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一篇】

2007年河南优秀中考作文:走进西藏

2006中考河南卷

  河南·课改实验区

  [原题回放]

  选一题作文(50分)
  (1)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流。知识的交流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情感的交流可以丰富我们的心灵;思想的交流可以使我们变得深邃。交流使我们充实,交流使我们精彩。
  请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要求:①请先写出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诠释]
  2006年河南省课改区作文试题延续了去年命题的基本结构,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稍作调整。
  首先,今年试题仍然采用选题作文的形式,给出两道试题,任选其一,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两道试题由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组成,而去年则是由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组成。这一个小小的调整仅仅是形式上的,从写作的难度上讲,与去年基本相当。
  其次,两道命题考查重点稍有区别,命题作文“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适合写作记叙文或者叙事

散文。话题作文“交流”是一个独词式话题,提示中从“知识、情感、思想”等交流的范围上进行了指导。考生只要读懂提示内容,就会准确审题,找到写作立意点。这个话题可以写成各种文体,写作的空间很大。相比之下,命题作文的写作难度更大一些。
  总体上说,2006年河南课改区中考作文试题比较准确地体现了新课标有关作文方面的要求。两个题目均严格按照新大纲“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着重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的精神命题。从写作实践看,考生能较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
  要写好这两个题目,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审清题意,准确立意。
  考场作文审清题意很关键,这里的两个题目虽然不难,但若忽视审题,就会有写作失败的危险。题目一审题时要注意两个关键词,“长大的路上”和“他(她)”。前者限定了我们写作的素材,必须是与我们的成长有关的,后者则限定了我们写作的中心人物。同时联系前后可以发现,这里的“他(她)”绝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应该是“我”的长辈或老师。如果忽视这一点,随意写一个人物,就不符合要求了。题目二在审题时要对“交流”的含义准确定位,要注意同相近话题的区别,要知道“交流”有两个内容,一是交往,二是沟通。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准确的。
  2、开拓思路,写出独特。
  这两个题目在平淡中蕴含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思路狭窄,写出的文章很难出彩。比如前一题目,有很多学生写父母在自己生病时如何关爱自己,自己在考试失败后老师如何鼓励自己。这样的构思只能算切题,但由于写者众多,难以出彩。试想一下,在成长的道路上,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就没有与众不同,属于自己的独特素材吗?当然有,某同学,以自己的一次出走为中心写作,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描写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自己的无限关爱之情。内容独特,故事精彩。再如题目二,如果仅仅把“交流”的范围确定在“父子”“师生”“同学”等范围之内,势必会导致写作内容的平淡乏味,试想一下,其实,“人与自然”“人与生物”“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甚至“自我与历史”“自我与名人”都可以进行交流。如果我们的思路能这样开拓一下,写作的天地就无限广阔了。写出的文章也就独特精彩了。
  3、精选文体,变换手法。
  考场作文的写作,大多数同学还是比较习惯于写作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其实想这两个题目适合很多种文体。以题一为例,可以构思成日记,选取自己成长过程中三个片断,表现主题。可以写成戏剧形式,用三幕剧的结构表现成长过程中他(她)对我的帮助。即便是记叙文,也可以变换手法,力求新颖,比如可以构思成小标题式结构,用小标题展示层次,强化主题。再如题二,可以运用的文体更是多样,除了上面几种文体外,还可以构思成“交流”主题研讨会、交流试验书、交流产品说明书、有关知名人士“交流”访谈、童话、寓言、小小说、故事新编等等。总之,只要用心,总能找到适合的文体和表现方法。
  [佳作点评]
  走进西藏
  河南一考生
  每一次民族的交流带来的总是人类的和谐。
  ——题记
  公元640年,你——文成公主,一个伟大的壮举,一次吐蕃之行,便赢来了大唐与吐蕃几十年的和平与友爱,带来了两族人民的无比安定与繁荣。于是,历史的长征中留下了你匆匆的一道身影,碾出了一条连通两族的深深的车轮印。
  那天,你在车前,在城墙下停留,不舍。你不曾离开过它半步,而今你即将离它而去,也许将一去不返。于是你怅然地环视这陌生而又熟悉的一切,也就是此刻,你才发现眼前这坚厚的城墙如此亲切,又如此可望而不可即。你知道墙的那面有泪眼婆娑的母后,有无可奈何的皇兄。风起了,马儿脖子上的铃儿叮当响,头顶上崭新的皇旗在呼啦啦飞。于是你转身走向车,留给长安最后一个回望,最后一颗泪,马儿走了,车子走了,你义无反顾……
  风在吼,马在嘶,车在颠簸,你在车中垂泪,此刻只有悲伤寂寞与你相伴,只有天边那数点明星与你相依。就这样,你任由风儿把思绪吹回长安:曾经你是那么的快乐无忧地度过时时刻刻;曾经你在那热闹非凡、莺歌燕舞的春宫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然而这曾经的曾经都已烟消云散,无影无踪。除了孤独,你只有哭泣。这并不能阻止飞跑的马车,它要把你带到一个很遥远的地方,一个只有贫穷落后、野蛮强悍的民族。你开始恐惧。一阵疾而冷的风从窗子的帘下钻入,直扑你苍白而美丽的面颊。你不禁颤抖了一下,你不敢想象那位大唐附马——松赞干布是什么样子。英俊还是丑陋?体弱还是强健?你也不敢想象那里的人民与生活,但你隐约感觉那里是贫穷的,是艰苦的。你害怕,你不知道将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切。你不知道……也许你想得太多了,你也太累了,于是你轻轻掀起窗帘:天边依然零星点点,远处也有几点在闪耀,然而正是这零星之光把黑暗照淡了,把你的忧愁驱散了。你感到从未有过的舒畅,于是你把头深深埋入双臂渐渐睡去……
  雄鸡啼破了黑暗,迎来了拂晓,惊醒了梦中佳人。你揉揉惺松睡眼,再次掀起窗帘,你吃惊了:辽阔的草原,一望无垠,小草绿得逼你的眼。你从未看见过这样的世界,于是你知道:从此你将弃轿从骑,你将成为吐蕃一员。一只鹰滑过天空,一声呼啸划破宁静,你欣慰地笑了。也许,你并没有想到,你,一个民族的代表,一次义无反顾的交流,将两个民族的血液融为了一体。
  历史已将你的前行记入了厚重的笔记。

(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选材独特、立意深远、语言优美的考场佳作。
  当大多数的考生都在“学习交流”“师生交流”“朋友交流”这样的素材中团团转的时候,这篇文章如一缕清风给阅卷老师带来了清爽的感觉。考场作文就是要力求独特,以“文成公主赴藏的故事”为素材,以“民族交流”为主题,无疑在素材、立意上做到了高人一等,独具一格。加上细致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优美的语言表达,整个文章都显得靓丽多姿。

(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二篇】

2007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爱的就是你



2007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爱的就是你


爱的就是你——中国话。

  爱你的发音抑扬顿挫,爱你的笔画千奇百变,爱你的意蕴绵延深长。总之,你的一切,我都爱。

  小时候,妈妈教我唱《祖国妈妈》,我只知道我的祖国是中国,她的名字叫中华,我说的话叫作中国话。似乎就是那个时候,“中国话”这三个字便已植入了我的心中。

(第一范文网 www.diyifanwen.com整理)

  渐渐地,我学会了写充满着美和力的汉字,学会了读美妙动听的汉语拼音,学会了用中国语言表达我的思想,抒发我的感情。我知道,这一辈子,到哪儿都离不开中国话了。你已经深入到我的灵魂,渗入了我的骨髓。每次,我用那支有力的钢笔描绘我眼中明媚的春光;每次,我在洁白的纸上写上满天繁星讲述的话语;每次,我用精美的小本儿记下游览过的美丽景色,我的心,都那么澎湃起伏,那么热情激动。因为我终于有能力跟我的祖国对话,跟我的灵魂对话,那是你,是你成全了我。是你啊,中国话。

  可是对不起,有一段时间,我冷落了你。那是我最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我被english那柔美的线条吸引了,我渴望掌握那流畅得让我心醉的文字和让我心动的声音。我一心扑在她那儿,留在你身上的心思全部被一点儿一点儿地抽走,我不知道你的寂寞,直到有一天我厌倦那些繁杂的单调,厌倦了那些毫无变化的字母,我突然地那么失魂落魄,那么地想念你。中国话啊,我回来了啊,因为我刻骨铭心地依恋着你。

  可是,我为什么偏偏钟情于你呢?我明白了,因为你是中华民族的魂啊,我怎么能离得开民族的灵魂呢?

  还记得,在古代埃及,古代罗马,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这四大文明起源时,你作为中华民族的使者,传递着我们中国人的声音,传递着中华文明,宣扬了华夏民族的辉煌!几千几万年过去了,古代埃及、罗马、巴比伦的文明早已被历史尘封,它们的影子早已灰飞烟灭,可唯有你,越发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唯有中国,挺直了脊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东方的“明珠”。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永远都是那么顽强,历史无法抹灭,它只能为你喝彩!

  我有什么理由不爱你?远古的甲骨上有你的身影,张骞带到西域的古籍上有你,记载古老中国文明的史册上有你,中华民族的血液流淌的就是你的魂啊!

  我真的全身心地敬仰着你,你不用怀疑。我真的爱的就是你——中国话,爱的就是你——我伟大的祖国!

(第一范文网 www.diyifanwen.com整理)

  教师点评

  本文感情饱满,真挚,抒发自己与母语的血肉联系,反省自己对母语曾经的冷落,回想“几千几万年”母语传递的文明与创造的辉煌,表明自己对母语“刻骨铭心地依恋”的情怀,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首尾照应,表达自然流畅,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灵活、恰当。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个性色彩。

  湖北省高考语文评卷点业务组成员 王德先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三篇】

2007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还原汉语的甘醇



2007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还原汉语的甘醇


我看到书院里的学子摇头晃脑吟诵着四书五经,我听到酒肆里的词客骚人吐了一串串的佳词妙句,我嗅到泛黄史书里经久不散的墨香……

  自苍颉造字,自先民将生活的记录铭刻在兽骨龟壳上,至始皇帝统一六国文字,至蔡伦造纸为文字的书写寻找更便捷的载体,汉文字的历史演变早已融入黄河的浩浩荡荡,长江的源远流长。炎黄子孙受黄河的哺育长大,也受汉语的滋养长大,我们的血液里流通渠传着先民对原始生活的热爱,也留存着血脉传承的根。

(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

  “美”是“羊”和“大”的结合,从中我们能捕获过看游牧生活的先民朴素的生活愿望;“家”是一间房子里养着一头猪(豕),从中我们也能了解到先民安适富足的生活形态。汉字不仅是华夏民族对先民原始生活的热爱和纪念,还承载着血脉的传承。“五百年前是一家”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同姓者的寒暄话,但这并非戏谑,而是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真实。

  然而时至今日,汉语的纯粹性正受到外来语的侵蚀。类如“pk”“菜鸟”的网络语言在青少年中广泛流传,在说汉语时夹杂英语的做法在主流媒体中大肆横行……

  我不知道汉字的方方正正怎样由西文字母的曲折圆滑构建,我不知道汉语的字正腔圆怎样靠英语的高音低音变换,我不知道流传千年的文字怎样由风行一时的网络语言替代。维护汉语的纯粹,保护母语的完整,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母语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是复兴中华传承文化之根。

  我们要维护汉语的纯粹性,并非是要彻底否定外来词汇的合理性。精当的翻译是架通汉语与外来语的一座桥梁。林语堂先生将英语的“humor”一词音译为“幽默”,恰到好处地利用汉语丰蕴的涵义向人们揭示了幽默的实质:它不是粗浅的搞笑,而是内在修养的智慧流露。徐志摩将日文的“再见”音译为“沙扬娜拉”,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日本女孩子弯腰时“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汉语,这一博大精深的语言,可以凭它丰厚的底蕴容纳外来语,并将赋予它汉文化的特色,而不能容忍于流行之上的词汇污染它的甘醇。

  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汉语的纯粹和完备。守住母语这一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汉语——这坛传承千年的佳酿,才会越陈越香。

(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

  教师点评

  本文是一篇极富个性特征的考场佳作。作者把汉语比喻成甘醇的佳酿,点明了汉语具有厚重的历史。

  文章开篇用穿越时空的手法截取几个生动的场面表现汉语丰厚的历史意蕴。其中“书院”、“酒肆”“泛黄史书”等词语具有特定的符号学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回顾汉字的悠远历史,点明汉字独有的民族文化内涵,为下文的进一步阐述张本。

  文章列举汉语受到多元化冲击的事实后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维护汉语的纯粹,保障母语的完整,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按常规,行文至此,可以收束全篇了。但作者没有落入俗套,而是笔锋一转,更进一层:“我们要维护汉语的纯粹性,并非是要彻底否定外来词汇的合理性。”接着举例说明汉语也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在更深的层面阐明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这睿智的一笔,使文章显得更加大气,境界和格调更为高远。这正是本文最为出彩之处。在考场之中,能有如此严密的思维、圆熟的文笔、有度的收放,实属难能可贵。

  湖北省高考语文评卷点业务组成员 袁汉杰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作者名家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李清照
  • 王安石
  • 王维
  • 韩愈
  • 柳宗元
  • 诗词分类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写山
  • 写水
  • 长江
  • 黄河
  •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