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如约而来,每日的东升西落却让她乐此不倦。她喜欢太阳,喜欢阳光照在她身上的感觉,暖暖的,她的世界太冷了,甚至冷的有些出奇。
她刚出生的时候就被父母遗弃,那也是冬日,在一个小河边,寒风徐徐的刮着,虽然太阳在天边挂着,但人们却赶不到一丝丝暖意。又或许是缘分,一位年轻的女子经过于此,见着她可爱的面容,伸出手把她抱了起来,女子不忍心这样一个可爱的她就在寒风中被人们遗忘,或者在寒风中死去,女子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照顾她,于是女子不顾家人反对把她带回了家。家人呦不过女子,便也同意了将她留下。她就这样被好心人救下了。这时一抹冬日的阳光射在了她那粉嘟嘟的脸颊上。
她渐渐长大了,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在不经意间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她迷茫了,困惑了。她曾一次次尝试着寻找自己父母的下落,但一切都只是枉然,徒劳。同学们也知道她是没人要的孩子,都嘲笑她,奚落她,她很伤心,她甚至想过或许自己的父母早就死了,她应该去天堂找他们。她的心是冰凉的,失去了仅有的温度。女子的青春也失去了,女子和女子的丈夫也有了一个孩子,时间长了,她感觉自己的已经失去了仅有的别人对她的爱,她哭了,哭的很伤心。
她爱上了与冬日的阳光打交道,每日她总会按时的站在阳台或屋顶看着清晨时太阳的徐徐升起,黄昏时太阳的缓缓下落。她希望远离世俗,远离所有的人,她习惯了孤独,习惯了没人关心习惯了。女子的儿子很好奇她,想了解她究竟是怎样的人,心里藏着多少秘密,他想尽一切办法和她交朋友,但此时她的心早已被冰雪封住,任何一切的阳光都射不进去,因为冰太厚了。
冬日的暖阳依旧照射在大地上,照射在她身上,但她的心早已麻木不仁。
天边,似染了色的头纱一般随风轻轻浮动,映着新娘的脸颊,更显绯红。偶有些不知名的鸟儿从中飞过,也不住欢歌,羞得她慢慢地隐没于山峰,又俏皮地露出半个脑袋。乡村的晚风带着些许寒意,总是有令人安静下来的力量,沐着它,我与这不知多少年头了的老树,见证了这场典礼冬天的新郎迎走了秋日的新娘。
入冬了。
来这里的这些天,我已渐渐适应了在第一声鸡鸣中醒来,之后吃着最寻常不过面食在田间看他们劳作。即便在冬天,霜雪还沉沉压在菜叶上,忙碌的身影早已活动开。脚上的胶鞋,沾着厚厚的泥土显得笨重,脚下的步伐却又如此轻快娴熟,高高绾起的裤管上总是藏着些嫩绿的影子,背上满满一大筐的战果,我知道自己又来晚了。
这里,淳朴的人们始终坚信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古老的谚语,也许是已成为习惯,爷爷奶奶将大半辈子的光阴日复一日地洒在四方的土地中,却不曾埋怨。抬起头来,扶了扶腰,冲我挥了挥手,那脸上的快乐满足一如既往。
黄黄的土壤,不知埋葬了多少人的过往。此时,多被白雪覆盖着,我仿佛看到了这里的老人们与这四方土地,一起白头。
村子里开始四处飘着农家炊烟,赶牛的肩上积着绒雪也回来了,远处挑水的也回来了,看着几乎是每一个人,爷爷都与他们热情寒暄,心里奇怪,这些人都认识吗?爷爷怕我不信,倒认真数起,这是三外公,刚才摸你头的那个是李奶奶,还有那个是她孙女突然觉得这个冬天并不寒冷,有着这些亲人在家乡。
下午难得见到冬日暖阳,李奶奶的儿媳妇也竟在这好天气里为他们家添了个小壮丁,李奶奶乐开了花,在后院里,众人上演了场真实版的磨刀嚯嚯向猪羊。晚上,一场热热闹闹的长桌宴就在雪白的毯子上开席了。没有山珍佳肴,寻常的农家小菜便是活色生香。一群孩子抓着雪球咿咿哇哇地闹腾在其间,没有呵责,束缚,我想,无论未来是怎样,至少这些孩子们的童年一定是自由快乐的,因他们生活在一个如此让人动容的环境里,充满简单的爱与温馨。
乡村的天空大片裸露着,零散的星光点缀夜色,满地的鞭炮卷夹着孩子们清脆的欢叫,在雪地上留下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这门前的老树披着银衣静静地守候,守候着四角的天空和这里朴素的一冬。
高三:胡丽华
作文
点评:这是一篇非常恬淡清新的抒情叙事性散文,整体营造了一种惬意舒适的气氛。
开头交代了起因冬天的新郎迎走了秋日的新娘。原来是入冬了,然后看到了淳朴的人们,勤劳勇敢,然后是通过对于黄土壤、白雪、冬日暖阳的描写继续营造冬日的氛围。
从情感的表达,本文无疑是成功的,如果能将细节处再雕琢一下的话,会更进一步。
点评老师:沈霁月
天空,灰蒙蒙的,像一块沾满灰尘地抹布。风怒吼着,宛如顽皮的小孩蹿进人们的衣缝。我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但仍挡不住刀绞般的寒风。步入车站,我准备回乡下去。
一阵热浪扑来,只见车站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一个个发抖的身子紧挨在一起,一面面焦急的脸庞直望着站门。终于,一辆公共汽车拖着沉重的包袱挪进了车站。我还没等洪水般的人群涌下来,便迫不及待地钻了上去。人们使尽九牛二虎之力挤上来,那蛮劲似乎使得车子摇摆不定!我心里乐滋滋的。
车上,喧闹声、说话声、嬉笑声不约而同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交响曲。我看着来之不易的座位,心想: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回就可以安安心心回家乡去?就在这时,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在乘务员地搀扶下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只见她已白发苍苍,脸如同一张皱巴巴的纸,手脚直发抖。各位女士、先生,乘务员大声说道,这儿有老奶奶,有谁能大方地让出座位来?霎时间,车厢里死气沉沉、鸦雀无声,我想:老婆婆这么老了,站久了可不好。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应该让出座位来。但是,车厢里的人要不当没看见,要不装看书,个个都若无其事。我目瞪口呆,看着大伙儿一言不发的样子,想着这座位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那坚定的心又动摇了。脚像被什么东西揪住似的,怎么也站不起来。算了吧,别人都置之不理,我为何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呢?总会有人让出座位来的。我默默的想着。乘务员再一次说:有谁能让出座位来呢?车厢里仍旧是万马齐喑。忽然,一句响亮的话打破了寂静:乘务员姐姐,我愿意让出座位来!我闻声望去,隐隐约约地看见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站起了一位五岁的小女孩。什么?一位五岁的小女孩竟如此懂事!回想起刚才的一幕幕情景,我自愧不如。
下车了,人群蜂拥下来。我急迫地寻找着一个身影?那乐于助人的小女孩。正当我看到她时,我如五雷轰顶,呆若木鸡?小女孩正一瘸一拐地走着,她是一个残疾人!刹那间,我看到了,看到了人间真情,看到了寒冬中的一丝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