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一篇】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捡(应为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阅卷老师评点:本文主题集中,不枝不蔓,充满想象。文章选取文学历上三位成功名人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文章一唱三叹,诗意浓郁,形象含蓄,寓哲理于其中,用词生动,语言畅达。最后画龙点睛,真是文采斐然。另外,文章所引香车宝马香满路应为宝马雕车香满路。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二篇】

  作为一名学子,我曾经无数次地问过,究竟何为智慧,难道试卷上那鲜亮的分数就是智慧的象征吗?

  我听到过许多的回答,其中不乏振振有词、摄人心魄的那个字:是!

  于是乎,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成了我们奋斗不懈的战时回忆录,因为有着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理当向社会索取那印着智慧的一纸契书。可反观现实,我们真的成了智慧之人吗?过度地追求智慧反而使我们落入了俗套,本来明亮的眸子被蒙上阴翳,再也看不到存在于生活中的那些闪着智慧之光的点滴小事。

  古人曾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古人真真是把深浅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深也罢,浅也罢,妖娆多姿的荷花,凌波盛放的菱叶,蛙声一片的稻田,均以最适宜的水土来保障,等待那个收获的季节,粮仓俱满,菱藕飘香。

  对比于时下许多人的汲汲于名利,古人越发显示出可爱的智慧:让万物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少几分强求,多几分天然。可见,智慧不是用来攫取,而是渗透在我们血液中、引领我们去适应世界的信念。明乎此,则可觅得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禅意悠境。

  我从不艳羡登上诺贝尔峰巅却弃家中老母于不顾的人,我向来鄙视那些只顾读研而不理会家中贫寒的学子。无疑,他们是聪明的,但在精神世界里,他们却是十足的愚夫。相比较而言,那些生性愚钝却兢兢业业养家糊口的农民工,那些成绩平平却为父母分担生活艰辛的学子,更应当令人尊重,他们早已爬上了人性的塔顶,全身上下迸发着智慧光芒。

  孔子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如此才算是渐入人生之佳境,使人生处处闪烁着智慧之光。

  就我们高中学子而言,尚未到达而立之年,然而,我们追寻智慧的途径却数不胜数。不要再用那一纸成绩单去衡量自己智慧与否吧,以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对待生活,这其间所体现的智慧,绝非那不忘营营的心思可比。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三篇】

 (江西考生)

  千变万化的世界,掩映着千变万化的脸,蕴藏着千万种精神。

   题记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贝尔加湖畔,你是否看到那张透着铮铮之气的脸庞?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苏武牧羊,边塞生活十九年,去时的符节早已脱掉了光亮的色彩,年轻的使臣也已白发斑斑,可是随着时间流逝没有改变的是那一腔报国之情,不为名利所诱,不向淫威屈服,始终保持一颗心的清洁,大丈夫的铮铮铁骨与拳拳赤子之心。

  那张瘦削的脸也因满载报国之意,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灵辞典之中。

  笔谏时政,心系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光,然而白居易何以穿越千百年的时光,让后人永久地瞻仰和敬佩?精神,那张苍白的脸上透露出精神,敢于把世间疾苦写入诗篇的精神。在一个世俗世界,在精神屈从权贵的世界中,他独守着心灵的清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历史记住了他,创造历史的人们记住了他,发黄的史书蕴含着人生的芬芳,心灵的光芒。

  那张苍白的脸却有如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着成信史照尘寰。

  是谁弹响了史家的千古绝唱,是谁吟出了无韵之《离骚》?是那张充满刚毅之气的脸。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着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滴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着成信史照尘寰。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暗淡的灯光下,那张脸布满了离愁别绪,却都缘自对祖国、对朋友、对亲人的爱于是那丝丝的愁绪便全溶入了这绵绵的雨中,显得格外空灵。

  雨打蕉叶的声音,总会让人体味出一点淡淡的忧愁和感伤。在诗人的窗檐上,雨滴落下,激起的水花,总是旋即破碎,人的心灵,也总是脆弱的,经不起太多的离散。在这个寂寞的雨夜里,祖国、友情、亲情是诗人心灵唯一的慰藉。在那个遥远的夜晚,在滴答滴答的雨声中,诗人那张刻满离愁别绪的脸正昭示着对祖国的爱,对朋友、亲人的思念。

  点评:

  作文之美,美在形式,美在语言,美在构思立意。这篇题为脸??人??精神的文章,基本体现了上述三个方面。

  首先,形式之美。标题采取并列的形式,将话题脸嵌入其中,人、精神则暗示了脸的深层内涵。题记的采用,将主旨浓缩于其中。正文分成四个小节,每小节采用一个小标题,使得文章内容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小标题或引用古诗句,或采取对偶的形式,形式工整,很见功力。

  其次是语言。作者善于将要叙述的内容高度简洁,不平铺直叙,不呆板。如写白居易,作者首先运用了一个设问句,回答的句子为精神,那张苍白的脸上透露出精神,敢于把世间疾苦写入诗篇的精神,这样安排就使语句生动活泼,寓于感染力。

  再说构思立意。想在众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就要有所创新,就要有亮点。本文选用四个人物片断,组织成文,四个人物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遭遇不同,作者却发现了他们的共同点,即脸所代表的精神,一种向上的精神。这样构思,使主旨得到逐层深化,很有新意。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