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关于感悟的作文

《关于感悟的作文》【第一篇】

  谢谢您,李老师

  河南省安阳县水冶镇天池学校高三卜子龙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听着熟悉的歌声,李老师的身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李老师是我们的朋友,有一颗纯真的童心;是我们的亲人,有一颗温暖的爱心。她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既教我们知识,又教我们做人。

  从高三起,李老师就教我们语文。她常说: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班孩子是一个村庄的未来。她从不责怪我们学得慢,总是耐心地一遍一遍讲解,直到我们完全弄懂。当我们进步的时候,她比我们还高兴,脸上的笑容好像一朵盛开的花;当我们退步的时候,她比我们还着急,对我们的试卷一遍一遍地检查。一张讲台,一支粉笔,一把凳子,几本书,不知道她在这里坐过多少时间,批过多少作业,辅导过多少学生。

  在学习上,李老师孜孜不倦地教给我们知识,在我们生病的时候,她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有一天上午,我的肚子突然痛得直不起腰,李老师马上背起我往医院跑。伏在李老师的背上,我似乎体味到妈妈怀里那种温暖而安全的感觉。等爸爸、妈妈赶到医院后,李老师才回去,临走时还嘱咐我:要多喝开水,多休息!还有一次,我同桌的手不小心扭伤了,只好捆着绷带来上学,李老师特地安排我和几个同学照顾她。老师关切的眼神,让我看在眼里敬在心里。

  现在,我的作文经常登报,并且多次获奖,全靠李老师辛勤的培育。为我修改作文,不知道牺牲了她多少休息时间,每修改成功一篇作文,她的额角就多了一条皱纹。李老师关心成绩好的学生,更关心班里的后进生。放学后,她一个个地耐心辅导,一心为了后进生的成绩能跟上,一心为了她们能拥有童年的快乐。

  风在大地上歌唱,云在蓝天上舞蹈。李老师在我们的心里谱写了一曲曲真善美的乐章,鲜花感恩雨露,禾苗感恩厚土,我衷心地说一声:李老师,谢谢您!

高三:卜子龙

《关于感悟的作文》【第二篇】

  辛勤的劳作,

  渐渐压弯了腰;

  时间的推移,

  慢慢长出白发。

  无怨的付出,

  儿女如何报答?

  阵阵温暖在心中漫延。

  对着无怨的付出,

  送出一个怀抱;

  千言万语,

  无法回报他们的爱

  心存感恩,

  每日说声谢谢;

  仅此而已,

  也是一种感谢。

  我们早已习惯被关爱,

  并把它当作理所当然,

  渐渐忘了感恩。

  把千言万语铭记于心,

  用行动代替甜言蜜语,

  一起感恩。

高三:宋烨琳

《关于感悟的作文》【第三篇】

  悬崖,你,在我身后,不也是一种爱吗?

  小龙女正是因为掉下悬崖,才会收获一次倾世绝恋;寒梅正是因为扎根悬崖,才能收获一次孤艳独美。

  小时候,因为一次车祸,我的右手骨折了。记得在医院里几个月的时间天天闻着消毒水的味道,经受着一次次上手术台的非人痛苦,我几乎绝望了,在那几个月,我挣扎着,迷失着,怕出院后再也无法用右手写字;怕以后在学校被同学笑话;怕前面的路再无光明

  我啜泣着,想要寻找到活下去的意义。

  直到有一天,一直被我暴怒的谩骂打击的父亲许久的望着我,最后喃喃地开口:宝,我们去爬山吧!我的手都断了,怎么爬?爸爸背你!语气如此坚定,斩钉截铁。那黯然失魂、布满血丝的眸子突然像利刃出鞘般闪过一道亮光。那一次,虽然我想用更加暴烈的不狠狠敲打他的耳膜,但望着他微驼的背,我的眼角竟有些湿润。我强忍着低下头,狠狠地挤了一下眼睛,突然冲动的想扯头发来掩盖自己的屈服。我始终沉默着。最后倔强地朝床单点了一下头。

  阳光明媚的一天,当清晨的太阳轻抚着山顶上转瞬即逝的露珠,父亲吃力地爬上了山丘的顶峰,被汗水浸湿两片头发像花瓣一样贴在他的脑门上,整个头像一个大花苞。出乎我的意料,父亲走向一处悬崖。突然,他欣喜地欢呼:宝!快来看!我极不情愿地走过去,刹那间,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断崖上寸草不生,到处是凸起或凹下的石块,可就在其中的石块中,竟挤着一个羸弱的白色花苞!我从未张大的眼睛突然明亮起来,宝,其实,你现在就像在悬崖上的草籽,你认为自己不幸的遭遇是不可能开花的,但是否要开花,不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吗?你要相信,否极泰来啊!沉默的父亲突然的话语像一支利箭击中要害,一语中的地刺向我内心某处柔软的地方。

  从那以后我便一直惦念着那白而净的花苞,那活下去的信念。我开始乐观起来,不再抱怨生活,现在,我更愿意用一整天躺在草地上,拥抱着太阳的光芒。在几个星期后,当我自己气喘吁吁地登上山丘,俯视悬崖,发现那白色的花苞早已吐纳芬芳,娇羞地露出嫩黄的花蕊,吸取着天地的灵气,独占一方孤美,高处不胜寒。

  我面朝太阳,阳光泻过我的指尖,背后的悬崖使我显得愈发高大、明亮刺眼。

  悬崖上的爱,有你在我身后,春暖花开。

高三:任思盈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