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关于烦恼的作文

《关于烦恼的作文》【第一篇】

  只是流年贪恋着时光,回忆无处躲藏,浅然微笑。

  题记

  如果时光倒流,我们会像孩童般无忧无虑的嬉闹?体验快乐的源泉。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们会畅游在童话王国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感受快乐的温度。其实,时光不能倒流

  睁开双眼,明亮的光线丝丝缕缕地透过指尖的缝隙,泻在窗边。又是忙碌的一天。简单地吃过早饭,便飞快地骑上自行车奔向补习班。一棵棵大树在我的身旁匆匆掠过,我在人来人往的人群中穿梭,与时间赛跑。

  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麻木、被动,过着两点一线的疯狂的生活,不知道追求什么而盲目奔跑着。初四,这个敏感的话题,那个伴着蝉鸣的夏天即将来临,一份份离别之意都微微氤氲在空气中。我有些失望,缄默不语,像是一幅精致的素描被人突兀地狠狠擦下一笔,只留下无法排遣的无奈和悲哀。

  突然,我慢慢停下脚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男孩,眼神怔怔的看着前方,只见一位蹒跚的老奶奶,带着盈盈笑意向男孩走来,男孩见了奶奶高兴地笑了。那么纯洁,那么宁静,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眯成弯弯的月牙,嘴角轻轻上扬,带着灵动的爱和温暖的快乐原来,快乐如此简单。

  一瞬间,我的心猛然颤动。曾几何时,那欢声笑语的校园被希望和理想的羽翼充斥着,每个人都在不停的奔跑,忘却了快乐,忘却了温暖,忘却了微笑,追逐属于自己的饕餮青春,却忽视了那些一闪而过的美丽。不知道什么时候,连那些最简单的快乐都渐渐遗忘了。

  再到繁花压满枝头,我们只顾匆匆前行,花残木枯时,只剩下无限的哀伤与感慨。

  快乐,在路上,只是不经意之间它缓缓流过。哪些错失的花季,那些伴着欢乐的歌声都一一埋葬在晨昏懵懂的夏季。走慢些,记得停下你的脚步去回望记忆中的云翳,感受一草一木的气息,亦或是阳光下最温暖、最简单的微笑。

高三:吴晓

《关于烦恼的作文》【第二篇】

  只要没有放弃,就不是输,只是还没赢而已!──题记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子,快乐的童年渐渐被烦恼所掩埋。一个一个令我伤心,让我迷茫的烦恼接踵而至,但在那一个个烦恼中,我学会了一个道理──不能认输。

  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烦恼,发生在一个冰得刺骨的冬天──

  第二次阶段考试的试卷发了下来,看着那一个个鲜红的数字,我的头渐渐低了下来──我从没有考过这样差的分数啊!这次,原本班级第三的我,一下子到了第五。

  你这次考那么差!数学才几分?88分!上课时,数学老师十分生气地对我说,你呀,那么笨!你下一次肯定班级前十都不到

  老师骂了我好久,一直说我笨。我努力让眼中的泪水不流下来.

  或许,我真的很笨那段时间,我十分迷茫,面对同学的嘲笑,老师的责骂,妈妈眼中的失望,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很想放弃可可那么放弃不就等于前功尽弃了吗?

  我就在这个十字路口不停地,不停的徘徊。

  我可以就这么差下去,但但心中总有个倔强的声音在呐喊──我不能输!

  是啊!我不能输!如果我再沉迷下去,那数学老师的预言不就成为现实了吗?那我不就成了大家的笑柄了吗?

  我如梦初醒,开始努力学习,每天一头扎进书里,直到深夜

  到了期末考试,我认真地答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重新拿到了第三。

  大家都很惊讶,我打破了数学老师的预言,重新回到第三。

  接下来的几次考试,我更是直接飞到了第一。

  只要不放弃,我就不会输!

高三:李想

《关于烦恼的作文》【第三篇】

  转眼间,我已经上高三了,可无边无际的烦恼也随之涌来。

  大家都说长大了可以做很多很多事,可以自己住一个房子,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可以想多晚睡觉就多晚睡,可是我一点都不快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习的烦恼一直如影随形,我的数学成绩一直都是最糟糕的,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数学应用题等着我做?我最讨厌做数学题了。上过补习班两三年,可是我就是不开窍,数学成绩依然是惨不忍睹。我不快乐,长大一点也不好,要做这么多题,上这么多课。

  爸爸妈妈的期待让我感到害怕,爸爸妈妈一直希望我的成绩能好起来,平时除了上课,爸爸妈妈还给我报了舞蹈班,每天都要练,放假的时候我也是忙个不停。我不快乐,长大以后,要学好多好多特长。

  升学的烦恼也一直让我很忧愁,高三了,要上学校了,老师,爸爸妈妈总是告诉我们,要考一个重点学校,所以我一直要学习,厚厚的试卷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难道只有这样才能有可能考上好学校吗?我不快乐,因为我没有休息时间。

  小时候总是天真的以为,长大了才好,随着我慢慢长大,才明白长大一点也不好,我现在不想长大了,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永远不要长大。永永远远做一个不懂事的小孩。

高三:刘冰慈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