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围墙外有一片竹林它四季长青美丽极了。远看竹林像一座座高低起伏的青山。
冬天来了,北风呼啸,天寒地冻,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草儿冻得低下了头,直哆嗦。青蛙冷得钻进洞里睡大觉。一些树冻得直发抖,树叶都掉光了。只有竹子一点也不怕冬天的寒冷,依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叶子绿得越发苍翠,形象更加刚毅,有的像春天的使者;有的像穿着绿军的哨兵,在冰天雪地里勇敢地守卫我们美丽的校园;有的像怪兽拿着巨锤想攻打我们的校园。这里奇形怪状的竹子多得数不清。
啊!竹子真顽强呀,他是我们学习的偶像。
我是北方人,生在东北,长在西北,和那些簇开在似锦繁花与春江秋水中的南方人不同,冬天从来不是惊讶憧憬的话题。
即便这样,我还是喜欢冬天,总是盼望着盼望着,而冬却总是拖着一双经年陈旧的厚重的步履,带着惺忪的睡意施施而行,姗姗而来,越发叫人挂念。
喜欢冬日里的阳光。西北的天气多变,天气预报从来只是善意的敷衍,常常叫人摸不清头脑。可只要天晴,即便再冷,阳光吻在脸上总是格外的柔软和温暖。凛冽的冬风里,阳光是我们最好的慰藉。
喜欢冬日里的弓月。天高云阔,月照一山雪。朗朗清辉,天地咏婵娟。西北的寒月高悬在浩渺的夜空,犹如孤独的人遥遥低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浮华或疲倦的心在仰望它的那一刻也平静下来,徜徉着,沉淀着。北风袭来,便听见骨骼清晰的脆响,以及来自心底的热流滚烫。月光长,长到记忆里扎根深长,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这广袤的西北,就再也望不到这样的月光。
喜欢冬日里的飞雪。是恰若柳絮因风起的白花点点,是隔牖风惊竹的满山银装;是六出飞花入户时的素竹琼枝,是旋扑珠帘过粉墙的流苏冰霜。一沙一点丘,一道一树白。冬既随来,林花自开。我总是想着融进一面雪,背后是天高云淡的素然,我的影子在白色的梦里投下一寸一寸的日光,拉得很亮很长。
当然,这只是我的梦,西北的冬天徒然留给我的向往的梦,白色的梦。
西北的冬天也有雪,不过似乎也谈不上是雪。今年冬天的雪更是少得可怜,撒盐似的星星点点,还没落在地上就化了,有幸落在地上的也栽进了尘土里染了灰。鹅毛大雪似乎是很多年前的冬天了,那时候我还小,最喜欢在雪地上踩脚印,一路嬉笑着,脚印深深浅浅的紧随身后,像是送我回家。阳光撒在上面像是镶着金黄的边,闪着灿灿的光亮。随着时光的流逝,那样甜美的画面渐渐褪去了记忆的轮廓,最后竟成了我心里暖暖的梦。后来的冬天再没下过那样的雪,于是我想着一定要回东北看看,再看看梦里的雪。
黄沙四起,偌大的街头只留下北风的呼啸。偶尔过往的路人也是行去匆匆,嘴里不忘念叨着该死的天气,呼出的热气晕成白色的圈。
西北的冬天固然没什么引人之胜,甚至单调和乏味,却是我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特有的冬天。这样的季节习惯了也好,期盼着也好,却是我所记得的并珍贵的有关冬天。
高三:于婧波
作文
点评:本文语言清新秀丽,想象贴切生动。这篇文章有朱自清《春》的影子,作者对于意境的刻画颇为深刻,语言也是优美生动 ,例如文章的倒数第二段:西北的寒月高悬在浩渺的夜空,犹如孤独的人遥遥低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浮华或疲倦的心在仰望它的那一刻也平静下来。将寒月比喻孤独的人的吟唱,非常新颖的创作。
而在行文的最后也体现出虽然西北的冬天没有什么引人入胜的景色,却依然让作者深爱不已。
点评老师:沈霁月
我是一个住在炎热地带南方人。对于南方人来说,在南方下雪便是个奇迹。
当我和我的家人来到江西时,带给我们的是眼前一亮到处被厚厚的雪覆盖着,仿佛是一位雪姑娘睡在美丽的大地上。我忍不住下了车,轻轻地抚摸这那柔软的白纱,心里暖和极了。我从来没享有过玩雪的感觉,这种感觉好像被放在一个被窝里一样。
江西的风景如画一般,大大小小的街道是满是树,房屋也隔得稀疏。许多孩子在空地上欢快的玩耍,好像已经忘记了寒冷,尽情的跳着、跑着。
寒冷的冬天把所有的树都压弯了,再远处看,仿佛一个个弯腰工作的农民。做近一点,才发觉,那些农民都成了一棵棵的树木。
那风呢,想冲刺一样,迎面而来,把人吹得不敢走动。风里带着些暖和的味道,让人心旷神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错的,这儿的冬天像一位婴儿,胖胖的小脸上现出两个小小的酒窝;他蹦着、跳着,拍着小手,如一个快乐的小绒球,滚下台去。
古老的江西,房子隔得有3米远,那房顶上全被雪覆盖了一圈,露下几条长长的冰辫子,像一个个正在哭泣的姑娘。
江西的冬天真奇妙,像一个魔术师,在大自然的舞台上表演着
这绚丽多彩的冬天让我回味无穷,江西的冬天也正是让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