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考生?
有人放鸟,有人捉鸟。如此之恶性循环,何时了……?
——题记?
天穹苍茫,映你孤弱身影如汪洋里的一叶孤舟,举你欲起的双翅如断崖间飘荡的一片秋叶。你背负长天飘然万里,整个天空都是你的。你一路东风来去自由,所以一路东风也是你的。想云路遥遥,关山冷落,一茎苇叶下的渡宿,异乡的梦里,可有亲朋的呼唤?远天的云影,误作北上的列车,可怜的孤雁,哪里才是你的栖身之地??
麻雀的旧调,布谷的民歌,斑鸠的土谣。如今这仙乐,又有几人闻?面对儿童一双双质问的眼睛——哪儿能听到夜莺的歌唱?满怀虔诚地跪向苍茫的落日,殷殷渴盼人类的朋友——鸟。人类在不断地扼杀自己的朋友,自然的大手,总有一天伸向我们,如同我们扼杀自己的朋友一样。?
曾几何时,枝头的歌唱已停止。曾几何时,人类的魔爪伸向了你。一个可怜孤弱的生命,就在那一刻停止。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利被剥夺了。不知何时,小鸟搬家了,从枝头搬到了笼子里。笼扼杀了天籁之音,扼杀了自由飞翔的梦。鸟是朋友,我们应该保护朋友。?
儿时,那一群屋檐下的啾啾,那枝头的高歌,还有那漂亮的外衣……人与鸟应该建立一种彼此依赖、彼此共存的关系。当我们看到受伤的小鸟时应该主动为它们包扎,还原它们的亮丽;当我们看到孩子用弹弓打鸟时,我们应该及时制止,告诉他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当看到城市街边一个个人工搭建的鸟巢时,我们感到欣慰,因为我们已经行动了。让我们加入到爱鸟的行列中来。?
让我们用双手托起爱的鸟巢,让我们用心去为受伤的小鸟包扎,让我们用行动来证明一切。奥运即将来临,我想那“鸟巢”是你我爱的见证。那“鸟巢”不仅是奥运场馆,更是对人类朋友的一种呵护,让我们用心为小鸟搭建一所鸟巢吧。
【名师点评】?
每一个字都仿佛是跳动的音符。小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拉开了小鸟孤寂的帷幕,原可以在苍穹展翅的你,在苇茎里度过异乡之梦的你,如今却很少能看到你的身影。接着笔锋一转,是个别人扼杀了你的自由飞翔。文章的构思非常的巧妙,尤其是中间对布谷、夜莺等鸟的描写,让读者急盼再次听到鸟儿们的歌唱。当作者谈到人与鸟的关系时,是那样的迫切与希望,彼此依赖,彼此共存,才能建起美丽的家园,尤其是“鸟巢”的出现,不正是搭建和谐的象征吗?
(朱为民张毅)?
徘徊在生与死间,踌躇于明与暗间,有人选择生,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也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缕精神血脉,却选择永恒。
选择永恒--流星的永恒源于用生命划亮的光华,飞蛾的永恒源于用生命追求的光与热,人生的永恒呢?源于一次次选择。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神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
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去”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
用心灵选择,给人一片绿阴,用意志选择撑出一道晴空。对生命的膜拜,信心的追求,需要我们选择永恒。滚滚洪水中,勇士选择自身的离去却给了别人的生;浩瀚沙漠里,战士选择自身的苦辛却给了别人幸福。面对歹徒毫不畏惧,面对苦难迎难而上,生命的选择赋予人活力、追求与成功,灵魂的选择产生永恒。
选择永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选择永恒。追求生命图腾,激昂生命斗志,让掉进泥潭的人振奋,让处于危难的人平安,纵然一无所得,纵然粉骨碎身,也要将文明与道德的火炬传承,也要用今生无悔的选择铸就春秋的华盖与乐章。选择永恒,虽九死而犹未悔!
盼望着、盼望着,我总是盼望着,我盼望着有一天我能够回家看一看妈妈。可现实无情,总是让我深深地失望。
我住在一个孤岛上,和妈妈之间隔着一条台湾海峡。屈指算来,我离开家,离开妈妈已有近六十度春秋了。我天天哭喊着,我要回家,朝思暮想着在海的另一边,我张开双臂时时刻刻等待着我的妈妈。我无数次地想冲过去,冲过去!飞奔到那让我牵肠挂肚的妈妈温暖的怀抱。可是,无数的荆棘坎坷把我围了起来,我回家的路,每一步都让我遍体鳞伤,我只有止步。望着周围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子”设置的重重障碍,道道难关,我迷茫了:难道就这样,我再也回不去了吗?
近400年前,我被荷兰殖民者“绑架”,那些该死的殖民者对我为所欲为,疯狂掠夺,妄图榨干我的资源。妈妈气愤不已,她让一位叫郑成功的英雄帮我脱离了苦海,我疲惫地在妈妈的臂弯中睡去……可没过多久,解放战争结束后,我又被迫离开了伤痕累累的妈妈。于是,这一条海峡仿佛成了不可逾越的银河。难道就这样,我再也回不去了吗?
1997年,我眼巴巴地望着香港弟弟投入妈妈的怀抱;1999年,我又一次眼睁睁地看着澳门妹妹跟妈妈欢聚一堂。而我,却只能对着妈妈的照片,黯然神伤。我想起了《七子之歌》,如今只有我这个儿子还在浪迹天涯,早已哭红的双眼中又掉下了串串泪珠。
我把自己对妈妈永恒的爱、对妈妈无尽的思念以及我的全部资源,装满了一篮子,期待着总有一天能提着这个篮子,回家,亲手送给妈妈,我要看妈妈!
我不再迷茫,我不再失望,我不再悲伤!我听见了那960万平方公里上震耳欲聋的呼唤:“回家吧!台湾!”
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我再一次看见了希望的曙光!
“归来吧!宝岛!跟妈妈团聚吧!台湾!”这不是幻觉!我真真切切听到了妈妈那再熟悉不过的呼唤!对,我要回去!所谓的“台独”,只是过眼云烟,我怎能离开妈妈?我还有一个56个民族的大家啊!再多的坎坷,也阻挡不住我回家的脚步,再多的荆棘,我的执着就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剑!即使遍体鳞伤,我也不退缩,为了看妈妈,为了回家!
——总会有一个鸟语花香的春天,我提着篮子,带着明媚温暖的阳光,说出我心中贮藏已久的声音:“妈妈,我回来看您了!”
【满分亮点】
这是一篇角度新颖、立意高远的考场佳作。当很多考生将写作的角度定格在自己的妈妈身上时,本文作者却独辟蹊径,将台湾象征为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将祖国象征为伟大可爱的妈妈,将呼唤祖国统一确定为本文的主题,这样文章写作的角度就新颖多了,别致多了。本文作者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巧妙勾连历史事实材料很好地表达了华夏子女渴望祖国统一这一时代呼声。文章思路开阔,语言恳切,立意高远,结构严谨,堪称2007年安徽高考考场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