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一篇】



  (黑龙江考生)

  生活就如沧海,有时恣意咆哮,排山倒海,有时收敛狰狞,波澜不兴。人正如这生活大海上的一叶扁舟,摇曳不定又如秋风中萧瑟的黄叶,经历了生的困惑与死的彷徨,人生的航道该何去何从?

  历史给予我们丰富的素材,它的沉重与鲜活,它的豪放与乖张,它的执着与嬗变,都给人以启示。人应当有合适的位置并从人性本位上去体现价值,而寻找它的道路上有穷关险隘,更需要睿智的成熟,而思想正如指航明灯,使人义无反顾地奔波于理想之路。

  伟大的人也难免失足于泥泞,而这往往使伟大的灵魂执拗地迷失,这种迷失无异于揭去民族肉身上的完肤。屈原的特立独行,宣告了与旧时代的决裂;李白天真单纯的执着,换来了对影成三人的沧桑;嵇康稀有的人格节操,葬送了那一片空灵与飘逸;岳将军怒发冲冠,只为伸张民族精神的正气

  不敢多想,更不愿多想,历史让我无奈地沉重。如此伟大的灵魂却寻不到归宿,只缘思想过于精深与突兀,既为他们击节叫好,又为他们不会变通气不过。但细细想来,位置的那么一点偏差便酿成了永久的失落,文人就应抛开世俗潜心研道,武将便应砥砺心志戎马疆场,政治并非属于他们,他们的天地是青崖白山。

  寻找到位置又如何体现价值,又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总是怀疑现实并非如我所愿,但恰恰在不知不觉中体现了价值。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巴尔扎克在枯燥难耐的鹅毛笔下拥有了对人间百态的顿悟,毛泽东在贫瘠恶劣的黄土高坡上享受着运筹帷幄的自信而这并非强迫和机械地应付,却是选择这份挑战的那一刻创造的本能,人从此拥有了恬静的从容、平和稳重的心绪、芥蒂全无的洒脱,而一切的一切都出于人性的召唤。

  承认这个社会的多元,便是给予自己更多的机会,位置又可以多层次地尝试,而这份尝试又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拥有了思考便能在生命航道上随心所欲,寻求心灵的解放和思想的独立性,你便寻找到了那份思忖再三的位置,你便拥有了立定社会的价值体现。

  风帆应当启航,灯塔正在前方。

  点评:

  思想正如指航明灯,促使人寻找合适的位置并从人性本位上去体现价值这是本文的立意所在。文章开篇就十分漂亮,如一江春水奔赴眼底,动人心弦。在紧扣话题,渲染一些伟大的灵魂执拗地迷失后,亮出自己的看法:他们的天地是青崖白山。然后深入一层,揭示寻找到位置又如何体现价值,又是一个迫切的问题。行文中,作者用比喻论证,用例证,用引证,增强了论证的严密性。另外,作者评论古人而又不忘观照现实,说理严肃而又不乏诗意评述;精心打造语言,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文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二篇】



  大千世界充满了无数未知的领域,在人类面前形成一个个谜团。天性探索解密的人往往不服输,调动一切智力、毅力、体力,只为探索、征服未知的世界。

  问,始终与探索同行。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面对芸芸众生,我们问天问地,问自己也问他人,以求探索出那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真理。

  我们问天问地,从包罗万象的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灵感。18世纪中叶,维也纳一名叫盎布鲁格的医生诊治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始终查不出结症所在。病人死后,经过解剖尸体才发现胸腔内挤满了脓水。他问自己,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最后他从用手指关节敲击酒桶的情景上得到启发,探索出胸部疾病和叩击音变之间的关系。

  我们问自己问他人,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深入探索。亚历士多德认为:推一个物体,当不再推它时,物体会归于静止。1000多年后,这个似是而非的论断让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用理想实验推翻了这个结论,奠定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湖南师范大学3名学生利用暑假调研,针对部分城市双禁政策(禁止摩托车、小排量汽车通行)所撰写的报告,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而就当地政府禁摩、禁微的一些做法予于了否定。这群年轻的大学生敢于就不合理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质疑和问题。

  问,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明确的目标。问,引发了思考;问,牵引着思考。问,是荒漠中水草丰美的绿洲,始终激励着饥渴地穿越在荒漠中的旅人;问,是暗夜里永远悬在北方的夜空的璀璨的北极星,为在无畏的探索中迷途的勇士指明方向。

  在卢瑟福从阿尔法粒子小散射实验证实原子核存在后,发现原子核的质量数与质子数不符,他产生了疑问,在实验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终于成功地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极大地推动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这对于一个只知重复实验,不善于提出质疑并思考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像卢瑟福的那位学生那样,只知埋头工作,而不善于提出质疑、根本不思考,成功了不知为什么成功,而失败了也不知为什么失败,好像兢兢业业,其实却浪费了很多时间,这不可能取得成就。他之所以一无所获就是因为少了问的引导。

  问,使人类走向高科技领域,使人类战胜自然,战胜自我。问,是人类创造发明的阳光雨露,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哥白尼说过: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

  让问与探索同行。让我们问天问地,从万象中有所得;让我们问自己问他人,不断总结,不断吸取,不断充实。让我们带着问,上下而求索。

  [名师推荐理由]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宇宙中,在这个充满神奇的世界里,我们都有着太多的疑问。其实,这些疑问都有着独特的美,只是我们不曾留意。

  曾经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思考。

  曾经屈原产生了《天问》。

  曾经牛顿对于苹果落地产生了疑问,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本文的成功在于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典型事例的支撑,作者在文章的第二段就提出问与探索同行的观点,接着作者用盎布鲁格、卢瑟福、湖南师范大学3名学生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且作者在行文时注意了述例和理性分析的结合,文章大开大阖,一点都不呆滞。本文算得上一篇成功的习作。

  此外,作者对附于历史人物身上的历史事实,深入探索,而且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让人信服。材料新,角度新,观点新,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品味。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三篇】



  剪不断,理还乱

  我曾放开心扉,在绿树旁奔跑;我曾蕴意怀愁,在竹林下哭泣。今天我又看到了李煜的愁丝,我细细地翻开诗词,我细细地阅读史书。李煜是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在那雕栏玉砌之中,他与小周后饮酒赋诗,颇有桃艳之色,然而今日他却被锁在深楼之中,只叹梧桐寂寞深院锁清秋,终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死了,清秋依旧,我只惋惜,为什么他不尝试着舍弃富贵,去做乡间竹林中的骚人呢?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柏树茂盛繁密,我飞上树梢,在清明的空气中,闻到了英雄的气息。他是卧龙,身居山林之间,也很清高。但是后来他离开了,去了战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很快乐,因为他帮助了朋友,帮助了那个三顾茅庐以真情把他请出了山的人。他在战争之中,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实,终于留下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美名。位置的正确与他的坚守位置,让他在阳光中感受到快乐。

  今日葬花侬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

  迎面是风,那风像是利剑深深地插入心中,很凄凉。黛玉满眼泪珠,独自坐在小亭中,她在望,望什么?望山,望云,望母亲。这是个陌生的地方,到处是陌生的人,她在迷惘中已过了好几年。是的,她选择去葬花,日日销愁于泥土中,一边流着泪,一边念着《葬花词》。她最终只是魂归西天,潇湘馆依旧在。位置的偏斜,在这里,却有大块大块的冰往下掉,那稚嫩的双肩岂能顶得住?泪珠如泉涌,是愁是悲的化身。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临黑云压城之势,穿梭在兵戈铁甲之中,终于战胜了割据的英雄。他知人善任,他心怀大海,他机智多谋。今日的贞观之治显示了他的功绩。然而殿堂之中,有魏征的谏言,谏言像剑,直射心胸;谏言像风,刺骨寒痛。然而他只是微微一笑,胸怀大志,包容了,也吸收了。他求贤若渴,总是能让他人的智慧尽情地发挥。魏征故去,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找准了位置,并在位置上充分发挥潜能,其乐无穷。

  快乐?悲伤?

  晚风轻拂让人醉。我放下书,望着眼前这个世界,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有泉它太诱人了,在这个位置上,只能感到由衷的欣喜。有人说得好,快乐是一天,悲伤是一天,为什么不快乐地过一天呢?我不再迷惘,我要在自己的位置上演绎人生最美的故事,让苦难中总有快乐相随。

  点评:

  这是一篇富有意蕴的散文佳作,其成功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紧扣话题,主旨鲜明。文章分别描述了李煜、诸葛亮林黛玉和唐太宗为寻找自己的位置而留下人生的快乐或悲伤,这样不仅扣住了话题,文章的主旨也得到鲜明地表达。

  二、层次清晰,构思新巧。全文采用小标题结构形式,依次描述四个人物在寻找人生之路过程中展现的独特风采与魅力。结尾的感悟,不仅呼应上文,而且恰到好处地深化了主题。文章结构匀称,思路清晰。

  三、用语形象,意味丰厚。文章用第三人称展开叙述,便于对笔下人物作出客观的评述。特别是作者不时地运用排比、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语言的灵动与句式的多变。像前四个小标题所引的名句及谏言像剑,直射心胸;谏言像风,刺骨寒痛等,耐人品评。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