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0分引来巨大的非议和困扰,但是我自始至终一直坚固我的信念,我不断告诉自己,放弃就是懦夫,奋斗才能证明我的选择正确,所以总有一种力量激励着我前进!
有人说我吉剑高考0分挑战中国高考就是鸡蛋碰石头的愚蠢,是自毁前途,而我以为正是因为我这种渺小挑战权威的可小,才显现出这种行为的价值,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路就出来了,我不是鼓励任何人去高考0分,我想说的是没有上过大学没什么可悲的,上了大学也没什么可傲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生活,才会把傻逼的坚持换做牛逼的结果,所以我高考0分不后悔,我更多的是反思和努力。
当然,我不是一个神,人不是神,是神就不是人,我抱怨过这个社会的不公,我豪言过我的未来,但我意识到行动绝胜豪言,如果豪言之后没有行动,那就只能是极端怨恨,而你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只有恨,你爱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只有爱,所以我愿用包容精神的情怀去善待他人。
面对中国学术界的装逼与卖身,我觉察到做一个不依附任何权势的独立学者之必要性,客观公正的自由发言永远比伟大、光荣、正确的颂歌更具价值,同时我认为成功不能等待,我更不会把自己的命运押赌者别人的一念之间,所以我在看到选秀场上落选的歌手时会显得无比的心酸,我取而代之的是我持续的努力和创造,这才是脚踏实地的结果,没有任何侥幸和意外,因为这就是最最正常的平凡!
人无自信无人信,人不自爱无人爱,模仿别人只会丧失自己,天马行空不可笑,年少轻狂我活过,没有任何人值得任何人崇拜,人在任何状态都可能获得他坚持的那一种成功!
我端坐考场,浑身汗淌,这事关本人终身大事,怎能放松。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慢慢地深吸一口气,准备作文。见题目乃是《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我的天忽然就暗了,眼前一片空白。
囧,这明显是给去过城市和乡村的人的照顾呀。我家穷,没去过城市,也不知道搁着这么远的路怎么触摸,我只好写写自己的家乡,农村!
但是我不能这么写,因为可能会得0分。今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情,比如奥运会,比如年初雪灾,比如前不久的大地震。我作为一个爱国的孩子,多么想写这关于祖国的话题呀,可是很遗憾居然出了这么个题目。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带着我外出打工,去过广州、山西、宁波等一些地方,但是去的地方都是一些小镇子,我现在就准备写宁波镇子这个地方,如果说这也能算是城市的话。
我在宁波待了6年,从我学校高三就开始在宁波读书。在宁波学校的6年里,感受最深的就是我是外地人,被人看不起!经常被那些狗日的学生打,被学生打也就算了,还被老师打!
记得有一次,我和学生打架,被人打断了腿。事后,被老师得知,这老师见了我就拿起板子打我,还问我咋把人家腿给折了。
现在我已经18岁了,离开宁波也已好多年了,也记不得那里的情景了,还是写写我的家乡农村吧!
我的家乡真是个好地方呀!遍野农田、满眼群山,还有那滚黄滚黄的江水,农民安居乐业、安分守己,只是偶尔在背后说说人家的坏话。我出生那会儿在农村的事已经记不得了,我在农村印象深刻是在我高三的时候,我住在我姨妈家。农村在节日的时候,村子里会搞些节目,比如搭戏台看戏,比如露天看电影。节日的时候,最开心的也无非就是我们这些孩子。在午后或者傍晚,我们三三两两、四五成群地在戏台前闲逛,买些瓜子或花生吃吃。用我们的话说,不是来看戏的,是来看零食的。
某些唱戏的时候,邻村的小孩子也会跑我们这里来看戏,我们看得很不爽。丫的跑我们的地盘来了!我们就在这小孩回家的路上把他截下,暴打一顿。臭小子,服不服,啊?一阵猛打之后就散了,生怕今后在路上被认出来。也有些人会在第二天带着他爹来闹事,不过没事,村里的长辈都说了,打架就是要打赢。
农村的人普遍崇尚金钱与权力,记得我刚回老家读书,有一所年年出书呆子人才的着名学校不要我,我爸就一个电话交给我姑父,这事立马就成了。据说是靠了点钞票和关系才进去的。
这就是我对城市和农村的感受。即将要考好了,我悬着的心也可以平静下来了,我说的都是肺腑之言,诚请批卷老师给打高点,这1分可就关系着我的命啊!
点评:生动地将农村的生活状态描写了出来,让我看到了农村的希望。只是,让我失望的是,农村并不是我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呀!
我该怎样穿越高考的沙漠?
本人劳苦一员,除了在电影电视和电脑上看过沙漠的画面,还真的无力到那广袤无垠的沙漠旅行过。当然,如果从所在地生活环境,甚至于周遭文化氛围看,又算见识过什么叫沙漠了。
其实,一提到穿越沙漠,首先想到的就是高考。为什么说高考就是穿越沙漠呢?从光明里说,穿过高考的沙漠,你就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或重点的大学,或高薪的工作;但从阴暗里解读,中国大多数人的高考就是不熟悉道路又没有导航经验没有导航设备却通往无垠沙漠的不归路!
说中国的高考是一条通往无边沙漠的不归路毫不夸张。首先我们从结果看。按照中国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来计算,以平均智商来说中国应该有1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170多的诺奖欠债,难道不是高考的间接成果吗?
也许你会说,我们才不稀罕什么诺奖,多几个诺奖有什么了不起?但事实上,你有170多的诺奖欠债,也就有同样比例的重大原创科技欠债。更进一步说,你的民众包括普通工人,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有同样比例的欠债。正是这个在腐败丛生的社会中为了追求唯一的公平而以牺牲全民创新能力为代价的高考制度,成为了制造创新沙漠的罪魁祸首。
一个全民丧失了创新能力的国家。你的企业拿什么做经济增长点?企业缺乏经济增长点。怎么提高就业率?作为大学毕业生,如果缺乏创新能力,你凭什么创业又凭什么要创业成功?所以结局就是,要么山寨别人,要么给别人打工,成为着名的世界加工厂。
我曾经在一篇《高考改革万言书》里说过这样的话:与文革时将知识青年发配上山下乡相比,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可以说是拯救了一代人;但是从毁灭全民创新能力的角度考察,现行的高考制度则同时又是毁掉了一代人。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学校教育,不能照搬美英等西方国家诸如将中学校成绩作为高考录取参数,也不能将中学校校长或教师的推荐作为高考录取参数,更不宜实行各高校自主招生等被世界证明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成功模式,当然更不能将社会上某一机构的成果或特长认证作为高考录取的参数,一切皆因在缺乏真正权力监督的体制下,诚信缺失必然导致腐败的更加肆无忌惮。所以,不得已,我们采取的是以死记硬背为宗旨的高强度高难度题海疲劳战术。这种战术的唯一功绩,就是通过大量的高强度题海,将芸芸学子折磨到身心疲惫心力交瘁奄奄一息,然后再将伤痕累累的幸存者作为最后的胜者择优录取。这很像动物世界里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厮杀以及同类之间为争夺领地或交配权的血腥争斗。通过高考指挥棒这样错误的导向,于是我们发现,广大考生生理上的表现就是因严重缺乏睡眠缺乏休息缺乏娱乐缺乏运动而导致的失眠、神经衰弱甚至于精神失常;病理上的表现就是脑细胞的大量死亡;社会学意义上的表现就是全民几乎全部丧失创新能力,成了一块块具有海量记忆的硬盘。
中国的教育当局们,仿佛与花朵们有深仇大恨似的,他们极尽绞杀孩子们的脑细胞为能事!你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就用大量的八股教育来培养、积聚你对该门课程的厌倦甚至仇恨;你说创新思维才是一个人将来成功的重要素质,他们就用不断加码的高难度习题和大量死记硬背的一大堆概念数据来刁难你,使你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睡眠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喘息直至你成为一台只能听从指令的机器人;你说实验、实践才是培养兴趣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他们就将实验、实践类课程排斥在高考考查范围之外,于是就造成事实上的形同虚设于是,最终我们培养出了大量的学士、硕士、博士,但他们大多数只能装腔作势,因为,他们除了大脑里有海量的记忆之外,几乎没有了丝毫的创新细胞!
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往往形成于青少年特别是中学校时期。很难想象,当一个人中学校时期始终处于紧张的应试教育环境中,丝毫没有创新氛围与锻炼,甚至成了死记硬背的书呆子,等到他上大学之后会突然豁然开朗起来!所以说,中学校时期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时期,错过这个重要时期,就会像一棵长成的歪脖子树,或一颗煮熟的鸡蛋,发生了不可逆的定型。谁要是试图叫一颗高温下煮熟的鸡蛋创新出新生命,不是痴心妄想吗?
什么,你说我还有选择的自由?你以为全民都是富二代官二代甚至红二代吗?你以为全民都可以不上学就包工程再转手倒卖吗?你以为全民都可以随便上个二流三流学校甚至花钱上个三本也顺理成章就业并一路高升吗?你以为全民都可以花天价去国外读书吗?所以,如果你妈当初没有选择对精子,或你爸当初没有选择好肥沃的耕耘土地,或者说,你当初没有得到上苍的额外眷顾而投胎到了一个普通家庭,那么你就没有什么自由的选择了。或者通往高考的血腥道路与同类厮杀,居然终于胜出,于是获得一份好工作,或者成为少数成功者的垫脚石而永久地被践踏于最底层。
你说,我除了被扼杀创新能力和被幸福之外,还能有其他别的什么选择?(来源:考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