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题记 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从来就无心注意他们两鬓日益斑白的发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得狼狈不堪,甚至倾家荡产,而此时你会说这就是竞争,但你可曾想过,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
也许,你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些蝇头小利而欺诈行骗,到头来众叛亲离,却喜滋滋地沉醉于苦心赚得的战利品上。
也许
也许,在自己心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个独舞者。
宇宙由一个微小粒子爆炸开来,从此浩浩苍穹间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出现、繁衍,从茹毛饮血的时代渐渐发展而来,形成了社会,拥有了文明。
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然而,事物往往都有一个度,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如果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给别人留下立锥之地的话,那么,他将永远生活在自我之中,直至孤独地死去。
古代的帝王集专权于一身,可是他若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若不把百姓装在心中,那么很可能就是覆水之舟了。而我们现代人更是如此。毕竟,我们没有一呼百应的权力,我们总是要生活在人群中间,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么,就别做那个独舞者,看到自己的同时也看到别人吧。
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倚闾眺望,我们将做些什么得到些什么,眼中看到什么心中藏着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就可以无愧于心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上面的舞蹈者,要看一看舞台有多大;而舞台有多大,就要看你的心有多大!
【亮点透视】
这位考生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便有多大作为题记,直接把文章的内蕴提炼出来,便于读者迅速把握。纵观全文,如果理解不错的话,这个心就是指胸怀。即看到自己也看到别人。作者从如何看待自己的父母起笔,列举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古代帝王的历史教训,说出了若是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留给他人立锥之地的话,那么,他就永远生活在自我中,直至孤独地死去的道理,无疑,这和话题内容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写得较为精彩的是倒数第二段。作者用两个并列的条件复句构成了文章的主和弦:只要心中装着他人便无怨无悔;只要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就无愧于心。收束有力,意尽文完。
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阅读,可以激发人的志趣;阅读,可以活跃人的思维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读书的方法都要求我们读书时要精读、细读、深阅读,要求我们必须细嚼慢咽,这就势必要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然而,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时间就是分数,时间就是前程,时间就是未来。因而学生都不愿将太多的时间花费在阅读上,久而久之,浅阅读便在学生之间流传甚广,那么,浅阅读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对于一个身在考场的人来说,你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深阅读;对于一个身在高三的人来说,时间不允许你去深阅读。因而在时间紧迫时,我们只能浅阅读,只能了解文章的大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虽说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但对于压力逼迫的高三学生来说,追求一种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兴趣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而,对于浅阅读和深阅读的看法,主要在于你个人的态度和需要。
阅读的过程就像是泡茶的过程。
在酷热的夏季,满头大汗的你最需要的就是一杯清凉的食盐水,因为它不仅可以帮你消暑降降温,还可以补充你体内缺少的盐分。这就像是考场中的浅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自己所需的答案。然而在严寒的冬季,瑟瑟发抖的你最需要的则是一杯温热的茶水,因为它不仅可以帮你去寒升温,还可以驱除你体内的寒气。这就像是闲暇时的深阅读,慢慢品尝作者的思想,方能获益。因而在阅读时,我们应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到底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
其实,我们阅读就是为了陶冶我们的情操,激发我们的志趣,活跃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知识。虽然我们的目标相同,但达成目标的方法却不计其数,因而在阅读时,我们需要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阅读的方式,比如浅阅读还是深阅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这黄金屋和颜如玉需要各自的需求来追求,因人而异。
[评析]
在高考作文日趋散文化的时尚中,能读到一篇旨在说理的较为典范的议论文已属不易。这篇《小议浅阅读》着实让阅卷教师眼前为之一亮。
说理是议论文的根本。这篇文章注重摆事实,讲道理,从生活实际出发,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提出我们应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到底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的观点,入情入理,让人信服。语言朴实无华,给人以简洁、晓畅、率真的审美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写作的真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