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我是将关云长败走麦城一章跳过的。从水淹七军的辉煌瞬间落至身首异处的没落,这是最让人不忍卒读的一个英雄的结局。
于是期待着用自己想象力,铺成纸,汇成墨,聚成笔,重新谱写那些自己钟爱的人物的结局。只要让善者幸福,让恶者受惩,让逝者安息,让生者永存,我便可以改变书中人物的命运,改变那些令人义愤填膺或是令人郁郁寡欢的结局。
于是梦想着能够从曹雪芹的谶语中找到线索,让高鹗所写宝黛的生离死别变为皆大欢喜;于是梦想着从历史书的记载中寻找原型,让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能够扭转乾坤;于是梦想着在《宋史》的描述中找到证据,让施耐庵所写的梁山好汉能够共同行侠仗义。
一切努力都归于失败后,我甚至变得有点执拗,哪怕用凭空的幻妄也要编出美好的结局。可是当一个个故事被我编至空虚时,我才开始有些理解了悲剧后的真谛。
荆轲刺秦王,最后的飞刃刺在了立柱之上。但是留下的是那种愿为知己者赴死的豪气以及流传至今的美名。试想着他刺中了,弱小的燕国也不能反败为胜,他没刺中,遗憾,怨念,仇恨,惋惜等种种情感才会伴随着悲壮深深地浸透在这个故事当中。所以人们还能记住那萧萧的风和冰冰的水,才会记住那一去不返的壮士。
水晶之中,发晶为贵,那种看似使得整块水晶失去其端庄的粗糙的晶发,恰恰成就了它的华美与珍贵。
那么,悲剧不也是这样么?我们欣赏着失去头颅的胜利女神,我们欣赏着断掉两臂的维纳斯,我们欣赏着被风沙磨去光泽的金字塔,我们欣赏着破落不堪的帕特农神庙。那么,为什么我还要尝试着改变悲剧呢?人人收获完美的结局,恰恰是这美丽而残酷的世界不能做到的。
所以我要做的,并不是改变这些悲剧的结局以让它们如同钻石般晶莹剔透。我所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内心,让它成为一面明镜,照见光与暗,照见善与恶,照见微笑的圣徒和狞笑的恶魔。这样以后,用内心去刻录,不要让那些主角所遇的悲剧,在生活中出现。
我没想到的是,改变了内心的心境,我也改变了那些不幸的人的结局。现在我看来,他们的不幸结局不再仅仅是令人悲伤与同情,更能让我看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照影。
这,或许才是真正地改变了悲剧的结局。
高三:上海朱益清
人的一生中是会有许多意外的。在意外中,有些人可能会因此而改变,我,就是其中之一。说来话长,在高三的时候,我是一个爱恶作剧的小男生,不是把小张的笔放在小李椅子上,就是把小叶的书收到她的课桌里。有一次,我也被抓弄了。那时是一个下午。上课铃突然响了,同学们纷纷向教室奔去,在五楼晒太阳的我也不例外。小戴热情的打开了后门,天助我也。我一边想,一边加快了速度。这时,小戴脸上出现了不易查觉的笑容。在我即将进门时,小戴一下子关上了门。于是,我就华丽的撞在了门上。撞的我眼冒金星。我摇摇晃晃的走进教室,那个样子特别像一只滑稽的帝企鹅。顿时班中爆发出排山倒海的笑声。45分钟后......下课了。同学们都向我围过来。我很感动,心想:原来同学们那么的关心我啊!但是,很快我就从感动变成了失望。因为他们不是过来安慰我的,而是过来嘲笑我的。我哭了,哭的十分伤心。但是,我的内心却在不断的叩问自己:你是怎么对待同学的呢?在同学被抓弄的时候,你又是怎么样对待他们的呢?......是啊,我又是怎么样做的呢?我想,原来被抓弄是这么难受的啊!
于是,一个爱恶作剧的小男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男生。
高三:曾祥鹏
人生是条路,曲折漫长而又风光旖旎。回首流年中十五载的岁月里,我就像家门前那棵曾羸弱的小石榴树一样,一天天在熹微的晨光中,在脉脉无言的真情中一点点改变。
小时候的我,总是很任性,也很顽皮。不知是谁在小区楼下的泥巴里歪歪斜斜地插了一棵小树苗,我就在同我一般矮小的树干上深深地画上了一杠。那时候的我,整天沉湎于过过家家躲躲猫猫那样幼稚的游戏里,全然不顾父母为了我上幼儿园,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清晨,当夜晚还没有熔化开来,他们就要披星戴月地起程,载着自行车后座仍睡眼朦胧的我,穿过大街小巷,从市南到市北;黄昏,又要准时出现在幼儿园大门,将不知疲倦的我拉上自行车,穿过浪一般汹涌的人潮,回到家中,坚守着的堤防内。就这样,父母在我懵懂,一片浑沌的三年里,载着我从荷花初绚,夏蝉聒燥的初夏,一下一下哐哐地蹬到了萧条的深冬。而我也从多如蝼蚁的琐事里,渐渐抽象出了父母的一片真情,学会懂事,学会感恩。
渐渐地,小树长壮了,原本深深的一杠变浅,繁茂的枝头透出绿以外的颜色,开花了,这是一株石榴树。它以馥郁的香气日日目送我离开,又吸引我回来,而我却在朝朝暮暮里终于踩熟,对脚下金秋落叶的咔咔声漠然之后,才终于洞淅,真水无香。纵然,那位与我不堪熟悉的代课老师燃尽生命,倒在了讲台旁,但她的精神却随着病魔的蹂躏,像石榴花的芳香,一点点在我的心里面像洪水一般渐渐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恣意地流满了天与地。老师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将我感动,那时的我才明白,最平凡的才是真正最伟大的,有一种人从善如流,以默默无言的真情动人。而我也要像那样,改变自己,不再浮躁张扬。
终于,石榴树长出了每一个果子,时光也带着我飞奔,不情愿地迈进了学校的大门。在日愈泛滥的学海中,我咀嚼出了友谊这种真情的长存。在拈毫弄管灿烂之际,因为朋友的陪伴而锦上添花;在心情发霉之时,更因朋友的安慰,心中多大的委屈,顿时就像被针扎的气球,泄了气。在友谊这份真情中,我逐渐改变,学会了珍惜。
现在,抬头,石榴树已长到了窗外,透明的石榴花更灼灼其华,在阳光的注视下,散落下一桌哗啦啦的斑驳碎片,冲我微笑。而我也像石榴树一样,在真情的沐浴下,不断地改变自己,昂起低着的头,将手臂迎向蓝天,高歌猛进。
浙江宁波海曙区孙文英学校高三:吕怡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