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一篇】

高考语文奥运作文素材汇编

高考语文奥运作文素材汇编

相关资料: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2008年奥运吉祥物是五个拟人化的福娃,英文译名为Fuwa.分别为:鱼、熊猫、藏羚羊、奥林匹克圣火和燕子形象,色彩与奥林匹克五环一一对应,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和亲和力。五个吉祥物的名字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即北京欢迎你。福娃代表了梦想以及中国人民的渴望。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北京奥组委对这组融儿童与动物为一体的五个娃娃形象组成的吉祥物进行了解读。“福娃”的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每个娃娃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对孩子表达喜爱的一种传统方式。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你”。“福娃”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每个娃娃都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祝愿: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娃娃们带着北京的盛情,将祝福带往世界各个角落,邀请各国人民共聚北京,欢庆2008奥运盛典。

福娃贝贝—— 灵感来源:中国年画-莲年有余、中国传统鱼纹样、水浪纹样

福娃晶晶—— 灵感来源:熊猫、宋代瓷器莲花造型

福娃欢欢—— 灵感来源:中国传统火纹图案、敦煌壁画中的火焰纹样

福娃迎迎—— 灵感来源:中国青藏地区的装饰造型纹样、小藏羚羊

福娃妮妮—— 灵感来源:燕子、沙燕风筝

福娃贝贝 鱼 福娃晶晶 熊猫 福娃欢欢 火娃 福娃迎迎 藏羚羊 福娃妮妮 燕子

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筹办理念和奥林匹克精神,传递了人类社会和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理想和追求。

★令人难忘的奥运主题歌有哪几首?

《欢乐通宵》: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闭幕式上,歌星莱昂纳尔·里奇出现唱起《欢乐通宵》:“让音乐响起,忘记所有的痛苦和仇恨,这一刻全世界民族汇聚一堂,让我们欢乐通宵。”这首歌后来成为国际上最流行的单曲。

《手拉手》:由四位韩国实力巨星组成的“Koreana”演唱组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题歌《手拉手》恐怕是听众最熟悉的一首奥运歌曲了。这首歌的作者就是曾经在1993年为北京申奥而创作《好运北京》的意大利著名作曲家乔治·莫洛德尔。

《登峰造极》: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位来自美国迈阿密古巴社区的女歌手格萝利娅·伊斯特梵将一曲《登峰造极》演绎得出神入化。这位曾经在重大车祸中造成半身瘫痪的女歌星在战胜了病魔之后重新站在舞台上,唱出了“如果我能攀登得更高,我要触摸广袤的天空”这一超越生命的最强音。她凭借这首歌曲获得了当年的格莱美音乐奖。

《圣火》: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主题歌。在9月15日的开幕式上,来自澳大利亚的女歌手丁娜·艾莲娜成为那届奥运会上最幸运的歌手,当天全世界总人口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观众听到了她的完美嗓音。

★为救对手宁愿放弃金牌的选手是谁?

在奥运比赛中,为救对手而宁愿不要金牌的运动员是加拿大划船运动员勒比厄。他的这一行为被誉为奥运精神的楷模。

在1988年第24届夏季奥运会划船比赛中,釜山海面突然刮起大风,两位新加坡运动员落水,情况十分危急。当时加拿大运动员勒比厄恰好经过那儿。他本身是一位实力很强的选手,当时正处在第二的位置上,很有希望夺金牌,但当他发现在风浪中挣扎得已精疲力竭、快被大海吞没的运动员时,毫不犹豫地停止比赛,把两位运动员救了起来,放弃了自己的夺魁机会。勒比厄的行为受到广泛称赞,国际奥委会经过特别讨论后,根据勒比厄救人时所处的实际位置,授予他一枚比金牌还要珍贵的奖牌。

链接1 :亲爱的读者,你也行的,就在今年6月!

素材1:感谢憎恨我的人

8月17日,中国军团的第8枚金牌诞生于泳池,年轻的罗雪娟在不起眼的第1赛道夺取了女子100米蛙泳冠军。女蛙王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我要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感谢我的教练,还要感谢那些关心我、爱护我和憎恨我的人。”
点评:
人生的动力来自于疼爱你的父母,来自于真诚帮助你的朋友,来自于许许多多关爱你的人。但对手的蔑视、敌人的憎恨,也同样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动力。罗雪娟的话中充满了哲理,实在值得品味啊!

素材2:可敬的“游击队长”
瓦尔德内尔,这是热爱乒乓球的人不会忘记的名字。正是这位可敬的“游击队长”,使中国乒乓球尝到了失败的痛苦,也品到了胜利的欢乐。
从1983年东京世界锦标赛上力拼蔡振华开始,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酣战王励勤,粗略计算一下,曾经和老瓦对阵的中国选手已经更迭了五六代人:蔡振华,江嘉良,陈龙灿,马文革,刘国梁,直至本届奥运会败在他手下的马林……是否可以说,如果没有了瓦尔德内尔,中国乒乓球队便是一位没有对手的武林高手,便是寂寞的独孤求败,捧起冠军奖杯时也会少了一层激动与欣喜。
点评:
从16岁出道开始,这位乒坛常青树将蔡振华打成了主教练,将江嘉良打得不见了踪影,将刘国梁打得发了福,可他,依然拖着镶着两块钢板的双腿征战于世界各地。“乒乓是我的生活,乒乓是我的快乐!”39岁的老瓦的话或许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老瓦,北京2008欢迎你!

素材3:一位美丽的女孩

举重台上只剩下两个人时,女子举重75公斤级以上的冠军角逐才真正开始。

当韩国运动员张美兰将172.5公斤的杠铃举过头顶的时候,她兴奋得跳了起来——她似乎已触碰到了金牌;当唐功红静静地走上举重台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屏住了呼吸——因为,她必须要举起182.5公斤才能夺得冠军,整整多出了10公斤啊!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她——成功了!
点评:
不喜欢举重,因为我始终认为这是项不太好看的运动;不喜欢唐功红,因为有着超过120公斤体重的女孩实在难以让人欣赏。但是,当我得知她曾是62公斤以下级选手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一位青春女孩美丽的身姿;当她用那满是硬茧的手揩拭眼泪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质朴真纯;当她胸挂金牌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时候,我心中荡漾着一种壮美的情感。
这世界上的美与丑原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素材4:微笑的力量

他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甚至和蔼得让你以为他不是在指挥球队参加一场紧张激烈的奥运会决赛,那么的优雅,那么的和善,那么的有绅士风度。8月28日凌晨一点钟,中国女排在最后决战中再遇俄罗斯队。陈忠和用他的微笑艺术与满脸凶相的阿尔波利展开了又一次让中国观众惊心动魄的对话。
陈忠和笑到了最后,俄罗斯人俯首称臣。
点评:
指挥官陈忠和始终面带微笑,那是自信的微笑,那是坚信自身实力的微笑,那是经历过惊涛骇浪,把种种困难甚至把结果都看清看透的微笑。我想这是一种最高明的指挥艺术了。正是他的处变不惊使队员们获得了更多的安慰与自信;正是他的镇定从容使队员们头脑冷静地去面对场上变幻的风云。微笑本身,就是种锐利的武器!如何笑面人生,值得我们每个人思索。

素材5:“老干部”的笑脸4页,当前第11234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二篇】

高考语文诗词名句分类记忆汇编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三篇】

高考作文:带领我们走向何方?(2007年高考作文评价)

高考作文:带领我们走向何方?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洪劬颉

我是最早看到江苏卷的作文题的,后来陆续看到全国各省市的题目,颇感无聊,重新温习了《清代八股文》(邓云乡),《说八股》(启功、张中行、金克木),《八股文概说》(王凯符)和《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中的《作文论》(叶圣陶)和《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张志公),断断续续的也记录下了我对今年16套作文题的断想。

(一)

江苏卷可以说是在“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目前话题作文中最好的一个题目)的指责下丧失了立场和必须的情操,沦落为一个连基本常识都不知的“冬烘先生”。从学生写的角度来看,只需把“凤头、猪肚、豹尾”替换为已经明确无误的“精彩亮丽的开头,充实丰富的过程,响亮有力的结束”在“学习、工作、人生、事业”四者之间框定来写,基本上没有审题的难度。(就命题者命制中有意而为之的“该”在下面将论述。)我不明白的是“写作要凤头、猪肚、豹尾”这样一种传统对写作的模式化概括,用现代写作学的眼光来审视,对不对?对今天写作学研究有没有启发?跟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要求和建议冲突不冲突?这是一个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原话是元代乔吉(?—13 45)说的“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元末明初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卷八中,解释为:“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苟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其实这一句也不是乔吉的独创,比乔吉早的王鹗提出的“作文三体”,有所谓“入作当如虎首,中如豕腹,终如虿尾”(王恽《玉堂嘉话》卷一引),不过乔吉把“作文三体”转作“乐府三法”,后来又被用到作“文”之道。这个“文”是“八股文”之“文”。清代文艺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大收煞》中说:“场中作文,有倒骗主司入彀之法,开卷之初,当以奇名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放弃去,此之一法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恋,若难遽别,此之一法也。”无论是王鹗还是乔吉还是陶宗仪、李渔提出、重复、阐述这句话的背景都是由宋以来的“破、承、转、结”的“程文定式”,明、清八股文有所谓破题、承题、起讲、大结等,便是由此演变而来。而元代以来,一般的文学理论中也多有此类论调,如旧题杨载《诗法家数》、傅与砺的《诗法正论》等。尽管在应试作文,尤其是在高考作文中,我们且不论“90秒定生死”还是“一篇作文4分钟”,这些说法诚然是勉强说得过去的,但是并不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一样,新课程提倡“说真话,抒真情”“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江苏高考作文题在命制中无疑是对写作教学发展趋势的无视和反动。

(二)

命题的科学性任重而道远。

第一.体现在导引的知识漏洞和矫情苍白。如全国卷Ⅲ,是典型的为了引出一个所谓的小哲理而生搬硬套上的一个场景,在沙地上写和在石头上刻。

第二.还体现在导引与提示语的生搬硬套。如山东卷,把尺子锉短了一分,木柱不可能只短“一分”吧?在中国古代建造房子,还是先有地基再上柱子,又了第一层才有第二层,而不是像现在框架式结构,慢慢的朝里面填木柱,那么只能是相同的柱子决定了第一层的高度,而不是把屋顶定好,朝里面安装柱子;既然柱子短的不是“一分”,那么石礅就不能是微微隆起;既然只是微微隆起,又怎么可能改善了石礅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分姿采?尤令我无法理解的是这怎么叫“双赢”呢?

再如全国卷Ⅰ中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体现了他的幽默和机智,然而材料所表现的是玻尔在幽默之中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与之相对的对待自己的“脸面”问题。但是,命题者却要在细枝末节上去生硬地拉郎配,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

第三.导引文字的无效。如江西卷这个导引文字跟不要有什么关系?还不如干脆就像辽宁卷一个题目来的干脆。重庆卷的“自嘲”除非逼孩子撒谎,怎么来写出真情实感的文字?可能命题者也意识到这个概念学生难以把握,就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自我嘲笑”)解释了一下,我可以臆断一下:重庆写的最多的就是议论文,而且议论的分论点分别为:(一)自嘲既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二)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手段;(三)还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四)每个人都可以自嘲,也可以评议他人的自嘲。这种命制就是要把学生逼到用几十万张嘴说同样的几句话而已。

(三)

也许是话题作文命制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全国十六套作文题整体上缺少亮点,在去年集中考察“对自己的认识”转向了对思维度向的的考查,而且在这个趋势中,又表现出了命题对辩证思维的迷信,和对命题“意”的狭隘限制。

话题作文其实开放的度在哪里?基本上都是限定了“意”向,只有在至多三个方面进行选择,学生思维开掘的广度和深度毕竟有限,而且是有限得可怜。他的开放性只要体现在文体的选择上。这对中学校作文教学并不是一个好引导。

(四)

江苏卷的作文题命制由去年的的“大雅”到今年的“大俗”,招致了一篇哗然,窃以为:这种思路不妨一试。“大雅”式命制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思辨力、想象力,偶一为之,未始不可,但经常出这样的题目,必然会形成一种怪圈,“深”“玄”“绝”,往往能够令研究者眼睛一亮,但是学生傻了眼了,只能闭着眼睛瞎写,驴唇不对马嘴地说。一个作文命题不要在阅读上设置太多的障碍,让学生在“思维激发”中能够迸出一个表达的火花。譬如说今年的江苏卷“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这么说,其实是把“凤头、猪肚、豹尾”的比类严格限制在正态上,也就从命题者命题要求上否定了“反弹琵琶”的写法,但是这种限制究竟有多大的意思呢?真正能够出彩的还是反弹琵琶者,而严格审题的学生势必要吃亏。作文命制大可不必在审题(读懂题目)上难倒学生,把作文教学从简单粗糙的“文字游戏式”审读中解放出来,回到作文的“写什么”“怎么写”这个问题上来。看到浙江卷,先只是一个题目,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就说2000年浙江的满分作文《一枝一叶一世界》不知道要害死多少人呢。后来看到原题,才知道此花非彼花。此“花”是要谈的“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关系,这个命题的命制路径跟去年江苏的“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如出一辙,而且在去年江苏卷命制基础上降低了阅读的障碍,令“一枝一叶”与“一世界”的关系直接对应到“寻常细微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这样引导学生的思路,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深度思考。

湖北卷导引引述王国维的原文,学生能够读懂的能有多少?

(五)

一个学生学习写作,到了“学校后生活”不是写别人给他的题目,而是写他自己知道的事情或者是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等写好之后,加个题目,未尝不可,或者也只是一种应用性的文体。高考作文首先是选拔人才,选拔是以“能写”“会写”为前提,是对三年、六年、十二年的写作学习的检验,但是,也是对今后学生写作的指引,尤其是今后写作教学的指引,从这个角度来说,有几套作文题能够主动承担此任呢?

张志公说:“传统的命题作文的办法,如果运用得不当,里边就有很坏的东西:使写作神秘化,让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另一方面,又把写作庸俗化,形成学生一种无对象、无目的,为写作而写作,视写作为文字游戏的态度。”甚得之。

(六)

中国的学生将再一次被证明是考不倒的。因为任何一个命题,都会有好文章。这个由每年各省出的优秀作文集为证。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今年的作文题不好或不够高明。

什么是好的作文命题?什么是好的高考作文命题?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高考?我们研究高考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这些话题应该成为发轫于2000年的现代高考改革后高考研究的重点。

作文作为语文试卷40%的一道大题,首先应该体现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功能。一份好的作文命题,应该具有这样的一种导向:就是让哪些人受大益,让哪些人受小益,让哪些人不受益,更要体现让该受益的学生受益,让不该受益的学生不受益。这是体现高考公平性的最佳方式。如果一份作文命题让平常写作好的学生无话可说,让平常不重视语文学习和写作的学生反而因为平庸的写作而得到“切入分”,那么命题本身就是缺陷的和不公正的。高考改革坚持三个“有利于”:一“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二“有利于高校挑选人才”;三“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这三个“有利于”可以说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总的原则,如果忽略了这三个“有利于”来空谈高考,将令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对待高考,将会使我们无法正面高考,无法认同和辨认高考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好的作文命题还体现在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调动学生日常的学力积累,能最大的激发学生的潜力,检验学生终身学习的可持续性。高考在人学力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在目前几乎还没有什么方式可以替代,我们研究高考的目的不在于评判命题对错与优劣,而且也永远不会有对错,作为既成事实的作文命题已经伴随着学生高考的结束而结束,优劣问题只是向壁虚构,不会对我们教学产生积极作用。我们研究高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研究高考不是对命题优劣的评价,而是针对高考在十年变化中体现出来的走向而把握住新课程改革给人们的共识以及这种共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反映。不把握这一点,我们始终都是处在教与学的迷宫中审视;尽管这种审视是有必要的,但一味的审视尤其是带着宣泄色彩的批判并不能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也就无法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实际。

(七)

忽然想起了王蒙的《活动变人形》的主人公倪吾诚,留过洋,教过书,却一世(事)无成。死前还说自己的“黄金时代”还没有来!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