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一篇】

2006年满分作文-用生命去体会(江苏)

 

  在友人印象中,秋白文质彬彬,才华横溢,多愁善感。一个浪漫的情人,一个浪漫的文人。年少的他,在绘画、治印、音乐上颇有造诣,这并非出于他对艺术的好奇,而是他的心性,更适宜在这样的领域挥洒。于是,偶尔他在月夜里吹起洞箫,友人都会产生奇妙的错觉,觉得他跟箫声融合在一起,再难区分。

  文人大抵都有“家国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或许就是出于此,秋白选择了投身革命,并一度处在权力的中心。可是,革命诚然需要浪漫和激情,但更需要除此之外的其他素质。秋白无法同时拥有其他,便常常在现实的挫折和磨砺前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怀疑自己无能。此时,他已感到无暇自顾。至于月夜下的箫声,那更成了一个无从谈起的梦。

  秋白留给后人的印象,始终是个备受争议的角色。这缘于他在国民党狱中写的名为《多余的话》的自白。

  他在其中,完整地表现了参与革命以来有过的热情、执着、迷茫、孤独与无奈。正是这份自白,让他的被捕成了“叛变”,就义成了“讨饶不成”。

  可是他死时,同所有英雄一样,都很英勇。他高唱着《国际歌》,指定一处草坪盘腿坐下,直待那声枪声的响起。

  按照我们平日接受的“英雄”的概念,狱中的瞿秋白,与刑场上的瞿秋白很难重叠起来,或许只能将其理解为,一个独特的人,一条独特的人生路。

  我们达不到他的境界,经历不了他的时代、他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更加细致地深入地思考、看待他走过的路,而不是以固有的标准,归纳他的历史归宿。

  或许可以说,这是因为瞿秋白将“身后名”置之度外。他可以坦然地接受死亡,却又不愿借死亡来成就本来唾手可得的英名。这是超脱了所有大度与气节的风采,这是对生命的诚恳与真实。

  于是,瞿秋白在历史上,留给我们的感觉与启示愈显迷离。他是如此热情地参与了革命,又是如此平淡地疏离了革命。可是,他的心,仍然忠诚地向着革命。这样的人生,常人无法解答。它提醒我们:人与路,路与人,这超过“表现”所揭示的含义。其间的深远,要用生命去体会。

  悠悠岁月中匆匆走过多少人?他们总是被人遗忘或想起。被人遗忘,未尝不是一种幸福;被人想起,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幸福和悲哀,其间的分别又在哪里?我不清楚,或许只有路上留下的点滴,提醒人们,怎样的人曾在怎样的路上走过。

  同秋白一样,历史的大路上,走过了太多的丰富的生命。而秋白的人生之路,从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该用怎样的眼光去评定身边的一切。不是什么人即什么路,什么路即什么人。明于此,我们方能最真实地还原历史,而不是迷茫于臆测……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二篇】

2006年满分作文-这条路满是眼泪(江苏)

 

  想到路,眼前挥之不去的,只有阮籍。

  是他,驾着破旧的牛车,一坛酒,独自驶向城郊。路旁,奇花异草,奇峰怪石,他视而不见,投以白眼。上方,落单的飞雁凄凉鸣叫。此时,牛车停了,老牛回过头来,仿佛在说:“没有路了,该往哪里走?”他无奈,只有无奈地答道:“路在哪儿,我怎知道?”说罢,取瓢捧起浊酒,喝罢,继而大呼,继而大号,最终一把辛酸泪,沿原路而回。此所谓,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只不过没有路罢了,为何痛哭?他哭的不是眼前的穷途,而是人生的穷途。

  这条路上,笼罩的是东晋司马集团的阴影;这条路上,洒下了多少眼泪!为慈母,慈母身亡,他号哭,即使吐血数升;为好友嵇康,嵇康被斩,为正义而被斩,他开始是沉默,当行刑前,嵇康弹起空前绝后的《广陵散》,他只好大哭,用泪,用心泪为友人送行;为陌生的兵家女孩,女孩美丽而具才情,未及出嫁,染病身亡,他冒冒失失地奔向灵堂,用泪为美好的生命饯行。

  这条路,满是眼泪。

  泪流尽了,路上只有沉默,沉默得有些吓人。当名士裴楷前来拜访,他只报以白眼。裴楷明白,阮籍的人生之路早已超越了礼义的范畴,而他本人仍在礼义之内,所以裴楷只好,也只能按礼义之数,向阮籍作揖三次,然后离开。是的,阮籍人生之路上的亲人,旅伴,还有那些美好的生命,都已消逝。他只能将沉默这件外衣披上,抵御寒风,来自人世的寒风。接着,踽踽独行,移向自己的路的尽头。

  这条路,我们难以体味,只能用“猖狂”将他形容,形容成一个远离尘嚣远离人世的陌路人。世人用冷眼审视着他,看他一个人在路上表演。然而,我们怎能知道,这出表演包含了多少眼泪,多少辛酸!在他身后的路上,抛下的是世俗的指责,世俗的猜疑……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希望能坐上他的牛车,同他一道奔向城郊。还是在野草杂生处,我会跳下,为他拔除野草,拔除他路上所有的杂草。然后,打一下牛背,让牛载着他在自己的路上继续前进。而我,在这条路上,会望着他的身影,面向夕阳,诚恳地弯下九十度。

  为他,也为这条路。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三篇】

2006年满分作文-作文恰如行路(江苏)

 

  2006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

  有人说:世界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界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定立意。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作文恰如行路

  高考作文果然是提笔千钧,转而一想:作文之法不正如人行路上。不禁暗暗自得。

  作文恰如行路,有人昂首阔步,气势凌人;有人亦步亦趋,低唱徐吟;有人正气浩然,仰天长啸。但要记住:怎么走都要走在自己的路上!

  曾记否?一篇《赤兔之死》轰动文坛,小生有幸拜读,确是佳作。但此之后,文言之作犹如雨后春草,呈现疯狂态势,人人都走上了返古的老路。于是乎,屈原从汨罗中爬上来又跳下去;项羽自刎更是免费表演,随处可见;韩信干脆赖在胯下讨生活,何其悲哉!想我堂堂五千年历史,都不够后来人习作用例了。

  走上了返古的老路,故事新编也到了尽头。一眼望去尽是学子们迷茫的眼神。不明白,真不明白!同一条路,前人走过创造了辉煌,而今再走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可悲!可叹!不知他们是否真不明白:李商隐杜牧的诗,再好也只是小李杜;即使做了十足十的古人,写出十足十的古文,也不过是“代古人言尔”!

  别人的路学不得了,不如开辟自己的吧!那又怎么样呢?

  想当年,韩寒半个小时一篇《杯中窥人》何其伟哉!于是又一批学子走上创新之路,通篇文字支离破碎叫有个性,一首诗谁也看不懂叫有深度,看到天空一片羽毛落下便泪流满面这叫有文人情怀。走前人老路固然不妥,但矫枉过正想从中国直接打通地心去美国也是行不通的。

  自己的路来源于前人,而又不拘泥于前人,方能走出自己的辉煌。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哪一样不能在前人身上找到印记,又哪一样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们的作文也要走出自己的路,做创新的人。

  说到离别,再不是折柳相送、灞桥泪别,现代的通讯足以维持两个人的联系了。如今再说“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于吗?一个电话、一架飞机,到哪都能“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不是?

  故而,作文当重创新,做人当有个性,走路当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用《西游记》的一句歌词结尾吧!“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