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一篇】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大沽台上炮声隆,将士陈尸国门前;

  新鬼啾啾旧鬼哭,京洼难日见炊烟;宣战诏书何处寻?言说帝后西秋狝;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空向长河咒逝川,不尽国愁在斯年;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民穷国敝割土地,偿银赔款年复年;可怜越女夜夜哭,半国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义士,兴中会中复青天;烈火已燃锤与镰,今将炮火灭清廷;

  枪声惊破五羊城,英雄无惧挥宝剑;提携玉泉为国死,何得英名在人间;

  悲歌一曲从天落,壮士不再歌易水;晓见江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几何,荒草斜阳土坯间;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

  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黄花岗上土一抔,埋没荒烟蔓草间;

  起事何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劳鞍鞯;青天白日满地红,镶开碑上覆墓间;

  行人往往悲旧事,含愤长忆孙逸仙;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见人间少帝制;百越之人总不忘,秋风秋雨湿黄花;

  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焕新颜;

  沧桑浮沉忆浮生,吾辈发奋应向前;岁月如潮歌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

  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陵前有愧颜;吾侪不曾历战火,无复见此漫硝烟;

  和平岁月忆往事,史海沧茫不亲见;今春南岭雪满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换新天;

  英雄何只黄花岗,无数忠魂红旗间;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

  召公甘为社稷死,感君总能多奉献;至今天下传英名,不使君没蔓草间;

  今之河山多锦绣,不复沉沦如从前;工厂遍地多铁马,信息时代在眼前;

  民众康乐少悲苦,难以再见愁容颜;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

  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形式和内容表现上都堪称一流;武汉某省级示范高中阅卷老师介绍,该作文采用古诗词的形式,虽然是采用的历史题材,但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内容并不空洞;另一位老师表示,作为中学生,能选择这种文体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说明这名学生读了很多书,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二篇】

  站在老家的门口

  不经意就走到了老家门口,岁月斑白了门上的门神壁纸,消褪了朱红色的门漆,朽蚀了高悬的门檐。叩门的手停在半空,不知该进还是走开。一路的疑问一一跳出,儿时的画面纷至沓来。

  我们的胡同院还在吗?那棵高大的槐树还在等着我放学回家吧!那古墙焦急地等着我的情书吧!我闭上眼。

  吱呀一声响,门开了,跨过高高的门槛,踏入,随即悬空,像掉入了一个古老悠远的梦境里,那吱呀的声音像一首从远古传来的歌谣。

  手指轻轻叩响古墙,发出梆梆的声响,如同钢琴键那样钝厚温柔的声响,古墙斑驳的脸上青苔掠过,平添了些许皱纹。我不在的时候,古墙就是借青苔的手为我一笔一画写下思念的文字。记得童年时候的我,笑声溅湿了你的脸,槐花瓣儿簌簌落下,淡黄色的花蕊落地,我总爱捡起贴在你苍老的脸上。

  转身拐入小院,古槐还在,恍惚间看见奶奶依然安详地在树下纳着鞋底,总感觉奶奶的鞋底沾了槐花的香味,总爱穿着不肯脱下。恍惚间看见母亲在屋内张望,该是在想今儿贪玩的娃又忘了回家吧!看见父亲弯着腰,将水桶放进水井,担起满满的一个月亮,然后有节奏地担进家门,该是那月儿也进了我家门儿了吧!恍惚间看到我自己放学后的雨天,穿着凉鞋跳跃在石板道上,一步两步

  后来,一纸封条贴住了我向里张望的眼睛,村子里传言上级发命令要整治村容,将老院改成商业街。

  那时奶奶慌了,满院里转,却不讲话,如同枝柯间找不着旧日里做窠的老燕,在枝柯间翻飞。孤独惆怅。

  那时孩子们也慌了,低头走过,恍惚传来昔日的笑声,他们再也吃不到古园里糖艺老人做的糖小鸟了。再也吃不到槐花糕了吧。

  再后来一切都变了,古镇如同一个抹脂粉的老妇人,在时代T台上走秀,却让人惊喜不起来。我流泪了,古院也流泪了,那条穿过院子的小河涨的飞快,那奔流的不是水,而是古院的眼泪吧!一滴两滴

  肆虐的笑声传过来,惊醒了我的梦,我还站在原地,站在老家门口,舍不得进,更是不忍进,害怕进。如同怕看旧照片里的初恋情人。

  古墙还在吗,胡同院里的老槐树还在吗?纷纷的淡黄色落蕊还在吗?

  算了吧,都算了吧,走吧,走吧,就将所有的儿时记忆酿成一杯酒,饮下它,永远陶醉在和谐美好的图画中;将一切美好的现实酿成槐花糕,藏在记忆深处,默默的默默的在蓦然回首的刹那,留下簌簌的淡黄色花影

  转身,回首。

  然后掉头,默默走开,眼泪成诗。

  【点评】

  本文作者站在老家门口,目睹岁月印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墨,生动地再现了小院昔日的人事与今日的变迁。观察细致,文笔细腻,感情真挚,一切景语皆情语。恰当运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构思精巧,首尾呼应,丰富的想象与眼前的现实融为一体。文章主体部分似梦非梦,亦虚亦实,空间转换、时间推移、层次井然。用眼泪成诗作结,意在点明因为回忆总是美。

  由于年龄、常识等原因,文中也有瑕疵,说奶奶如同枝柯间找不着旧日里做窠的老燕,就不准确。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三篇】

  站在老屋的门口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门。而我徘徊在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担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呆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没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门,被岁月锁着。

  【点评】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感情丰富、意蕴深远的抒情散文。

  作者立足于老屋门口,追溯往事,回忆与老屋相关的人和事,以时间为序,用疏淡的写意笔法,再现了爷爷门前抽烟、奶奶倚门静思默想、爸爸坚守老屋以及我伫立门口感叹岁月的典型场景。画面虽为平常人事、琐碎家常,但寻常中显奇崛、疏淡中见真情。这里既有物是人非、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也有血脉相承、追宗怀远的幽邃情思,可谓情景交融。

  本文感怀人生,起于老屋的门口,立象尽意,随着感受与体验的渐次深入,归结于岁月的门口,意蕴深远。点评:戴方文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