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我读过这样一首小诗,真的感触颇深,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姑娘说:用你母亲的心做你的聘礼吧!青年跑回去,剜出了母亲的心。路上,青年摔倒了。孩子,没摔疼吧?母亲的心说。
这位母亲丝毫不怨恨自己的儿子把自己残忍的杀害,当儿子摔倒的时候,她还在关心着儿子。当然这首诗的内容并不是真实的,可是母爱,真的是无私的。
母亲的心在哪儿?母亲的心被青年给剜掉了。可是母亲真正的心并没有被剜掉,也许她的心,正在天堂,观察着儿子的幸福生活,多年来从未笑过的母亲嫣然一笑,竟比花绽放的还灿烂!
母亲的心在哪儿?当你生病的时候,母亲不顾工作繁忙,依然请假在家照顾你。早上,带着你出去锻炼身体,把粥一口一口地喂进你嘴里,一天给你两三次体温,晚上又带你出去散步。你的病一天天地好了,可看着母亲又苍老几岁。晚上熟睡时,你的心会不会在隐隐作痛?这是否是一种感动?
母亲的心在哪儿?当你高兴的时候,母亲似乎早就知道了,母亲竟像比你还小的孩童般比你还开心!你有没有发现,母亲的笑容里,有多少辛酸,又有多少欣慰?高兴的同时,你是不是又会有一种淡淡忧伤?这是否是一种感动?
母亲的心在哪儿?当你伤心的时候,母亲鼓励你,安慰你,你就不再哭泣,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此时,母亲的心和你的心之间的距离,没有距离。在你伤心的同时,又有没有一种高兴?这又是否是一种感动?
母亲的心在哪儿?你的心和母亲的心距离又有多远?我不知道。你们的心之间的距离,带着感动。
或许,母亲的心早已住进了你的心里,就在你感动的同时。
高三:v幂恋
E
我很敬仰我的父亲,尽管他其貌不扬,过着平凡的生活,只有微薄的工资养着他和爷爷奶奶,言行也并不高尚,但他在我的心中却是耀耀发光的,是高大而强壮的。
父亲的背影,在一般人看来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男人的微驼而沧桑,而它却承载了我无数的幻想与希望,运送了我成长的记忆。
父母离异,我一直随母亲生活,只在暑假等长假才到父亲处过一些日子,陪陪渐老的父亲,照顾曾经对我百般呵护,现在却双双痴傻的爷爷奶奶。
父亲是命苦啊,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大学的竞争队伍,却因穷困被嘲笑而崩溃,开始自暴自弃,渐渐离预想的生活远去。大二退学后,他进入社会闯荡,却因档案上的记过印记屡屡碰壁。终于有一家同样穷困潦倒的小企业公司接纳了他,但就在他发奋工作、重新夺回自己正常生活的权利时,却因潜规则的挤兑从事业的巅峰跌入了沾满不公正的深渊。为了混口饭,他又不得不向强权低下头,从此彻底压抑了自己的能力。
痛苦的经历,使得父亲更加成熟。他投入了书堆,在文字与艺术中寻找宁静。知识与气质的飞速飙升,迷倒了一位懵懵懂懂的年轻姑娘。他们恋爱,结婚,过上了正常的快乐生活。几年后,他们有了我,他们把全部的心血倒在我身上。但似乎父亲的一生注定了布满坎坷与不平,我六岁那年,母亲嫌弃父亲的平凡,任由父亲苦苦哀求,也毅然迈出了家的门槛。母亲这样消失了几个月,再回来时,身边多了个陌生的男人。他们拉着我走了,不懂事的我只是疑惑的望着父亲的泪眼。当我进了洋气的小轿车,意识到父亲远去了,再哭再闹都来不及了。
我在更优环境下得到了很好的教育,但我却一直感到心里缺了什么东西,总是那么不安,那么优柔。我认为我是缺少了坚强的依靠,但我从那个男人那里,却得不到这种感觉。我也和同学们一样盼望暑假,但我盼望的原因却是想要见到父亲。我对那个相比较而言很寒酸的小窝充满了向往,对那个穷苦的落魄老男人充满希望。我渴望见到他,渴望那种心里一下没有了空洞的温馨感。
就这样,我进入了见到父亲的欢乐。在父亲面前,我对更好生活的向往一下全都没了,因为那里,才是我真正渴望的家。父亲爱与我谈老子的《道德经》,而尤为偏爱谈道可道,非常道,我们每天都要进行一段这样的对白:父:荟荟,道可道,非常道你理解了没啊?我:嗯,指的是能用言语表的的道理都不是最高尚的道理。现在再想,父亲如此偏爱这句话,是不是因为他的道路上有太多无法表达的辛酸与坎坷呢?
暑假我去了父亲处,课外班的日程全都由父亲骑自行车带我去。自行车这种母亲一向认为低贱的人乘的交通工具,我却对它有着浓厚的感情。原因呢,只是因为父亲用他带我去上课而已,对,就是这样,我就是如此的珍惜与父亲的每一个回忆。上课的路上,我搂着父亲的腰,崇敬地望着他坚实的背影与刺出的白头发。父亲因用力而一下下抖动的肩膀,在我看来,是伟大的人做的努力拼搏。路上,我们一直在温暖或寒冷的风中大声说着话,这,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现在呢,父亲已经几乎和爷爷奶奶一样了,他们都已经请了保姆照顾,已经无法自理了。但我那亲爱的父亲呀,仍旧记得盼望假期,每天不停地问保姆还有多少天放假。当我终于来了,父亲便急不可耐的要从轮椅上站起来,向我扑来,我便忙不送的搂住父亲。而父亲与我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呀,永远都是:荟荟,道可道而我,也永远笑着回答嗯,记得呀,是说能用言语其实,我对它的理解已经升华了,是说最伟大的爱的感情呀,是说不出来的。
而父亲还是那么喜欢骑自行车带着我。可现在,已经是该我带父亲了呀。没办法,我给父亲用的大自行车在前面多装了一个坐筐和一副不吃力的小脚蹬,出去时,就让父亲坐在坐筐上,踩着小脚蹬,模拟骑车。我就坐在后面的座上,握着父亲的手掌控方向。父亲还是不停地说话,就说古诗的深意和伟人的伟绩,当然,偶尔,荟荟,道可道路上的行人见了,都会向我们笑笑。这时,我便会说:爸爸,你看,大家都被吸引了呀。
最伟大的爱的感情呀,是说不出来的。
高三:潘荟泽
指导教师:穆瑾
河北唐山路北区唐山市第三十中学高三:潘荟泽
E
我所在小区住着一户人家,女儿没有事情做,整天呆在家里。不知是天生智力有障碍,还是后天生病影响了脑进一步发育,总之,她说不出一句完整清晰的话来,旁人听不明白,所以她的行为举止很让人费解,显得不正常。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尽管她已长大成年,同院的小孩却都喊她叫傻贝贝,我也只能在私下里那样叫了,也不曾当真去问问她的家人。
她和院子里的小孩之间关系并不怎么好,兴许是小孩子们看不起她吧,也兴许是她行为怪异吧,反正小孩子们一见她来便有人大喊傻贝贝来了!傻贝贝来了一呼百应,大伙便大呼小叫地全部疏散、撤离。傻贝贝这时往往会高声地说着什么、喊着什么。有时胆大的男孩子会走上一步,在她周围转着圈地和她对喊起来(我听得明白那呐喊叫声不是很友善的)。也不知是她听懂了,还是从男孩子挑衅的表情上看出来名堂,她便不很利索的扑过去要教训他们。听说有一次,傻贝贝还真把院子里的小孩打了。但我想,那次或许是孩子们在和傻贝贝碰面时脸上的表情过于鄙夷而激怒了她吧。
她没有冒犯过我,我便不会像别人那样厌弃她。于是,每每看到她时我会冲她微微一笑。日子久了,她或许是察觉到了我的友善,有一次在大街上,她还努力向我打了招呼呢。当然不是用嘴说,因为说了我也听不懂,她是吃力地走近我,用手轻拍了一下我的肩头,冲我傻傻地直乐。还有一回,我去院子里摘桑叶,不一会儿她也来摘桑叶,挨着我的身边和我一起摘。我问了她一些问题,她认真地用摇头、点头的动作和声调的高低变化来回答我,一点也不像个傻子,充其量只是一个不太会口语表达的人而已。
有段时间,她似乎病了,见到我总是幅度很大地挥动双臂或是朝我尖声嘟囔几句,或干脆向我这边紧走几步,做出一些有威胁性的举动。出于本能,一遇到这些场面我便警惕地远离她。到后来我竟至于敬而远之。
后来不久的一天,她一家搬走了,不知道去向哪里。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和院子里的其他小孩一样冷漠无情。她那个样子,在家一定很寂寞、很孤单,出门想找个人说说话,排解一下,可我们却一次次疏远着她、伤害着她。我很奇怪我的爱心、我的怜悯之情哪里去了?面对这个不幸的人最不幸的时刻,我怎能对她敬而远之呢?即便不能抚慰她哭泣的心,也至少可以远远地冲她一笑啊!
愿傻贝贝在新的家里不再受伤害
点评:
人性中最悲催的一面往往表现在无法自救时或无法救人时。文章以小见大,饱含深情,笔调低沉,内容令人揪心。读完全文,我们都会思索一个相同的问题若是我,会怎么做?
高三:董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