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评析
命题者在去年以“问”为话题检验学生的作文能力之后,没有延续过往,而是猛然变脸,毅然回到了传统作文命题的轨道,拿起了全命题宝剑,让学生以“一步与一生”为题进行写作。深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今年的四川高考作文试题仍是独具特色的,她能让考生的思想在哲理思考中得到彰显和升华。
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今年除了重庆、浙江、广东、山东四个省市仍然在坚守话题作文的阵地外,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北京、湖北均改为了给材料作文,在上海始终坚持命题作文的阵营中,相继有天津、江苏、江西、安徽、湖南、福建、辽宁以及四川在今年也欣然加入其中。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平时的作文训练,切忌跟风逐潮,切忌猜题押题,切忌倚轻倚重,必须全面训练,打牢基础,防患于未然,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高考考场上稳操胜券。
二、合理限制,适当放宽。仔细分析,今年的作文试题十分简洁明了,命题者采用“题目﹢要求”的简单形式来命题。文题既有合理限制,又适当给予放宽。合理限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定题目,二是限定字数,考生是不能另拟题目,不顾字数,超越雷池的;适当放宽则主要体现在“文体自选”上,也就是说,无论从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来讲,还是从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来讲,只要考生选取自己善于驾驭的体裁来写作,无论哪类,均无不可。
三、辨明题旨,准确立意。纵观多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不难看出,高考作文试题基本上都是关系型的。今年的作文试题要求考生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不但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也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这样不仅便于拉开档次,而且更利于选拔人才。
“一步与一生”,文题凝练而平易,颇具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有关“一步与一生”的名言警句可谓举不胜举。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错,步步错”“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些名言警句无不在揭示一个真理:做好一件事,走好一步路,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有时,做好一件事,走好一步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做错一件事,走错一步路,可以毁掉人的一生。古今中外,与“一步与一生”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四、合理选材,务必出彩。审准题目以后,就要选择题材,运思行文了。选材时,可以选自己,也可以选他人;可以选古人,也可以选今人;可以选国人,也可以选外族。只要与“一步与一生”有关的人和事即可。因此,我们可以将题材锁定在亲人、友人,乃至古人、今人上,从正面立意,写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黎民百姓因“一步”而影响“一生”的情结,表达自己的景仰敬意、歌颂赞美;也可以从反面着笔,写历史现实中的败类小丑因“一步”而铸就“一生”的遗憾,乃至遗臭万年的罪恶,表达自己的憎恶仇恨或鞭挞愤怒。因此,要写好这道作文题,选材的关键在于选取恰当的角度,一定要阐释清楚“一步”与“一生”的辩证关系。而出彩的关键则在于表达方式的运用和突出主题的技巧。可以或单向思维,或双向思维,或多向思维,或深入一步,别具匠心,写出与众不同的华章。
由于要求中规定“文体自选”,因此,我们可以选取情真意切的记叙文、情文并茂的散文、辩证思辨的议论文、波澜起伏的小说,或者人物鲜活的剧本等等。但是,不管怎么说,形式只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如果我们对自己写作的主题和题材缺乏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就只会搬弄套话空话,无病呻吟,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考场美文来。只要我们有真情实感,有对“一步”与“一生”的深刻认知和独特思考,再加上丰厚的文化积淀、扎实的写作功夫,就一定能够写出令人击节的佳作。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北京考生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诗,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其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写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上,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
名师点评?
本文考生直接从材料中选择“寂寞”这一提示语作为自己文章的主旨,省去了审题的麻烦,也避免了偏题,可见该考生考场应变能力确实很高。立意深刻,条理清晰,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文章开篇点题,由诗句感叹寂寞,把“细雨闲花”的“迷蒙”“柔美”拓深为情感的滂沱壮烈,即“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接着以纳兰性德和李煜为点例,来阐释寂寞为何,即“寂寞的意义”。然后列举陆游、王维、元稹,将寂寞升华为“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最后一段内容上又进了一层,由“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拓展为’林则徐、韩愈式的寂寞是奉献,让人仰望”。如果考生只是在谈寂寞,那本文只是一篇一般的高考文而已,但作者把寂寞提升为奉献,让人仰望,主旨就得到了提升。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篇文章看出作者丰厚的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淀,因此这是一篇颇有韵味的考场作文。
这也是一种问题
有瑕疵的才是真实的。题记
曾几何时,我们见过这样一则广告:画上有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上一头奶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旁白说着提取优质原乳画面转到厚重的灰白世界,在运作中的流水生产线上,一罐罐铁盒生产了出来,旁白说着无菌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管理,上千道检测程序画面转向一个个似乎很先进的设备,最后画面转为一个个母亲幸福的笑脸,旁白说XX牌婴幼儿奶粉,国家免检产品,妈妈们最好的选择!广告到此为止。
所有的节目都会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到最后,因此国家免检就被放在广告的最后。
诚然,要获得这一称号实属不易,只有十分优秀的产品才能获得国家信任,允以免检。所以免检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没有问题,这也是一种问题。
有人说过一句话:干一行,毁一行。当获得了国家的信任后,为了利益,他们抛弃了良知。
好一个国家免检!好一个妈妈们最好的选择!当数以百万计的妈妈们兴高采烈地买下这些奶粉时,阴霾便笼罩在她们的头顶,若干年后,越来越多幼儿肾结石的病例发生,心力交瘁的母亲们终于发现头顶上的阴霾了,上面骇然写着两个字:三鹿。
当专业人士指出三聚氰氨绝不可能通过检验的时候,母亲们愤怒了:什么1000道检验程序?什么国家免检?她们的怒吼也无法使他们的子女恢复健康。名叫三鹿的奶白色的阴霾连成一片,笼罩着整个中国。
我们究竟该吃什么?国家免检产品?名牌?哼一个母亲冷笑着说道,一滴眼泪滑落。
没有问题也是一种问题,在这场奶粉风波中,小品牌和国外品牌基本没有被波及,正是因为他们不免检。
在获得了免检称号后,得到的是无上的荣誉和群众的信任,同时也得到了犯罪的便利和事成后更为丰富的利润。我们已经无力质问这些老总们难道没有自己的孩子吗?但在这场风波过后,我们实在应该思考一下。
所谓乐极生悲,爬得越高摔得越惨,没有问题所造成的问题,比曾经存在过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来得严重。我们希望听到的是我们还存在不足,我们会改进,而不是我们没有问题,请放心。俗语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这个道理我们宁愿不懂。虚伪的完美令我们胆寒,有瑕疵的东西我们反而能接受。
近日,国家取消了食品类免检制度。我仿佛听见一声叹息,哀怨而悠长,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