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一篇】

  在我的印象之中,鲁迅的头发、胡须十分粗硬,一根根地张着,仿佛将全身的硬刺都张开的刺猬一样,向这个社会表示着他的绝不妥协。

  对于鲁迅,我从未把他当成文人的鲁迅,尽管鲁迅先生在小说、散文、杂文的创作上,在中国小说史的研究上,在许许多多的方面,都有当下文人都难以企及的造诣和成绩,但我更愿意把鲁迅当成一个战斗的鲁迅,一个斗士的鲁迅。

  鲁迅的一生,是绝不妥协的一生。

  鲁迅,与当局绝不妥协。无论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眼里容不得沙子的鲁迅,往往义愤填膺,奋笔疾书,表达自己的激愤,表达自己的不平。

  与当局绝不妥协的鲁迅,不得已离开北京,赴青岛、厦门,南下广州,最后栖身于上海的外国租界,但无论如何,绝不妥协的性格丝毫没有改变。从《且介界亭杂文》、从《准风月谈》等等,即可见出鲁迅的文风、鲁迅的性格。

  鲁迅,与文人绝不妥协。梁实秋,林语堂,陈西滢,胡适,苏雪林等等,包括左翼联盟的文学家,甚至文学青年徐懋庸,鲁迅与他们都有过交手,有过论争,而且激烈之程度,出乎我辈的意料。鲁迅与无耻的文人,与吮血卖友的叛徒等等,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一个都不放过,一个都不宽恕。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直骂得染实秋鸣金收兵,高举免战牌,永不言再战。正因如此,有人说,鲁迅气量大小,是睚眦必报,锱铢必较。而我以为鲁迅是绝不妥协,绝不宽恕,一个认真、坚定的斗士。

  鲁迅,与自己的兄弟一样的不妥协。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本与鲁迅关系非常亲密,兄弟手足一同留学日本,回国后又一同住在北京八道湾的一座四合院内。但是周作人受日本内人的挑唆,兄弟交恶,最后直到绝交。鲁迅与周作人,也许是矛盾真的无法调和,无法承受其辱,但是,鲁迅的绝不妥协,绝不宽恕,我想一定是一原因。

  与周作人断绝关系,鲁迅自己与家人搬出了八道湾自己购置的房产,另辟居所,到了也未再与周作人联系。倒是鲁迅仙逝,周作人沦为汉奸,后从南京老虎桥监狱出来之后,以写鲁迅的旧事及分析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为业,凄惶度日。

  正因鲁迅是一个绝不妥协,绝不宽恕的斗士,所以他对民族的希望、民族的前途还是看得非常清楚,非常真切的。所以,处在上海白色恐怖中的鲁迅,与延安的毛泽东、周恩来保持着联系,听过陈赓将军红军长征的叙述,他甚至还计划要写一部反映红军长征的小说,可惜鲁迅没有来得及完成便仙逝了。

  多年以后,大约是文化大革命甚或更早一些的反右派斗争时,有人问毛泽东,如果鲁迅在世,会怎样。

  毛泽东答:要么缄口,要么在监狱呆着。

  所以,鲁迅早年仙逝,之于他个人,福邪,祸邪,谁也难说清楚。

  而中国没有了鲁迅,又不知是民族的喜邪,悲邪。

  不过一点,我是认定的,鲁迅,是绝不妥协的鲁迅,绝不宽恕的鲁迅。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二篇】

  在我所听闻过的悲剧中,情感犯下的错是占大多数的,因为情感的权力有时太大,大得等不及真相的告白,就将一切划上了句号。

  翻开历史,尤其是中国的历史,君王的昏庸,王朝的颓败,忠臣蒙“莫须有之罪”,奸佞飞黄腾达的段子一折接一折,这大概就是情感惹下的不小的祸吧,佞臣们大抵也是科举之人,一试一试考上来的,也大抵有着灵活的头脑和如簧的巧舌,三言两句套套近乎,便成了亲信,成了近宠,他们的话,岂止是“一言千金”,更是“一言系千命”呀,君主们的情感被这些居心叵测之心操纵,君主们的情感也随即获得了无人企及的权力——可悲的权力,惨痛的教训。

  莎翁的悲剧也有一出,叫《麦克白》,性质是一样的,即使妻子是身出名门,即使自己相信妻子是忠心不二,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情感是脆弱的,信任在怀疑和虚荣面前是瑟缩发抖直不起腰的。于是亲信的部下有了可乘之机,让麦克白亲手杀妻抱撼而终。情感的权力施展起来往往就是这么残忍而不可理喻,它封闭一切正义的外力作用范围,总是一意孤行,让“非”者昌,“是”者亡。

  谬误总爱偷穿真理华贵高雅的衣裳,卖弄纯洁卖弄博学,所以情感会禁不起诱惑,近谬而疏真理,情感会操纵当权者的法杖,颠倒黑白——所以说,“感情用事”很多情况下是有害无益的,在情感与正义面前,我们需要让情感“回避”,让情感站远,让真理敢于靠前。

  当然,历史上,现代社会中也有很多大义灭亲的事例,不会单凭着感情的亲疏胡乱判案模糊执法的。古语云: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太子亦然,这是明君之所为。才不愧“光明正大,明镜高悬”八个铮铮大字。而在现今社会,小到班级学校,教师们不因为个人与某些学生的亲疏而错判正误;大到一个国家不因与某些国家的邦交厚薄而任意进行军事政治支援纵容非正义战争的肆意扩大,伤及无辜;这些,都是正确处理情感与真理的极佳明证,不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真理永远是真理,我们不能掩盖或歪曲它,所谓“真金不怕火炼”么!

  当情感的开始干涉正义时,当情感的亲疏开始混淆是非时,当惊觉情感的权力超出界限时,我们应该学会反省,保持冷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真相会昭然而现”,站远一点看事情,会更加公正一些。

  评点:

  这题目表明着作者专注于“权力”一点上来议论“情感”不像某些考卷那样泛论情感问题。起段按照题目设定的范围提挈全篇,用笔也很讲分寸。接着,以史为鉴:先概述中国历代君王的情感如何形成无限的权力,因而造成惨痛教训的事实;再以莎士比亚历史剧《麦克白》作为例证,论述暴君施展情感的权力而导致怎样的恶果。中外历史表明,一当情感“操纵当权者的法杖”,正义便丧失了。反面论证之后,又从正面展开论证,这一段文字的力度不如前文,不过意思还是表达出来了:不能用情感遮蔽了真理。通过反面和正面层层深入的论证,以颇有思想力度的结论收束全文——把情感的亲疏与是非、正义、真理联系在一起,其意蕴比仅从表层上谈论感情对认知的影响的文章要高出一筹。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三篇】

  在小宾馆旁边的巷子里,每到夜晚,总会有几个外地来的打工者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我每天早晨从宾馆里走出来,总能看见他们运货用的平板车和他们夜里盖在身上的脏衣服——人是看不见了,他们5点多就去什么地方上工了。

  对我这样住在宾馆里的人,他们似乎是不敢看,常常回避我的好奇眼神。爸爸说,他们是农民,是冲破阻力从家里走出来离开土地的农民!

  农民,是的,我看得出来——从他们脸上的沟壑里,分明流淌着浑浊的泥水,笑起来的时候,那泥水里像长出了稻子。那当然不是稻子,是尘土?亦或是沧桑?我说不清楚。

  我所好奇的,是这些窘迫的农民,为什么总能让自己的喜悦,透过层层茧和疲惫,从筋骨里流露出来。我猜想,他们的喜悦,是从破了“守土地”“守老家”“守祖坟”的观念那一天萌生出来的!他们终于离开了“种地生娃”的传统规则统治下的那片黑湿的土地,离开了没有富裕希望的生活。他们终于可以在日落之后依旧劳动—一有偿劳动而不是回家睡觉了!所以,在他门饱尝辛酸苦楚、五味杂陈的城市生活之后,漾在脸上的表情仍是朴实的笑容。

  对他们而言,冲破束缚了他们一千多年前的所谓精神规则,仅这一点,就足以使他们满面春风了。

  我简直不能抑制自己为他们的喜悦而感到的兴奋!因为我在历史书中学到的,那一千多年来日复一日索然无味的农民生活终于在我眼前土崩瓦解了!这个社会最顽固的封建文化精神规则终于在被斩断枝叶的几十后即将被连根拔起了!我怎能不快慰!

  我了解“农民问题”是让朱总理失眠的第一原因,困为农民穷。而现在,我敢断言,农民不会这样一直穷下去,一如一千多年那样顽固地守在社会底层。因为第一,让农民穷的政治规则变了。第二,让农民穷的规则也变了。

  农民的命运,从他们进城来的第一个微笑开始转变。当然,我所看到的,只是农民笑容的一个缩影,还有在农村,城乡结合部甚至是国外的各种各样的打破精神规则而从此笑对人生的笑容!

  每当巷子里的农民叔叔发现我在在看他的时候,他总是羞涩地笑着走开,好像怕我看穿他想给自己的爱人买一件新衣裳似的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