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学派的鼻祖老子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几千年前的老子就道出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有时,怕与不怕就像天平的两端,你起他就落,你落他便起。
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流行语,一定有其根源。
何为畏惧?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说:畏惧是当一个人没有能力解决某一事物时产生的恐惧、退缩的情绪。
在此,我便暂且以怕奥数为例来说明吧!众所周知,奥数是一门十分难的学问,特别是文科生,更想对其敬而远之。我们可以把奥数理解为深奥的数学,对一般人而言,深奥的数学往往超出其承受范围,所以,同学们会对奥数产生畏惧感,怕触碰奥数;然而,俗话说跳一跳,摸得到,对于一些智商较高的同学,他们有能力去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于是乎,他们对于奥数的喜爱便胜于害怕。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说是如此,大多数的中学生智力相当,却还会出现害怕与不怕的区别。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而我要说: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中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并不是一个数学天才,然而他有一颗强大的心,面对数学问题,他从不退缩、不逃避,反而选择直面难题、认真钻研,体味其中的乐趣。于是,他强了,畏惧便弱了,他对数学的喜爱也就多了一分。最终,他登上了数学的高峰。
徐志摩在《想飞》中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怕与不怕,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只有当你鼓起勇气,鉴定你那颗追求向上的心,直面问题,你的喜爱便会战胜畏惧,你便会攀上高峰。
【名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引用。一开始就引用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的名言,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指出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既巧妙地切入了所要论述的话题,又自然地引出中学生三怕的分析。在具体分析三怕时,先引用理查德??怀斯曼的名言,进而引出第一个层面的分析,指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之后又化用林徽因的话,从第二个层面展开论述,指出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两个层面各有侧重,前者侧重思维能力,后者侧重思想心态。最后又引用徐志摩的话巧妙地结束全篇。这些直接引用或化用的名言,既可以作为行文的线索衔接起论证的过程,同时也彰显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淀。
德国席勒有句名言:爱使伟大的灵魂更伟大。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爱,不仅使伟大的灵魂更伟大,爱还可以感化、可以传递。尚先生向灾区捐款这一爱心举动不仅感化了那位拾到手机的年轻人,让年轻人归还手机的同时,也学会了传递真诚和友善。同时这则材料也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爱,是为人之根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爱是什么?爱是为人之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母亲对孩子的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人之间的爱;我死后,把我的骨灰带回故乡把它埋了,坟头上种上一颗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这是游子对故乡的爱;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这是赤子对国家的爱,地球无爱则犹如坟墓,正是这多姿多彩的爱,汇成了博爱这股洪流,诠释了爱的含义。
爱是什么?爱如果是雪域高原,那么胡忠、谢晓君夫妇会不顾一切地攀登。在那片高原上,他们用爱心培育着那些孩子,不求回报,孩子们的笑脸即是他们最大的欢愉。他们是雪域绽放的并蒂雪莲;与那些虐打孩子的老师相比,他们的灵魂更加高尚。有人问,心灵在哪里?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但在他所爱的地方。胡忠,谢晓君夫妇的心灵就在他们所爱的雪域高原上!
爱是什么?爱不是大难来了各自飞,爱是对周围人的关心、爱护、是的,不是地震来了的范跑跑;爱是地震来了,怀抱六只电脑,身背三个单反,手提一只小乌龟冲出去的最美室友黄昱舟,为难见真情,危难时刻他一个人拯救全宿舍的财产。对比网上报道的那些向室友投毒、残杀室友的学生,黄昱舟的行为感动了同学,更感动了全社会,传递着大爱的正能量。
爱是什么?爱是与时间赛跑,是与生命抗争,爱是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林俊德,斯人已逝,但那震撼人心的一幕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危病中,在众人的搀扶下,挪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与时间赛跑,他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生命有限,爱无限,在林老师面前,那些想着挖掘国家财产,不择手段谋求利益的贪官显得多么的猥琐,直至低到尘埃!
爱是什么?胡忠、谢晓君夫妇,黄昱舟同学,林俊德院士淋漓尽致地给予了阐述,他们默默奉献,一心给予,不求回报,无怨无悔,这就是爱;这就是恒古永恒的爱!
爱是什么?爱是为人之本!爱无垠,让我们感动于生活中每一个爱的细节,从生活的点滴做起,让社会开遍爱的鲜花,世间撒满爱的芬芳吧!
阅卷评分:内容20分,语言20分,发展20分,总分60分
高考满分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标杆范文。文章之所以被评定为标杆作文,由以下几点特色决定。
1、排比、引用的修辞手法;本文开头就引用德国诗人席勒的名言来说明爱的力量,在第二自然段不仅用排比,还引用古今外名人名言验证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该考生在全文都用了设问问句排比爱是什么来层层论证爱,是为人之本这一主题。
2、正反比论证手法;该考生在列举事例时采用正反比对比论证;比如在举胡忠、谢晓君夫妇时,与那些虐打孩子的教师对比;在列举最美室友时,与范跑跑对比;在列举林俊德事例时,与那些贪官对比,更凸显这些正面人物灵魂的高贵,从而体现主题爱,是为人之本。
3、事例与时俱进,本文事例有最近两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还有前不久雅安地震中的最美室友。事例不老套,贴近生活,散发浓浓的人情味。
得分两点:妙用修辞手法,事例与时俱进。
第一个小回忆是一本书,它叫《金刚经》,其中讲到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好多学者对这六度都有各自的理解,读过小故事,我想起了自己对布施的理解,那就是帮助别人时不求回报,这才是真正的帮助。正如小故事中的漆工,碰到力所能及,又能助他人之事时不张扬,认真地先把本职工作做好,再默默地把帮助别人的事情做妥,然后悄然离开,不额外索求物质回报。在我看来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布施。乐于布施之人的灵魂是纯美的,一提到财富,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金钱,而是想到帮助别人时所获得的愉悦心情,这才是真正的财富。所以如若允许我猜想,漆工不会收那儿补漏洞的钱,他会微笑婉拒。无求的布施,庄严高贵,令人感念。无悔的布施,身心光明,令人赞美。
第二个小回忆是一个小故事。大学快要毕业踏入社会找工作前,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从前有一家大型企业来学校招聘应届毕业生,笔试后有20个人参加面试,最后只有一位毕业生过关斩将应聘成功。其他19个人在面试提问时也都表现得很优秀,但为什么就没有录用他们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这19个人在进入面试房间时,路过一段走廊,走廊上有一个废纸团,19个人都跨纸团而过,没有一个人自愿把废纸团捡起来扔到旁边的垃圾箱内。教授最后总结说做人,不仅要有公德心,还要有责任感,真正的责任感不是说这事与你切身利益有关系,你才负起责任,重要的是这事与别人切身利益有关系时,你也毫不犹豫地为此负起责任。看到漆工的小故事,我回忆到了这个小故事。其实它们的结局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们常说的,当一个人真心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时,好运就会追着这个人跑,噩运就会躲着这个人跑。所以做人要有责任感,不仅对自己要负责,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也要负起责任,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三个小回忆是好友的一段经历。好友新买一辆自行车,骑了没几天,就被偷走了。好友非常气愤地说好,明天我也偷一辆去。当然她没有去偷,而是又买了一辆,但是我就想,如果她这辆新买的,又被偷走,搞不好把她气疯,就会去偷别人的。因为恶行与丑德也会传染,就像善行与美德是会传染的一样。其实读到漆工小故事的结局,先想的是善行与美德是会传染给他人的。漆工传递给船长一个美德,船长回报给漆工是一个给予金钱的善行与鼓励。且不论漆工是否接受金钱,但他日后一定会继续给予别人善行与美德,而船长在漆工的传染下,我想也会更多地去帮助别人。接着才想到恶行与丑德也会传染给他人。所以在生活中,多跟那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去接触,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