国庆征文:国庆放歌
在我的记忆中,国庆活动是极其热闹、隆重而又庄严、神圣的。举国上下,普天同庆,载歌载舞。江河大地,红旗飘飘,张灯结彩。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母亲的生日,歌颂祖国的繁荣昌盛。
小时候,我们都盼着过国庆节。这一天,大家穿着整洁的衣服、排着整齐的队伍,跟着老师上街游行,一边走走停停,一边卖力地振臂高呼口号,或放声歌唱一曲,一路上呐喊声、歌唱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歇,响彻水乡大地。就在这样的节日里,一家一户要用细长的竹篙当旗杆,将国旗高高地竖在庭院内。旗帜虽小,但金色的五星在鲜红的旗面映衬下显得特别惹眼,让人倍感庄严肃穆。整个村庄红旗猎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宛如一片红色的海洋。像这样的庆祝活动,大凡步入中年的人都参加过。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数庆祝建国30周年的那次校园联欢。
那年秋天,我到一个叫缩蒲荡的地方读高中。国庆节那天,学校举办了一场联欢晚会。晚会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就是几位刚毕业分配的新老师,还有我们几位学生会干部。那几位中青年老师都是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取师专或师范的天之骄子,有的已年届不惑,有的只比我们大几岁。傍晚时分,教室里灯火通明,喧闹的锣鼓声驱逐了校园往日的寂静。老校长热情洋溢的讲话,为联欢晚会拉开了序幕。活动地点共分三个教室,活动节目是每个班级师生自己准备的,既有文艺表演,也有游戏活动,最热闹、人气最旺的还数文艺演出现场,教室内外被围得水泄不通。即兴表演的节目是由击鼓传花确定对象,鼓点一停,花球落在谁的手中谁就得来一段。难不倒的只有老师,他们或高歌一曲,或讲一个故事,或朗诵一首毛主席诗词,教室里不时响起一阵阵掌声、笑声和喝采声。直到月升中天,活动才在《歌唱祖国》的大合唱声中结束。
那次联欢会,我不仅在欢声笑语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还学习和积累了举办联欢会的一些经验。后来,我也走上了三尺讲台,在一所乡村学校任教。每逢国庆,我就模仿那次联欢会的程式,组织学生搞联欢活动,居然成了学校的文艺骨干。1984年秋,镇里要举办庆祝建国35周年中学校文艺会演,校长开完会回来就把学校排练文艺节目的担子交给我来挑。那段日子,我夜晚在昏黄灯下编快板、写小戏,课余又手把手地教学生唱、念、做、打,既任编剧,又当导演,还在小淮戏里唱主角,忙得不亦乐乎。结果,由我编导演的小淮剧获得了创作、演出两个一等奖,学校也夺得了全镇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国庆佳节又一度。我想:尽管人们热衷于假日经济,但今年的庆祝活动同样充满鲜花和歌声。因为,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就是以这样的激情,用发自肺腑的歌唱,为母亲的生日祝福。这种涌动的激情、传承的吟唱,不仅仅属于昨天和今天,还将一直延续到今后的每一天。中国将因拥有这样的激情和歌声而更加魅力四射,中国人民会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富于幻想、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面对人民共和国走过的58年的风雨历程,面对祖国今日如此的欣欣向荣、和谐富裕,面对庆祝方式的与时俱进,怎能不让人感概万千?
想到此,我禁不住放声唱起一首歌,一首几代人唱过的经久不衰的老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