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一篇】

  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对于人类社会真是太重要了。法规、校规、交通规则、游戏规则、文明公约、道德规范、考试规定……哪一个规则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既然有“规则”,我们就得按“规定”办事。“规则”是人类自己制定的信条。

  只有按规办事,才能明理树信,“规则”才能称其为“规则”。商鞅立木为信,包公刚正执法,解放军的“三在纪律,八项注意”……哪一个不是“坚明约束”而后大获成功的呢?哺育“规则”需要严守“规则”的大力支持!

  当北京与2000年奥运会失之交臂时,我们失声痛哭。然而,这使我们懂得了申办奥运的一个“游戏”规则,那就是“优胜劣汰,择优而任”。于是人们挥洒汗与泪来建设北京,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北京,终于使山明水秀,空气清新,市民文明,交通方便,经济繁荣的历史古都——北京以幽雅的姿态闪亮登场,使“北京”这响亮的名字在2001年7月13日晚响彻全世界人们的耳边。从那时起,“优胜劣汰,择优而任”的规则更深地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于是这“规则”便更加活力四射,生机勃勃。原来哺育“规则”需要我们为之付出如此多的泪水与汗水。

  “规则”是个顽皮的孩子,当他调皮时,就需要人们来“调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不断进步,因而人类的思想也在发展。当一些“规则”不适应时代的脚步时,人们就要适当地修改它,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使其为人类,为自然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中国入世,是我们几十年来追求的梦想。而今梦圆,我们倍受鼓舞,因为这能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向前迈进一大步。然而WTO的“规则”中有一部分会给我们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于是经济学者、法律专家聚在一起,商讨如何修改我国有关的法律,使之适应国际市场,为我国营利。可见,适当修改“规则”是大有必要的。

  “规则”需要人们来哺育!人类的发展需要“规则”为我们献智献力,让我们把握好“规则”这一“诺亚方舟”,为祖国的繁荣、人类的发展、世界的和平挥洒血汗吧!哺育“规则”,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所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二篇】

  古人有言: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在我们的印象中,只是仙人道士必傍山而居,不闻世事。蔡志忠曾以漫画对此作了解释:仙,“人”在“山”旁则为仙,看来,古时造字便点明了其中真意。

  傍山而居,和山水融为一体,这本来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象征,偏又练就一身道行,渗透了禅意,方以道入土,归隐于山。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莫不对此动了凡心。其中,陶渊明便是这样一个典型,当他一篇《桃花源记》出世,那颗厌倦仕途,向往幻想中的桃花源的心也就出世了。是的,他想要的是归隐,是闲适,是宁静的生活,可是如果不是官场失意,怀才不遇,桃花源这么一个避难所就要永远与他绝缘,并远离世俗而绝迹于他未来纯朴的生活。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抵御不了意志的消沉。“出世”有之,“入世”亦有之,所以又有许多“英豪”浮出水面,大隐于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畏,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洒脱!他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更不被朝廷重用。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一个仙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事内外变化多端,观念出入繁杂无比。我们不一定都要像陶潜一样“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样“入”,而是要万物归乎一心。俗话说得好,“心净自然凉”,只要内心真诚、纯净,又何去理会污秽的俗事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大隐隐于市。

  【点评】:本文作者立意于“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二者都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这正是王国维原丈真谛。所谓“大隐于市”就是说要入世之后再出世,所谓“出”不是一种逃避,而是对于“入”的更高三层表达。何其深刻的立论,仅此一点就足以让本文脱颖而出了。另外本文的语言和材料的运用,也是有可圈可点之处。语言的散文化,陶、李两别材料之间的对比关系充分突出了主旨,也是值得我们赞赏的。但本文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性。

《关于高考满分的作文》【第三篇】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说在你困难时帮助过你的,你就需要在别人危难时报答他。

  滴水之恩,何以报?春天阳光普照大地时,用温度回报了小河,让小河的冰层消逝,使它能够欢快地流淌。

  滴水之恩,何以报?夏天烈日炎炎,甘露用泪水回报了大地,让花朵开放得更加鲜艳,让荷花在浇水之后开放得灼灼其华,沁人心脾。

  滴水之恩,何以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经历了春风夏日,落花用身躯回报了养着自己的大地妈妈。

  滴水之恩,何以报?冬天寒风凛例,雪花飘落,万物皆“冬眠”,只有梅花孤霜傲雪,用梅花的香气来回报给人们……

  大白然皆如此,何若人也?

  当你穷困潦倒时,他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当你失意时,他为你开启了导航灯,指引着你;当你失败时,他为你铺垫了一块块基石,让你走向成功的阶梯;当你惆怅时,他为你带来了开心果;当你不幸时,他为你送来了幸福的青鸟;当你……然而,当他累倒下,生病躺下时,你,你又为他送去了什么,带去了什么?是冷漠,还是倍致的关怀?

  滴水之恩,你以何报?

  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了当初刘备的三顾茅庐的赏识;李密用忠心回报了君王的栽培与信任,用孝心回报了母亲的养育之恩;贝多芬用音乐的成就回报了父亲的鼓励与支持;当代歌手用声音和美妙的音乐回报了热爱和喜欢他的歌迷……他们都在回报。

  “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一首诗道出了我们应当如何来回报,“滴水之恩”,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曾经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

  希望学校的女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记住了那旬真、善、美的话语一一“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丛飞节衣缩食,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而当他病倒时,却无一人去看望他,这些受助者没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没有记住古人的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丛飞的事迹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肯定与赞许。他的付出我们来报。试问那些受助者,你们以何报曾经帮助过你们的人,是冷漠吗?

  滴水之恩,以何报?用一颗真诚的、感恩的心来报;用你的关怀来报;泪水带来的失望,微笑送来的是关怀。因此用你一个甜甜的微笑来报。

  你一句关怀的话语,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关怀的拥抱,一个感恩的眼神……都是滴水之恩, 也都是涌泉之报。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将知道滴水之恩,以何报?

  ——“滴水之恩,以何报?”

  ——“滴水之恩,以心报?”

  点评:

  全文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的是“滴水之恩,何以报”后半部分写的是“滴水之恩, 以何报”。前半部分以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变化更迭形象生动地说明“何以报”的道理,后半部分则用古今中外的感人事例圆满深刻地回答了“以何报”的问题。两个部分之间由自然界推及人类社会,连用几个排比句和疑问句进行过渡。 最后以两个感叹句收尾,得出“滴水之恩,以心报”的结论。

  文章思路清晰,自然流畅。最后的结论水到渠成,使人心悦诚服。

  语言是作文能力中最基础的因素,作者对此认真注意,进行了有效的努力。

  全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多样,文句有表现力。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规范正确的,这一点尤其应该充分肯定。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