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一篇】
2005高考满分作文(福建):惑
惑
我把周长比作我们的信仰,把面积看成我们几年来物质需求的增长。我们的祖国正在和平崛起,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正在提高,然而正如那个圆一样,当它从寻找物质转变成寻找圆时,周长一点点被吞噬,正如我们的信仰在一点点地缺失。
周国平说:“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失。”是的。人们带着冷漠的表情像游魂一样行走;网络上的刀光剑影;舞厅里的灯红酒绿;人们绵里藏针,笔里带刀,钩心斗角……沉湎迷失像尘埃一样迷漫于各个角落。舒婷的诗写到:“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困惑了,难道刚从对神话的顶礼膜拜中倏然醒悟,我们就立即堕入黑与白的另一个极端,一如逻辑上的排中律?
当王朔骂骂咧咧掘
鲁迅的坟茔时,一位支持者(好像还是位作家)说:“什么年代了,还搞伟人崇拜!”此人有非凡之觉悟(倘若人人有此觉悟,则大同世界可计日程功),我建议他把郁达夫也否定一下。郁达夫说:“有了伟大的人物的出现,而不知崇仰、爱戴、崇敬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若伟人尚且不能崇拜,是否信仰之跫音已渐行渐远?我困惑了。
阿Q临死前有句豪言壮语:“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的忘却精神是他的祖传宝贝。我疑心灵魂的缺失是因为忘却精神已进化得淋漓尽致。
几十年的光阴磨灭了许多,也洗涤出许多。
当影星赵薇穿着印有日本海军旗图案的服装在纽约街头作秀时,我们能仅仅责备她吗?她的无知不正是我们的无知吗?她的忘却不正是我们的忘却吗?
我在另一些事中坚定了我的想法。
日本至今不愿忏悔,冈森正宏公然为东条英机等甲等战犯辩护,小泉首相每年都要参拜靖国神社,并得到近半数民众的支持。而同在欧亚大陆,在以色列犹太受难者纪念碑前,德国总理毅然下跪,德国民众带着小孩进行教育。
在对比中我感到荒凉。日本竟能在谴责的口水流淌成的河流中安然泅渡!是否我们该想想自身的问题?为何庞大的中华无法显出令人振慑的魄力。
我在作家张抗抗的《沙之聚》中找到了答案:当风渗透沙子,风的需要成为沙子的需要,沙子便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终完成它(鸣沙山)的屹立。
人心之聚正如这沙之聚,信仰就是那渗透沙子的风。一盘散沙,何以有威慑力?
看着那规范、稳定、大面积却短周长的圆,我又想起了红柯所说的:“一个软弱的民族,一个血气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它长个子。”什么时候,我们能让信仰回归,让灵魂在场,让民族重塑血气?我依旧困惑。
阅卷老师点评
南安一中高级教师、2005年高考作文阅卷组小组长陈兴利:
今年作文的平均分是44.24分。今年作文题是能够应用图形加文字的形式来命题,打破应试作文命题的模式。走出单一话题作文形式,注重对材料的感悟,与目前课改精神是比较相符的。两个图形内涵比较丰富,能联想到比较多的东西。
这个题目的难点是:学生对题目的审查要细致,要从抽象图形中提取出意义,从两个图形的差异入手,并且能结合历史的、现实的人和事来寻求途径进行叙述。
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大体上能辩证地分析问题,思维比较开阔,联想能力也比较强。其次是能够应用课内课外所学的知识来充实文章的内容。95%以上的考生都能完成900字的任务。从写作体裁来看,议论文最多,散文和记叙文相对少,也有寓言故事、诗歌、剧本等多种体裁出现。
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堆砌材料的比较多。学生备考前会搜集很多作文素材,有的材料只是生搬硬套,在考场上没有经过消化就写了出来,材料本身和主题无关,有一些甚至还有套题的嫌疑。这样的卷子很可能被打入四等卷的行列。2.只是单方面进行阐述,比如侧重写圆,这样写容易偏题,没有考虑到两个方面。3.文字华丽花俏,哗众取宠。很多学生在作文前加了“题记”,内容又与正文毫无关系,显得不伦不类。
考生在写作文时,要注意提炼自己的观点。学生手中有十几个省市的优卷作文,看多了,就容易去套题而失去自己的观点。今后语文教学要注意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追求形式的华丽,好文章不是靠形式写出来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有的学生求变求异,写古文,写诗歌,还有写金字塔结构的诗歌,内容却不知所云。
下面我主要对两篇文章作一下点评:
《执子与通子》这篇文章,内容充实饱满,文字流畅,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文章切题很快,作者通过联想,把两种不同处事风格、生活方式的人进行比照,展示他们的各得其所、各有所长,观点比较辩正。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大胆想像,收尾很有力度,让前面的分析得到升华,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两份病危通知单》这篇文章整体构思新颖别致,虽然“病历”这种形式考生在练习册中也见过,但作者能把抽象的图形形象化、具体化,给人活生生的感觉。通过医生治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也是代表了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观点含蓄又有深度。这篇文章的缺点是结构单一了一些。
来源:海峡都市报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二篇】
2005高考满分作文(福建):棱角
棱角
浩浩历史长河,多少英雄豪杰,金龙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多少帝王将相,稳坐龙椅,挥指江山社稷。有的人挥剑沙场,战功赫赫,却只能屈居人臣,甚至身陷囹圄;有的人垂拱而治,食言谏诫,广施良田,福仁惠于百姓,却能位及人王。
犹如棱角多变的星形与浑厚稳实的圆形,新颖多变的却面积小,规范稳定的空间却大,古今圣贤能载入史册名垂千古的无非是星与圆的极端之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的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于是古人渐渐觉悟,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方能成就大业,包举宇内。
汉世家族在其基业初定时便谨记历史的训诫,堂而皇之地“休养生息”,分封良田,轻役减赋。大汉天下物阜民丰,刘氏家族便稳坐高堂,但自身力量的弱小却也使
刘邦忧心忡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正突显了他对怀柔政策下的忧患。“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后人
欧阳修深中肯綮地揭示了这一自然之理。在这一圆滑的蜜罐中或许正孕育着种种危机,只要凿开这道弧线,沉溺于安详的汉氏子孙,是无力反抗也只能沦为他人刀俎下的鱼肉……
历史在我们的前方总会摆道岔口,虽然人性的弱点总让我们去追寻安逸的生活,让自己游弋于蜜罐中乐不思蜀,让自己圆滑地为人处世,无憾地“行走”。虽然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何等逍遥自在,
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如此轻逸无谓,但风华正茂的我宁愿如锋芒毕露的苏东坡饮酒赋诗,大放厥词,尽管早生华发却也乐得自在,深居高堂又几度罢黜,人生的酸甜苦辣一一尽染,如此才子方能让后人在其名言佳句中醒悟真谛。无独有偶的
岳飞,以他“精忠报国”之志,将铁蹄踏遍敌穴,“靖康耻,犹未雪”,在十二道金牌的威逼下仍挥剑勇猛,果敢决然,虽惨死于小人之手,却也换来西子湖畔后人的景仰。
别让生活磨平了你的棱角,别让现实消融你的斗志,圆骨谨慎之辈只能获取片刻的安逸,让你的光芒更耀眼些,更夺人些。历史便会在你的脚下铺开。“古来圣贤皆寂寞,只有‘勇’者留其名。”
来源:海峡都市报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三篇】
2005高考满分作文(福建):两份病危通知单
两份病危通知单
院长坐在大藤椅上,神情凝重。虽说不是什么大事,不就错开两张病危通知单嘛!可这事儿错就错在这两位“病人”身上。这下搞不好要为天下人笑喽。唉!
“院长。‘老眼光’医生来了。”一个护士领进一个垂头丧气的医生,对院长说。
“‘老眼光’,坐。”
“院长,这事儿还真有点奇,凭我几十年的经验,这……怎么说砸就砸了呢?”他神情沮丧,含糊不清地说。
“好了,你先别说,那两份通知单呢,在你那儿吗?”院长安慰他。
“喔,在。”“老眼光”赶忙从兜里掏出两张“祸首”,递到院长面前。
院长开始读。
病危通知单。A联,编号001。
姓名:××,年龄:××,性别:男。
病史:有。职业:商人。
症状:此人虽然行为规范,情绪稳定,但做事过于保守。体内缺乏“激情”元素,故代谢紊乱;效应T细胞内没有“拼搏”质体,故免疫缺乏;成骨元素中更是没有“创新”分子,所以骨质疏松,经不起打击;神经系统中缺乏“多变”突触,所以不够敏感……
表现:做纽扣生意起家,生意做大却始终不敢进军服装市场,而是成立钮扣公司;不敢合并小公司,而是孤军奋战;做法停留在市场营销,而不敢进行扩大,比如房地产营销,资本的买卖;不敢……
病情:有不断恶化之势,现已向国外输出,“以不变应万变”这类恶性寄生菌滋生及蔓延……
建议:虽效果不大,但能持之以恒地打点滴,注入“多变”元素,这几天勿去公司。
通知家属,做好倒闭准备。
病危通知单。A联,编号:002。
姓名:××,年龄:××,性别:男。
病史:有。职业:网球选手。
症状:此人虽想法新颖,行为创新,情绪多变。但做事、为人过于多变。体内缺乏“稳定”基因,故行为失调,效应B细胞内没有“规范”质体,故免疫紊乱,脑中没有“稳定思想”,故大脑缺氧,神经系统没有“想法与别人一致”激素,故……
表现:以网球为业,一度成为法网冠军。大满贯也问鼎过,但行为怪异比如发球不在一点的位置,还研究出“超西方式握拍”,正手弧圈球老是标新立异,抢网时跳起,反手时左脚用力,击球点位置靠后……
病情:久治不愈,“标新立异”行为突出,而且延续……
建议:禁闭,受正规训练。
通知家属,做好温网失利准备。
……
这两位病人,一位是商界奇才,钮扣大王TMMP,一位是网坛高手RODOC。你说是“老眼光”不认真观察,还是他们的“规范”和“创新”过火了一点儿?
阅卷老师点评
泉州五中高级教师、2005年高考语文阅卷老师孙燕:
这些优卷中大部分文章都是很善于引用材料的。比如《执子与通子》、《坐看流星划空时》、《圆润锋芒》、《谁是英雄》、《棱角》这几篇。而且很多材料在课本上、读本上都可以找到,考生只要善于消化、引用,把材料与题意巧妙地进行结合,便可以拿高分。
从作文中看,大部分考生都是用人的个性与两个图形进行比照,从历史、现实的角度对“稳定、规范”与“新颖、多变”两种个性进行辨正地比较,最后点到要如何取长补短等等。所以文章写得出新意来的不多。我感觉《惑》这篇的比照比较独特,作者把周长比作信仰,把面积看成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增长,然后阐述二者的消长关系。还有很多考生套用去年江苏卷《稳重的山和灵动的水》一文,不少考生甚至是直接套用。照搬样卷中的句子,这样的作文分数一般都不会高。
来源: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