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的诞生由来历史-国庆节素材
《义勇军进行曲》国歌诞生的历史: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开来。伴随着一二?九运动的学潮,救亡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首革命歌曲甚至享誉海外,在全世界传播。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首歌,接着他又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代表了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设立由55人组成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马叙伦为召集人。截至当日,第六小组共收到应征国歌632件,歌词694首。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郭沫若、茅盾、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马思聪、吕骥、贺绿汀等人。在座谈会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徐悲鸿、郭沫若等许多委员表示赞成。因原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郭沫若、田汉等建议将歌词修改一下,郭沫若并拟就了三段。但是,张奚若、梁思成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作修改,并举法国的马赛曲为例。黄炎培先生也赞成不修改歌词。刚从国外回来的宗教界代表刘良模介绍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国外传播情况后,认为《义勇军进行曲》获得了国内外人民一致颂扬,在国际上有它的影响,应采用作国歌。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赞成这种安不忘危的思想,认为新中国要达到真正安定、安全,还需要与内外敌人及各种艰难困苦奋斗。周恩来副主席说:用原来的歌词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正是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毛泽东主席赞同和支持歌词不改。经过讨论,除国徽一项继续由原小组设计外,其他各项议题均获一致意见。会议结束时,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大家一起放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就国歌一致通过了4个决议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今年为1949年;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主席按动升旗电钮,伴随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国旗、国歌和年号的新华社信箱中,对将义勇军进行曲采用为国歌作了如下解释: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已经具有历史意义。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造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这与苏联人民曾长期以国际歌为国歌,法国人民今天仍以马赛曲为国歌的作用是一样的。几经起伏,数度沧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赋予国歌以宪法地位《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唱了17年。十年动乱期间,田汉受到四人帮迫害,他写的歌词不能再唱,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曲谱。粉碎四人帮后,由于还来不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全面清理,有些人以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不能反映变化了的现实为理由,提议重写国歌歌词。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成立了国歌征集小组,由一位作曲家配词提交大会代表讨论,最后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的国歌歌词。国歌的作者被注明为聂耳曲,集体填词。对新的国歌歌词一直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新歌词气势雄伟,高度概括,政治性强,有奔向共产主义明天等鼓舞人心的内容。同时,也有许多同志认为,新歌词的内容、文字韵律都推敲不够,从文字上看歌词太平,缺乏激情,缺乏形象性,只是把几个口号凑在一起。从韵律上看,新歌词平仄、音韵都不如原歌词,有拼凑的感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清理文革中的错误,深入总结的历史经验,恢复并根据新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对1978年宪法进行系统修改的工作被提上日程。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国歌歌词原作者田汉得到昭雪平反。从1980年到1982年,宪法修改委员会收到了各个方面提出的大量意见,认为《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多年来已经深入人心;建议废除1978年通过的国歌歌词,恢复1949年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决定的《义勇军进行曲》。同时,建议像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那样,作一个决议把国歌确定下来。宪法修改委员会一致同意将1949年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决定的《义勇军进行曲》恢复为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庄严通过现行宪法的同时,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2003年4月和8月,中共中央两次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人民团体党组发出通知,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意见。安徽、山东、海南、江苏、陕西等省市及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同志都提出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建议在宪法中作出明确规定。党中央采纳了将国歌写进宪法的建议,在2003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写进宪法,作为一条修改建议提交全国会讨论。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体代表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赋予国歌以宪法地位。对于中国人来说,《义勇军进行曲》最能唤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全国各族人民同唱这一首国歌,将不断激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加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
国庆,不仅举国上下都洋溢在一股欢乐的味道中,我还感受的一股浓浓的温暖。
赶紧起床,你还上不上课啦?真烦人,我在心里小声嘀咕道,这么早就要从被窝里爬出来,真讨厌!在我各种不情愿下,我还是穿好了衣服,乖乖来到了学校。
由于我的心情本来就因为起的早而不开心,这下发生这种事,我怎么能心平气和?你或许要问,是什么事?我来告诉你。快到校门口了,我的前面也有一个小姑娘,可是,走着走着,那个小姑娘可能是看见她的鞋带开了,于是也不管后面有没有人,唰!的一声就蹲下了。而我呢,正睡眼朦胧的走着路,哪还看得见她啊。于是,我结结实实的被她拌了一下。我的火气,直接就飙升了起来。你不知道看看路啊,后面有人不知道吗,绊倒了人怎么办啊?我一脸愤怒地望着小姑娘。小姑娘站了起来,一脸惊慌失措地望着我,手指因为紧张在衣角处绞来铰去哼!我冷哼一声,刚准备走,突然一个声音拉回了我的即将要迈出的脚步。
王雨晴,你在干嘛?一个俏皮的声音响了起来,我随着声音的方向看去。是你啊,我没干什么,这个小姑娘也不看后面有没有人,直接蹲下系鞋带,害的我差点没绊倒,可是呢,连个对不起都没跟我说。我一脸愤懑的对同学说,甚至,激动地比划起来。不用这样吧,人家只是没注意,别这样对人家一个小女孩,或许她只是不小心而已,不用跟她发这么大的火。我的同学一脸不可置信的劝我,大概是从来没见我这么激动吧。可是,她起来连个道歉都不说么?我还是不肯承认我的语言确实有些重了,尽管在心里已经开始反思。你怎么了,给这个姐姐道个歉吧,毕竟你差点绊倒她呢。同学听了,对着那个小女孩说。
我看见她,试着发出声音,却一点也不清晰,最后只得无奈的摇摇手。她掏出张纸,写了几个大字。我刚刚嗓子接受了手术!我看见了,一脸不可置信,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对不起,我刚才语言有点过激,别在意哈。我扭捏地道着歉。没事,刚才我确实不对,差点绊倒你。她写完,给我鞠了一躬。我连忙扶她起来,于是我们一起相视一笑,一起走进了学校。
这个国庆,不仅欢乐,一丝人与人之间的体谅与理解,在我的心里,越来越暖,越来越暖
高三:那一年,花开半夏
国庆,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喜庆的国庆的事,可我在国庆实在是无法感到一丝丝喜庆和欢快。题记
十月一日,这个本是举国上下欢庆的好日子。虽然,大街上任是人山人海,但是要想从里面找出一个真正是出来玩的学生,那可如同大海捞针。大部分学生都是满脸挂满了忧愁,在大街上去补习班学习。
过去的十月一日,我总是会和家人热热闹闹的一起去逛街、逛超市、看电视、玩电脑。可自从上了学校后,我的学习更紧张了,连玩的时间也没有。本以为国庆可以疯狂的玩上几天。可没想到,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提,父母也留下了堆积如山的作业。这是我想到了一句话:这世道做大人难,作学生更难。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大人只要自己工作做好了就行。可我们学生不同,不但要完成学校老师的作业和家里父母所布置的双重作业,还要面对家长花巨资所请或所报的补习班的三面夹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可现在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多掌握写本领,不管孩子喜不喜欢,马上乱报一通。一会弹钢琴,一会学英语,一会又换奥数。满宇宙的补课,钞票没少花,可往往适得其反。
家长们,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可是别把我们这些孩子逼的太紧,不然会适得其反。家长们多给孩子们一点空间,一些自由吧!这样他们会做的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