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执子之手,与子同生
睁开惺忪的睡眠,耳边萦绕的是你的韵脚,字正腔圆;翻开尘封的日记,满眼凝望的是你的身姿,隽永悠长;走进亲切的校园,一颗心洋溢着最深的挚爱,满口吟诵的全是你,你流转于我的血脉,不随世事的变迁沉浮;你镌刻于我的基因,不用承诺就已深植于我的生命。
你是我一生的情结,对于你我有着最深的眷恋,你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你被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亲切地使用,现在我要满心呼唤你,我的母语汉语!
(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
你有着五千年甚至更长的积淀,面对你多变却清晰流畅的腔调没有人会不被你折服,浩渺的字库,准确而深刻的含义,圆润而饱含真情的声音,谁都称赞你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你有着变化多端却同样瑰丽的身影,无论是北魏庄重严肃的碑体文,还是盛唐声势宏伟的颜体字中,你都是一个灵动悠然的智者。隽秀,有着《兰亭集序》的曼妙,雄壮,有着《神军策》的刚强;韧性,有着隶书一丝不苟的延展;写意,有着狂草飞扬独舞的洋洋洒洒。你是一轴水墨卷,于空白中寻找大象;你是一幅八卦图,于平衡构筑完整。于寥寥数笔中融构一个天地,你神奇绚丽。
你有着李白放浪形骸的气质于千年中留着一根傲骨,在文明史上巍然屹立;你有东坡寄情自然的情怀,象形而生,缥缈着道家天人合一的境地,你就是壶口黄河的奔腾,就是万里长城的坚毅,就是华山断崖的险峻,就是神州涌动的大气象。
你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你是中国文明的鉴证,是中华腾飞振兴的基石。
可是,面对外语的强势,你似乎黯淡了,在挤压中你挣扎着向前,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竞争,是谁在中国的国际会场上噤若寒蝉,绝口不讲中国话?是谁在街道,墙壁甚至是电视广播稿中任用别字,不讲规范?是谁力挺废除中国龙图腾,断言书法的绝境命运?又是谁面对着外国友人连国歌的歌词都默写不全呢?
你沉默了。
然而,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知道,你要将中国龙的印记标注于和平崛起之路的每一个角落,我知道,你用历史的力量展示着中国沧桑的厚重;我知道,你眼含热泪,还想再捧起一把中华中兴的黄土。汉水之边的我们,听到了,都听到了!
从现在起一笔一画写好你,一字一句坚定地读你,别伤心,也别哭泣,我们看到南开、北大等名校已经把语文列入必修课,我们看到草根国学的勃然兴起,我们看到中国和谐生活的文化事业激烈的胎动,新世界中,你不会落寞,我们在行动。
我们——这青年一代郑重宣言,执子之手,与子同生。
(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
教师点评
这是一首对汉语的赞美诗。文章围绕母语的理解展开,满怀激情地从汉语悠久的历史、美妙圆和的音韵、神奇绚丽的形体,以及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几个方面赞美了自己的母语——汉语,以翔实而典型事例突现汉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中国文明的鉴证”。
这又是一篇捍卫汉语的宣言书。文章分析了“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背景下汉语接受的挑战,同时,基于汉语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之根”“中华腾飞的基石”的认识,发出了“执子之手,与子同生”的誓言。
这还是一篇彰显汉语无穷魅力的佳作。第二人称的运用,使作者激荡于胸的情感得以自然流畅的喷发;全篇多用整句,语言流畅,音韵和谐,佳句频现,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湖北省高考语文评卷点业务组成员 张崴
曾有学者批评那些在海外演讲演唱的学者歌手们,他们只懂得讲那里的语言,唱那里的歌,完全地道的英语,不懂得如何发扬自己的母语,不懂得如何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母语作为人与生俱来最初学会的语言,我们有理由维护它,有理由发扬它。正是因为母语,我们才学会了更多的知识,懂得了更多的道理,使我们成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的人,才能使得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秉承继续,发扬光大。
先有成龙海外演出坚持说汉语,后有韩寒炮轰如今的中国“闭上眼睛以为在牛津,睁开眼睛却在天津”,痛斥英语在中国的泛滥。诚然,中国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期,学外语固然没错,它能使我们更好地与国际友人交流,但是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汉语的漠视。如果整日听到周围的人叽里咕噜地“abc”,谁敢承认这是在自己的国家?我们要寻根,寻找我们的根。
作为中国人,我想第一是学会母语,第二是将母语传承并发扬下去,然后汲取外国的优良文化。只有守住我们的根,我们才能将根发扬光大。同样的,我们的根发扬光大了,不正代表着中国的崛起吗?
不是否定外国文化,只是强调一点,只有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守住并发扬光大,我们才有立国之本,才能更好地汲取别的文化。忘了自己的根,忘了自己的母语,算什么呢?
我们要守住自己的根,我们应该去热爱自己的母语,是它让我们懂得生活,懂得感恩,懂得传承。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正是祖先们对我们的希望和要求吗?
守住根,就是守住了希望。
守住根,就是守住了未来。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紧扣话题“母语”,从反面入手,通过名人、学者之口,列举出种种不重视母语及传统的现状并加以评析,然后从正面阐述母语的重要性,进而确认母语是我们的根,号召大家守住我们的根,论据充分,思辨性较强。
这篇文章的瑕疵在于“寻根”的提法欠妥。文中第四段提到“英语在中国的泛滥”,那只是“对汉语的漠视”,在中国,作为主流语言的汉语并没有丢失,说“寻根”并不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在第五段里,提出了“只有守住我们的根,我们才能将根发扬光大”的观点,接下来的部分,就是围绕“守住我们的根”来论述的,这与前面的“寻根”并不一致,没有保持思维的统一性,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如果将前面部分的提法改为“守住我们的根”,前后提法一致,这篇文章可以得到更高的分。
(张传权)
名师简介
张传权,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中学语文学会会员。曾先后获湖北省荆州市首届明星教师、湖北省荆州市教育科研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教育科研百佳个人称号。湖北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引进研究性学习方法,改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负责人。在省和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