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迨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恨!好恨!
我的心里忽然有一根弦被这愁苦折磨的一代诗仙拨动了。
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视着我。
“诗仙,您的那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究竟有无亵渎杨玉环之意呢?”
“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为千年之后,我的冤屈已被涤清,没想到蒙于我身的耻辱尚未被冗长的岁月消逝。我本是以飞燕之轻比杨玉环,她实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语?”说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驻在空旷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剑,将要穷透时间与空间,把李隆基的心剖开来,看一看,他为何不相信他的话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杨玉环的话,而以为你只是狡辩之辞,你恨他吗?”
“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你难道不恨吗?可毕竟李隆基与杨玉环是夫妇,夫妇之亲有如天地,一个人的判断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感情上的亲疏,他信了杨玉环,而认为我不忠,这是一个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
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我静静地伫立在河边。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屈死于谄言中的每个忠臣。感情的亲疏使昏君们相信近臣的花言,爱妃的巧语,而每一个如此的君王无不蹈覆国的命运。而对于我们,难道没有一些可以借鉴之处吗?
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
点评:本文是一篇情理兼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李白的一句诗“恰似飞燕倚新妆”为切入点,与李白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面对面的对话,巧妙不失自然,虚幻而又可信。一句“恰似飞燕倚新妆”,由于李隆基与爱妃的亲近和与李白的疏远,而听信爱妃,误解李白,从而形象地告诉我们,李白的悲剧就是由感情的亲疏造成的,更可贵的是,作者由李白而屈原,由屈原而比干,敏锐看出并深刻指出这种悲剧不是某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历史悲剧、社会悲剧。作者以点带面,由点到面,拓宽了文章的主题,提升了文章的品位,并且发人深省,催人猛醒。
本文不仅句句入理,而且字字关情,作者深沉的感叹和惋惜充盈字里行间。题目“李白的泪水”委婉含蓄,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有几分悬念,几多无奈,几丝叹惋,而且本身就蕴含着作者自己的一把辛酸泪。文章末句“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从结构上说,这一句巧妙点题,使文章有开有合,有放有收。从内容上说,虽则十几个字,却沉甸甸的,一个“低”字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心情,深广的忧郁,而“哪一滴”又形象地告诉我们,流下辛酸泪的何止李白一人!
以上文章由河南语文高考语文阅卷评价组成员、郑州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魏新磊推荐并点评。
院长坐在大藤椅上,神情凝重。虽说不是什么大事,不就错开两张病危通知单嘛!可这事儿错就错在这两位“病人”身上。这下搞不好要为天下人笑喽。唉!
“院长。‘老眼光’医生来了。”一个护士领进一个垂头丧气的医生,对院长说。
“‘老眼光’,坐。”
“院长,这事儿还真有点奇,凭我几十年的经验,这……怎么说砸就砸了呢?”他神情沮丧,含糊不清地说。
“好了,你先别说,那两份通知单呢,在你那儿吗?”院长安慰他。
“喔,在。”“老眼光”赶忙从兜里掏出两张“祸首”,递到院长面前。
院长开始读。
病危通知单。A联,编号001。
姓名:××,年龄:××,性别:男。
病史:有。职业:商人。
症状:此人虽然行为规范,情绪稳定,但做事过于保守。体内缺乏“激情”元素,故代谢紊乱;效应T细胞内没有“拼搏”质体,故免疫缺乏;成骨元素中更是没有“创新”分子,所以骨质疏松,经不起打击;神经系统中缺乏“多变”突触,所以不够敏感……
表现:做纽扣生意起家,生意做大却始终不敢进军服装市场,而是成立钮扣公司;不敢合并小公司,而是孤军奋战;做法停留在市场营销,而不敢进行扩大,比如房地产营销,资本的买卖;不敢……
病情:有不断恶化之势,现已向国外输出,“以不变应万变”这类恶性寄生菌滋生及蔓延……
建议:虽效果不大,但能持之以恒地打点滴,注入“多变”元素,这几天勿去公司。
通知家属,做好倒闭准备。
病危通知单。A联,编号:002。
姓名:××,年龄:××,性别:男。
病史:有。职业:网球选手。
症状:此人虽想法新颖,行为创新,情绪多变。但做事、为人过于多变。体内缺乏“稳定”基因,故行为失调,效应B细胞内没有“规范”质体,故免疫紊乱,脑中没有“稳定思想”,故大脑缺氧,神经系统没有“想法与别人一致”激素,故……
表现:以网球为业,一度成为法网冠军。大满贯也问鼎过,但行为怪异比如发球不在一点的位置,还研究出“超西方式握拍”,正手弧圈球老是标新立异,抢网时跳起,反手时左脚用力,击球点位置靠后……
病情:久治不愈,“标新立异”行为突出,而且延续……
建议:禁闭,受正规训练。
通知家属,做好温网失利准备。
……
这两位病人,一位是商界奇才,钮扣大王TMMP,一位是网坛高手RODOC。你说是“老眼光”不认真观察,还是他们的“规范”和“创新”过火了一点儿?
阅卷老师点评
泉州五中高级教师、2005年高考语文阅卷老师孙燕:
这些优卷中大部分文章都是很善于引用材料的。比如《执子与通子》、《坐看流星划空时》、《圆润锋芒》、《谁是英雄》、《棱角》这几篇。而且很多材料在课本上、读本上都可以找到,考生只要善于消化、引用,把材料与题意巧妙地进行结合,便可以拿高分。
从作文中看,大部分考生都是用人的个性与两个图形进行比照,从历史、现实的角度对“稳定、规范”与“新颖、多变”两种个性进行辨正地比较,最后点到要如何取长补短等等。所以文章写得出新意来的不多。我感觉《惑》这篇的比照比较独特,作者把周长比作信仰,把面积看成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增长,然后阐述二者的消长关系。还有很多考生套用去年江苏卷《稳重的山和灵动的水》一文,不少考生甚至是直接套用。照搬样卷中的句子,这样的作文分数一般都不会高。
重庆考生?
在自然中生活,我的理解就是人不要受拘束,顺其自然地生活、成长,不会轻易地因为一个目标去特意地改变自己的目标、思想,改变自己的生活。?
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种树郭橐驼传》。课文中的郭橐驼所种的树或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有人效仿他,但没人能比得上。这是为什么呢?郭橐驼说:我并不是能让树木活得长久,并且繁殖得多,只是能顺应树的自然生长规律,让它充分发展罢了,而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栽种时,根弯曲不能伸展,根周的土壤换成新的。爱惜树太用心,担心得太过分,更严重的还用手指甲划破树皮,检查是否成活,摇动它的树干来看土培得松还是紧,这样使树的天性一天天远去。虽说是爱护它,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与它作对。种树的方法使人们得到休养生息的方法。?
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的步伐非常优美,便不顾路途遥远,特地到那里去学步伐。那里的人走路确实与寿陵人不一样,并优美得多,他觉得不虚此行,打算好好地学。因此,他跟在人家后面模仿,但怎么学也学不会。于是他放弃了原来的步伐,照邯郸人的步伐走路。结果,到头来不但邯郸人的步伐没学会,反而还把自己原来的步伐给忘了,不得不爬回寿陵去。从此邯郸学步就广为流传了。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因为一个目标而刻意地去改变自己,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来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模仿就是模仿,不但永远不可能成为真他,反而永远失去了真我,可悲呀!?
原来,树也与人一样,需要追求、爱护,更需要自由。或许,我什么树也做不了,人也不可能有来世。但是,今生今世,我希望自然真实地生活,有欲望,有追求,有思想,有目标,不需要去模仿别人,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目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只需要沿着我自己想要的生活前进。我就是我,没有过多的牵绊,没有过多的忧虑和担心,习惯成自然,在自然中快乐地生活。?
同学们,做回自己吧!不需要牵强地去学别人。在自然中生活,顺其自然地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才会快乐地、健康地成长。?
【失分警示】?
文章从解释在自然中生活的含义开篇,点明中心观点。主体部分举课文《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种树和典故邯郸学步为例,阐明人要顺其自然地生活、成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写自己的愿望。文章最后再次明确观点,发出号召。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但遗憾的是,第一个事例叙述的角度不是很恰当,从而影响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个事例应该从树的角度来叙述,且只是叙述事例,缺乏对事例必要的分析,使事例与观点之间缺乏逻辑联系,有点割裂;文章是一篇议论文,但文体特征不明显,段落之间也缺乏必要的过渡,只是事例的简单堆砌。此外,文章的语言还欠火候,还有点稚嫩,虽然流畅但缺乏美感,生动性不足。(罗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