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给痛苦一个流淌的出口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2006级14班余尹洁
?生命负重,结果是极端的,不是辉煌,就是堕落,而两者之间有一扇门,门是虚掩着的。开启这扇门,需要的,则是对负重的痛苦的选择。
?《神曲》中,但丁写道:哈比鸟以叶为食,给他以痛苦,又给痛苦一个出口。负重无
疑是痛苦的,那我们是因痛苦选择痛苦,还是因痛苦而看到机遇。如果想要成功,我们只能放弃痛苦,让痛苦不再是痛苦,而是生命的动力。
?此刻痛苦已流淌,生命则不再负重,轻松的我们也能欢欣雀跃,以更轻盈的步子同时间竞跑。?睁着双眼,伏在长凳桌上,丘吉尔感觉到那挥起又落下的藤条鞭打在他心里。他没有哭,他明白自己不能为这样的痛苦而哭泣。他站起来,瞪着手持藤条的校长,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无法想象一个十岁的孩子竟如此坚定,他无言地装载着痛苦,承受着生命之重。?十年后,他步入政坛,没有丝毫畏惧。生命负重的他,在政坛,这个本使人压抑的地方,他释放了痛苦,以巨大的动力,带领着大不列颠人民战胜了法西斯。面对着痛苦,他仍能说出:政治是一场不错的游戏。
?储蓄痛苦,再释放痛苦,当然在合理的时候,于是便成就了一名伟人。
?负重是危险的,却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当你能掌握这负重所招致的痛苦,一个智者就将诞生。智者从痛苦中看到机遇,而庸者则从机遇中看到痛苦。
?带着负重,感觉着痛苦,独自漫步在崎岖山路,微笑着接受敌人的祝福。当你看到一扇似乎紧闭的门时,勿需放弃,打开你的心吧,让酸涩的痛苦顺着那凹陷的裂罅,流淌出去吧。门会开的,只为你开着。?智者说过:伟大的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跪着,站起来吧!?门会敞开,因为所有所谓不可能的事,不过是我们认为它不可能。
?负担就如同盐,负担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盐是苦的,而是因为你将盐放入的是杯水之中,而非江河之中。
点评:小作者冷静地看待生命的负重问题,举例精当,语言优美。整篇文章具有极强的思辩性,结尾也干净利落。
理想很知足,现实很揪心。哪天如果我们信奉放任自由,散手当年的豪情壮志,堕落的终会是我们的灵魂。我知道惜时如金,所以更愿意继续用坚挺的意志和信念一往无前。因为我知道梦想会照进现实,30岁大驾光临时,我将看到别样的风景。
【作文话题】在个人经历中、社会生活中,常常会经历或看到追随某种潮流或紧随某种风气的事情。请以跟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
跟风曾几何时,你像一缕秋风吹进了我们的班级。一位腹有诗书的同学援引你的《寂寞天柱山》写了一篇文学色彩浓郁的华美文章,被作为范文在全校传诵。一时间,我们班同学的桌上、床头甚至卫生间里都摆上了你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我早就钦佩你的才气,课本上又有你的《道士塔》,再加上这篇作文的大获成功,我禁不住诱惑也去买了一本《文化苦旅》放在床头。开始我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摘抄一些自以为经典的句子,也不管恰当不恰当,就一股脑儿地塞到作文里去。结果大家都写得很不好,功利的烟云遮住了我们的双眼,盲目的跟风让我们来不及好好欣赏你的文章就胡乱套用,你文章语句里的睿智尽管光芒四射,却因我们的无知而褪去了光泽。
直到一次考试,阅读到毕淑敏的那篇《阅读是一种孤独》,我才越发地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我尝试着在睡前深呼吸,抛开一切的烦恼和喜悦,静下心来,聆听你讲的每一个故事,感受你的每一寸情怀。渐渐,我学会了忘却,忘却了买这本书的目的是在跟风。深秋的夜里,一阵秋风,透过纱窗,将凉爽吹进我心里。我闭上眼睛,深呼吸,享受着这阵风,感悟着这阵风、
有时,风可能也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我们跟风的本意。参透了这一点,我便不再逼着自己写一些用华美抑或厚重的词语堆砌起来的、实则毫无深度的语句。我很清楚自己的写作功底,我只是想做一片向上的叶子。
从此,我便真正走进了你的世界。每当夜晚,秋风骤起抑或秋雨淅沥,我会捧着你的书,到白发苏州去感受江南古城的文化,穿越时空去仰望那风雨天一阁;有时还会飞到塞外去看那阳关雪,感受中国文人宽广的艺术情怀。你久久凝视那沾满血泪的牌坊,我心有戚戚;你感喟文坛秋风秋雨愁杀人,我心波难平;你一声长叹三十年的重量,我心生百味??我的功利之心让我跟风去买了你的书,待到真正地读懂了你的书,我便沉下心来,学会了感受。从今天起,我将不会再盲目跟风,因为我要做一片向上的叶子,向着阳光,却又连着土地。
本文以自己一段追随秋(余秋雨)风的切身经历,向我们展露了对跟风这一社会现象的清醒认知。风起风息,自有其变化的规律;趋利趋弊,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去正确把持。把持得好,我们能驾驭风把持不好,就会让风驾驭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不妨把青山理解为自我,只要我们把持住了自我,就能做到风随我动。在时下暖风熏得世人醉的情势下,作者的这份冷静,这份坚守,这份思辨,不禁让人怦然心动。本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议论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话题解析】
试题分析:
思路点拨:
①审清题目。跟风,往往是指盲目地跟在别人的后面,别人做什么,你也跟着做什么,没有主见。学生中表现的跟风现象是:你学钢琴,我也跟着学钢琴;你学美术,我也跟着学美术;不管有没有艺术细胞,也不管经济能力,反正跟定了。社会上常常表现的是你买小车,我也买小车;你买别墅,我也买别墅;不管经济能力,也不管是否合用,也不管是否需要,反正大家买的就不会上当,这就是中国人的盲目跟风现象。
②让题目变小。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显然很大,想让题目变小,最好是来个副标题。如跟风记颜绮学琴史;跟风小议韩寒现象。
③让文章的立意深刻起来。想让文章的立意深刻起来,可以由个别现象引申到普遍现象,由普遍现象上升到社会现象,由个人引申到单位,由单位上升到政府再到国家,逐层深入。同时,你也可以逆向立意。人们一般都认为跟风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你可以逆向思维,来个赞美跟风。因为风有多种,有些风是应该跟的,如创新之风,不但要跟,而且要大力提倡。这样的文章就与众不同了。本文的写作要把握好如下两点:一是风的性质。如果是好的风气,我们应该热情高涨地跟,青岛市民跟爱心之风,跟出了2006年感动中国的微尘;如果是坏的风气,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驱,否则只会落得害人损己的下场,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跟腐败之风,跟出了身败名裂;如果是利害并存的风气,我们就要为自己装上过滤器,吸其清气,排其浊气。二是跟的方法。要把握其精髓,不能被其表象迷住双眼。颦在西施脸上,那是一美,但到东施脸上,就成了一丑,东施效颦只会落得个遗笑众人的结局。同时,还要保持住自我,不能把自己跟没了。燕人跟邯郸人学走路的优美姿势,结果不但没学会,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只好爬着回去。套用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跟!不畏时风遮望眼,只要你有较强的思辨能力,相信你能拨开迷雾,写出具有独到见解的、富有启发性和震撼力的文章。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