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我是个有礼貌的学生。见老师问好,进办公室喊报告,学校时便已学会。但是在高三的某一天,我才发现这些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对老师,并不曾有过真正的崇拜。
记得高三时的物理老师是个看起来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的“女生”。大概是第一次教高中吧,上课总是战战兢兢的。这样一个老师要对付我们这一班“妖魔鬼怪”,结果可想而知,物理课总是鸡飞狗跳的。我虽然不跟着同窗们闹,心里也着实有些看她不起:既没有威严,又不算平易近人,老得端着架子,讲课还老出错。这种老师,当个什么劲儿啊!
某个星期一,第二节是物理。班里照例闹闹哄哄的。物理老师走进教室,轻轻把书放在讲台上,没有平日的怒吼。教室里突然间安静无声了,大家不约而同地停止了自己的动作。望着物理老师。只见她拿起一根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我嗓子哑了,今天只好让大家看幻灯片,对不起了。”随后,她拿出一大沓纸片,一张一张用幻灯打出来。看着我们还在呆呆地注视着她,她有些不好意思,拍拍幻灯,用眼示意:看这儿啊!
一堂用幻灯上的课。除了没有声音,一切与平常没有任何差别。奇怪的是,这堂课她竟没有出一点错。就连同桌恶作剧似的提出一个与今天主题无甚关系的问题,她都胸有成竹的在纸堆中抽出一张打到幻灯上。工整,清楚。同桌坐下后还在自言自语:“邪门儿,她是神仙吗?”
下课铃响了,她在幻灯上打出:“今天是你们上的最好的一堂课,谢谢。”
我注意到,没用过的那一沓纸比用过的高了一倍有余。突然间,我望见了她手背上分明的针孔和周围的一片青肿。想来她是带着不轻的病给我们讲课的!
鼻子有点酸。奇怪,我不是爱感动的人啊!猛地,我再次感到一种异样:整堂课都静悄悄,没有一点儿声音。
三天以后,物理老师恢复了声音,生活继续向前。然后课上原本此起彼伏的议论声却从此消失了。老师似乎再也没有发过脾气,讲课似乎也很少出错。也许,是我们长大了。也许,是我们和老师都长大了。
那以后,我对老师的感情终于发生了一些改变。不再是含混不清的“老师好”,而是想要恭恭敬敬的鞠上一躬――对所有的老师;虽然嘴巴上总是不好意思作更多的表白。我想,老师们一定可以感觉到我们的心意所在,并且能够高高兴兴地接受。
有时候我们会像小孩痴迷一件玩具一样,朝着自己的梦想奔跑,看着美丽的光球,不停地加速,到眼前才发现那原是海市蜃楼。
于是后悔了,后悔在跑的过程中推动了欣赏风景的机会,想要折身返回,却发现风景已逝,无可挽回。
其实,人在跑的时候,不要只顾着深邃的蓝天,我们的脚下还有广袤的大地。
在人生起跑线上,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起点,也会有一个终点。
快乐的人在奔跑的过程中会享受沿途的娱乐。
抱怨命运的人,在奔跑的过程中会丧失那一份信念,最终无功而返。
曾在《感动中学生的一百篇故事》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十几个身有残疾的小孩进行比赛,其中一个跑得飞快,忽然一个小孩摔倒在地,观众的心猛地一惊,比赛不能进行下去了,但出现的场面却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动得流下眼泪。其余九个小孩都停下自己的脚步,全部走到这个摔倒小孩的面前,扶起他,对他的伤口进行短暂的处理,然后手挽手“走”向终点。
这是一次特殊的赛跑比赛,我不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但我想他们十个人一定会成为很好的朋友,不为比赛的结果,就凭那停下来的瞬间。
朋友,在奔跑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过此种经验,不论有没有,在今后的人生中,你需要这种经验,为着这份善心,我们终究要改变头脑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
在高考前夕,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水晶球,不甘心落后,争先恐后地向前跑,生怕落在后面。忽然间一个同学说了一句话:我们是被线羁绊的风筝。一瞬间,所有的同学都清醒了。原来,我们在奔跑的过程中除了竞争,还有那么多纯洁的友谊。
很多时候,我们只考虑自身。在跑的过程中根本不会顾及他人,其实,很多人只是无心,面对残酷的生存竞争,每个人都没有理由――选择了一种方式:那就是向前跑,一直跑,把所有的人全都抛在脑后。
其实,我们可以换种方式跑,带着快乐向前跑,带着感恩向前跑,带着一颗单纯的心向前跑,也许我们会跑到“天堂”,看到天堂的颜色。
天堂是什么颜色,你看到了什么,又没看到什么,我并不清楚,也许重新出发,跑在生命之途中,你会在不经意中看到天堂的颜色。
鱼说:“没有人知道我在流泪,因为我活在水里。”水说:“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活在我心里。”
我循梦远航,“一夜飞渡镜湖月”,“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正当我“迷花倚石忽已暝”时,一位白衣飘飘,端坐在白鹿之上的俊才缓缓而至。噢,是他,诗仙李白!他面色苍白,满脸的抑郁,饮酒高歌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懂,我真的懂。李白一生爱国爱民,满腔抱负,满心希望自己能谋官为民做主,却受到小人的奸害,皇帝昏庸听信谗言,贬谪李白疏远了他,疏远了一个伟大杰出的爱国诗人。圣上啊!你不分清白,受人蒙蔽,造成了何等错误的认识,枉害了一代风流……
我的心里默默流着泪,我能够感受到李白的凄苦。我无言,只在心底歇斯底里地呐喊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逆流而下,一位老者在水一方。他那爬满皱纹的额头,那微微弓着的瘦弱身躯,那沉吟江边满脸的迷茫……我忆起了,他!“长太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他在江边徘徊着……突然,仰天长嗟:“天啊!奈何你这般对待我?!圣上啊?!你为何听信谗言,疏远我啊?!天下之大,无人明吾心意也!”纵身一跃,投入了滚滚奔流的江水之中……
我欲哭无泪,欲助无能。只能对着江心,对着屈原呼喊道:“我懂!我真的懂!”
屈原为国为民捐躯,这份真挚强烈的感情铭记在后人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小人当道,统治者无能。屈原满腔热血和报国之心,换来的却是“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悲哉!哀哉!
屈原被迫无奈,愤恨至极,大吼一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以死表达了对国对民的忠诚。
遥想当年,小人谗言,君主昏庸,造成了疏圣贤,亲小人,造成了圣上的错误认识,也造成了李白、屈原等的悲惨命运……呜呼噫嘻!
而他们为国为民所做的一切,后代人永不会忘记!……“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试卷,失向来之李、屈……梦一场……
[点评]作者以梦游者的身份,跨越时空限域分别“拜会”了徘徊在长江边的李白和徘徊在汨罗江边的屈原,他们均因君主听信小人谗言遭到遗弃和疏远,而投江自尽。文章认为,正是由于当时皇上感情的亲疏,才导致了两名伟大诗人的相继罹难。切合题意,材料引用恰当,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