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一篇】

  哲人云:“爱可以使一朵鲜花变成一座花园,也可以使一滴水变成一条小溪。”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人的心灵需要翱翔于蓝天,接受风刀霜剑的洗礼;需要游弋于大海,接受惊涛骇浪的考验;需要驰骋于荒原,接受荆棘沼泽的磨石厉……所有这一切,都足以让一颗心遍体鳞伤、疲惫不堪,唯有真情的爱能将这伤口抚平,使心灵恢复活力,因为,爱是甜蜜的。

  然而,爱在给人以安慰、鼓励和支持的同时,却悄无声息地给心灵那锐利的目光遮上了一层幕布。正如花丛给人以芬芳艳丽,却挡住了前行的山路;湖泊给人以清澈空灵,却倒映出虚假的幻景;美酒给人以香醇醉清洌,却模糊了眼中的目标。

  甜蜜,有时也能成为一种负担。

  人,毕竟是感性的动物,然而现实却要求我们用理智的目光来认知客观事物,背负着亲情、友情、爱情种种甜蜜的负担,即便是最最理智的人也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

  “千古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英明一世,却在街亭这一关键战役中重用本无实才的好友马谡,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为千百年来任人唯亲者之鉴。

  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后来却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结果落得个“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凉结局。

  北宋神宗原本竭力支持当朝宰相王安石的变法之举,却经不住其祖母光献太皇太后的眼泪软化,终于动摇了、灰心了、放弃了,一部《青苗法》被付之一炬,十一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的社会理想化为泡影。

  历史以残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人情的亲疏远近足以令人麻痹,令人迷茫,甚至令人昏聩。然而,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人间的真情视若无睹,做个“无欲则刚”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们将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分而析之,辨而认之,定能做到超然其上。

  安享甜蜜,放下负担,慨然前行!

  点评:本文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和多数人熟知的历史事实,鲜明而富有感情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排比句和排比段的运用既增强了文采,也增强了气势,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二篇】

  这是个下着小雨的清晨,我们行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山不高,有溪水流淌而去,寒风扑面。

  小雨。雨在空中回旋飘飞,密密地打在脸上,冰凉冰凉的。这沥沥稀稀的雨,向着远处延伸,终于成了一帘白幕,把天地万物遮挡得严严实实。我们在雨中前进,任这上赐的甘霖湿透全身每一个角落,从头到脚,由嘴到心,那心里有诗在流淌,它漫过心坎,静静溢出“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路。路在雨中醉了,醉成一片烂泥。它们偎依在你的脚下,奔放地献给你那橘黄色的吻。路在这雨中醉了。醉得没有了前行的路。“多歧路,今安在?”我们站在雨中怅然。

  山。路就在山腰上。山并不高,她不是北方高大挺拔的汉子,她是这水乡里生长的姑娘。雨的润洗,这姑娘愈发俊朗了,用迷人的笑迎着我们。于是我们也醉了,我们摒弃了路,越过草丛,越过荆棘,援着树木,攀上大石,向着山顶进发。山的肌肤是暖的,散发着腾腾的热气:山的笑容是绽开的,散发着幽幽的清香。这山比不上“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却也如此令人陶醉。

  水。站在山顶,远远的小城环抱在水的怀里。“一条古时水,在我手心流”。我们都摊开手掌,让雨水在上面汇集。那些细小的沟渠刹那间就填满了,汇成小流,汇成溪,汇成江河,汇成大海,终成一片汪洋。我们都感动了,泪水也就势汇进手中的海里。你知道吗,站在这山上,我们看到了一片海,那是我们心中的海,比真正的海更加波涛汹涌,肆意汪洋。

  风吹起来了。“风啊,你吹起来吧,摇动我呆滞的目光,成两条波光涟潋的溪流,我将以你的慈爱,重以手指,蘸着时间。”我已经忘却了这诗人的名字,却永远记得这诗。风吹起来了,带来远方的寒意,远方的歌,远方的希望。

  我们站定,向远方致敬。这是一次平常的攀登,却也是一首清新的小诗。

  我们都说,要永远诗意地歌唱,诗意地生活。

  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歌啊,我们自己的诗。

  叶芝说,我将不停地走啊,不停地歌唱。

  点评

  文章从游历中对“雨”“路”“山”“水”“风”的感受入手,巧妙地点出人应“永远诗意地歌唱,诗意地生活”的题意。构思比较巧妙,符合题意。写景非常细腻、形象,语言流畅、优美,结构严谨,读来给人美的享受。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三篇】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题目先给材料,而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联唐诗和对它的五种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次作文写作要求:根据自己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作文。在作文要求中,题目限制了不能写作的文体,没有给话题,其他跟话题作文要求差不多。

  面对这个作文题目,首先要读懂材料。作文题目中提到的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两句诗,出自其七言律诗《赠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诗中写的是在一个春寒料峭、天气多变的日子里,作者在苏州城外惜别友人的情景,透露他仕途不得意的心情。诗的情调和意蕴都是十分低沉的。其中,题目给出的两句诗的意思是:看不见的细雨把衣服淋湿了,花瓣悄悄落地听不见声音,这是字面上的意思。但我们要读懂字面后面的意思,这才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当然,对这两句诗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正如题目中提到的那样。你可以根据给出的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结合自己的经历、感悟,来确立自己的解读,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

  “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重点应该是“品格”,而不应该是毫无顾忌地谈论“春天的美好”;“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重点则不是“境界”,而是“恬淡地做人”,其实就是对“品格”的具体化,假如海阔天空地阐述做人的境界,则又离题万里了;“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你当然可以谈“寂寞”,但准确地讲,这里的寂寞应该是具备恬淡地做人品格的人所必须面对的处境;再看“‘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则是面对寂寞处境时所导致的结果,可简单理解为不在寂寞中平庸,就在寂寞中伟大吧;至于“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谈论同一个问题而已。

  接着再“展开联想”,谈“自己的体会”。你当然可以对提供的五个“有人说”进行体会,也可以另辟蹊径。细读诗的意境,那种独处寂寞的滋味会一点点滋生,烟雨朦胧的江南细雨中,独自黯然感怀,衣衫已浸湿,却全然不觉,心已经完全沉浸在那伤感惜别中。假如你是多愁善感的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坚守着一份恬淡的品格,浑然不知世界之外的人对你心生悲哀和怜惜,读这句诗,你会陷进去难以自拔,假如你是体贴细腻的人,能用心把亲情、友情滋润,因而也会得到更多的爱的回报;读这句诗,你会读出一种人间至情,假如你是闲散无求的人,虽然平凡,但懂得生活,你的世界也许并不宽广,但足以让自己舒心开怀;读这句诗,会顿然领悟那种无欲的境界……可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综上所述,就用这个题目的内容进行立意,至少有以下几种思考:

  1.春天般的品格(和风渐染、润物无声,引申出人间的各种真情);

  2.恬淡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一种境界等;

  3.面对寂寞需要一种超然的心态,需要忍耐与执著等;

  4.大音无声,大爱无言,默默无语并非无所作为,多一些默默奉献,少一些哗众取宠等;

  5.追求功利导致社会的浮躁,缺少淡定做人将会失衡等。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