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合上书,眼前就浮现出父亲正在努力挖废墟的情景。从他的眼里,我看到了父爱的坚定与伟大。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1989年的美国在一场地震中,30万人受伤。其中一个孩子被困在了教室丹塌的废墟之中。面对此情此景,父亲没有放弃的念头,还是执着地把孩子挖了出来。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正是这句话,使父亲坚定而执着地在废墟中挖了38个小时;正是这句话,鼓舞着儿子,使他没有放弃生的希望,而是满怀信心地乐观地等着父亲这一切的一切又是多么可贵啊。可见,父爱是多么伟大,又是多么平凡!这样的父亲,在儿子生命的最后一刻,谱写了父爱的颂歌。
我还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由于一个精神病患者在大桥上拦一辆公共汽车,致使汽车冲破桥栏掉进江中,全车而十多人无一幸免。当有关部门打捞时,捞起了这两具紧紧相关的尸体。那是一幅残不忍睹却又感人肺腑的画面啊!看着他们,人们肯定禁不住想象到在冬日寒与针扎五脏般的疼痛,一位父亲将孩子用力地举起来了,似乎托起了整个世界,托起了所有的生命!
这样年轻的父亲,却付出了这样深沉而伟大的爱。在自己不谙水性、面对死神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怎样给孩子生的希望!他并未考虑过成功的可能有多大,而只是把属于自己的短暂的最后时刻,托起了沉甸甸的父爱!
父母之爱是不求回报的,是熠熠生辉的光芒的人性,是永远矗立在子女面前的永远的丰碑!
也许这是特例,是生死关头的人性闪光。可大家不要忘了,父母之爱更多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细枝未节。老百姓有句老话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等你成家立业时,父母早已老态龙钟,那时才觉得应该回报,不是太迟了吗?现在就去做吧,哪怕是微不足道,父母也回感到欣慰的。
我就快升到学校了,课业较繁重,单完成作业就要拖到准点才做,九、十点才完成功课,对此父亲常常抱怨我不抓紧时间。我很习惯与这样完成作业,一次写着写着,太晚了,竟伏在桌上。父亲叫醒我并狠狠的批评:你这样怎么能行呢!我就不信你明天还有精神听讲。平时不抓紧时间到晚上才用功有什么用!讲你多少次,就是不听!说完,一点也不同情我,并给了我一个耳光走出我的房间把门一摔,好响的声音。我立即关了灯,躺到床上。心里感到莫大的委屈,心想:别人可以不完成作业,我这样做有什么错的?只是拖拉点,有错吗?能怪我吗?这个耳光打得我眼泪哗哗像沸水一样,总觉得父亲太不近人情了。父亲不再与我说话,我也不理他,还时常用敌视的眼光。我为此心痛极了,难受极了。我每天都在记忆里重新翻寻那一番话,总觉得我没错。一天,我在写字台上发现这样一张纸,其文如下:孩子,我不是存心要打你,只是狠铁不成钢。别人家孩子早早把作业完成,还在楼下玩,你每天这样学,身体怎么撑得住,爸爸多希望你能抓紧每分每秒地学,不让时光匆匆流逝,可你不能只看到每天晚上那点时间呀。爱你的父亲我看到那张纸条上分明有拭去的泪水的痕迹,我有些动摇我的意志了。我写了封回信;爸,我不是存心要气你,以前的事是我不对,那样对待你是我不好。可你要理解我。别人的孩子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后,就出去玩,我不能。父亲的用心良苦我都知道。儿子我泪如雨下,心里莫大的懊悔层层泛上。我把这封信塞到父亲的衣服口袋里。在这一刻开始,我终于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我真想对父亲说:爸爸,我错了!两封信后,我和父亲碰面却不知该说什么话了。他对我说:吃饭!我分明听见我答应了,嗯!他又给我留了张纸条:孩子,爸爸相信你,你朝着你的目标去追求,爸不苛求你非要怎么样,只要你认为是对的,你就去做吧!我已经深深地感到父亲对我的爱、对我的用意。在爱的鼓舞下,我一定要发奋读书,漂漂亮亮的打好升中的这场战,来报答父亲的爱。
我看了很多关于母爱的故事,而关于父爱的却很少,可能是因为妈妈带孩子多些,而爸爸忙于工作,和爸爸接触的时间要少些,感受的爱就少些吧。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次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父爱。
有一次,我们全家去爬山,一进山里就听见小溪的声音,我们沿着声音一路上山去。走到山崖边的一条小路,爸爸说:我走外边,你走里边。虽然这时山风很大,但我心中被这句话所温暖。我们终于来到了小溪边,听着溪水带来的音乐,闻着植物带来的清香,我忍不住走进溪水边抚摸它。啊,好清的水呀,连水底的落叶都看得一清二楚,我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把所有事忘得九霄云外,一会儿打水、一会儿把纸船放入水中、一会儿捧起一口尝尝它的甘甜,等我玩够了,回头一看,爸爸就站在我身后,原来他一直站在我身后守护着我。
我们又向山顶出发,终于我的脚受不了了,打起了泡。爸爸把身上的包给了妈妈,二话不说,把我背了起来。我可是有80多斤呀,我记得在我上幼儿园大班时,爸爸就抱不动我了。就这样,他一直把我背到了山顶。
一句句轻描淡写的话,一个个不经意的动作,让我感受父爱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