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White House Down归来,我不愿意用中文译名来描述这部电影的名字,因为中文译名误导了广大观众,这部才是正宗的《白宫陷落》,而不是先前的那部《奥林匹斯的陷落》。看完影片之后,略有一些失望,我原以为这部正宗的罗兰艾默里奇版的《白宫陷落》会比那部山寨的《奥林匹斯陷落》要强呢,结果看完之后发现,原有的既定印象未必会是真的。
我个人从1996年的《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开始就一直是罗兰艾默里奇的粉丝,因为我非常喜欢他缔造的一系列灾难电影,比如《哥斯拉》、《后天》和《2012》。事实证明,罗兰艾默里奇非常善于灾难电影之道,他在一系列电影中打造的灾难场景令我们大为震撼。尽管,罗兰艾默里奇的灾难电影在故事上从来没有过什么太多的新意和深刻的内涵,但是因为其出色的灾难场景渲染则将罗兰艾默里奇推到灾难视觉系电影导演的第一人。
罗兰艾默里奇在灾难电影上过于出色,导致他的非灾难电影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出彩,在《白宫陷落》之前,罗兰曾经有两部好莱坞动作电影,一部是梅尔吉布森饰演的《爱国者》,一部是被很多朋友称之为超级大烂片的《史前一万年》。《史前一万年》是烂片无疑,口碑票房双重失败,这里不再多说。而《爱国者》则是阐释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一系列事件,不算烂片,甚至在梅尔吉布森的饰演下还有些文艺调,最后也靠着梅尔吉布森的影响力北美票房过亿,票房上也不算失败,但是在《爱国者》之中,我们没有看到罗兰艾默里奇的电影风格,包括叙事上和场面上,感觉这部电影中梅尔吉布森的影响力要比罗兰艾默里奇大得多。
或许很多朋友会把《白宫陷落》也看作灾难片,而事实上来说,影片中几乎没有灾难场景(除非那些迈克尔贝式的爆炸算作灾难场景的话),这是一部纯正的美国式英雄主义枪战动作电影,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影片有着反战题材作为故事背景,以黑人总统作为现实背景,再加上查宁塔图姆是目前好莱坞电影界的当红小生,本应该算是爆米花动作片的上乘之作,但不幸的是,影片并没有取得口碑以及票房上的成功,尽管很多朋友会把原因归结于先前的那部《奥林匹斯的陷落》,但是在我看来,更主要的原因存在于影片本身。
第一,我们可以看到罗兰艾默里奇确实非常想突破自己原有的擅长领域(灾难片),试图走枪战动作片的套路,尽管这个常识值得我们赞赏,但是罗兰艾默里奇并没有走出自己独特的动作片风格,因为影片中几乎所有的枪战、爆炸和动作桥段我们都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我们知道在枪战动作爆炸电影中的领军人物就是江湖人称爆炸贝的迈克尔贝,《白宫陷落》中的很多场景都可以在迈克尔贝的电影中找到类似的地方。我不想说罗兰艾默里奇就是要照抄迈克尔贝的电影,但是他在枪战动作爆炸场面上毫无创新却是显而易见的(而相比之下,罗兰艾默里奇在灾难片中的不断创新则是人们称道的)。
第二,尽管《白宫陷落》不再是灾难片的套路,但是在电影的叙事风格上却延续了罗兰艾默里奇一系列灾难电影上的套路。我们知道,罗兰艾默里奇的灾难片在故事上从来没有被人称赞过,因为他的电影的叙事总是那么很不自然,在一起毫无必要的细节上总是着墨很多而导致影片整体拖泥带水、节奏散乱。在《白宫陷落》中同样如此,节奏慢,故事阐述过于拖泥带水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没有了罗兰艾默里奇标志性的灾难片风格,再加上影片质量本身就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且还有先前的《奥林匹斯的陷落》的影响,多重打击下导致《白宫陷落》票房上的失败,就连查宁塔图姆也救不了。
从我个人的角度去比较《白宫陷落》和《奥林匹斯的陷落》两部电影的话,我个人更喜欢所谓山寨版的《奥林匹斯的陷落》。原因如下:
第一,作为从小到大看着八九十年代古典硬汉动作电影长大的我来说,我更喜欢《奥林匹斯的陷落》那种古典的硬汉动作电影。其实对比两部电影的男主角来看,杰拉德巴特勒在《奥林匹斯的陷落》的形象比之《白宫陷落》中的查宁塔图姆更像是一个硬汉,而且其动作戏的套路也是古典硬汉动作戏的套路,查宁塔图姆在身体上和力量上显得有点弱。
第二,《奥林匹斯的陷落》的整个故事风格就是简单粗暴、直来直去,没有任何煽情和拖泥带水的地方,就是一个简单的敌人来了-占领白宫-英雄来了-与敌肉搏-干掉敌人-拯救人质和白宫的套路,故事上尽管也没有什么称道的地方,却能够让人们很快回忆起当年那种简单粗暴的硬汉动作片电影。
最终,我对《白宫陷落》整部电影的评价算是负面的,我给予影片6.5分的评价(就算是不太好,其实整部电影还是可看性非常高的,算是合格的爆米花电影),有点失望!
给彼此肩膀,给彼此信任。他们一路搀扶着走过了风风雨雨,在原本荒芜的岁月里,播撒下爱的种子。三人行,这样让人感慨的友谊。
题记
十年的陪伴,这本书终于画上了句点,电影也拍到了最后一部。七部电影,每一部华纳都倾注了巨大的心血,用完美的技术让我们能够真实的徜徉在魔法世界中,去身临其境的感受视觉与听觉的强大冲击。但同时,每一部电影都没有偏离那个在书中反复出现的主题:爱就是力量。
哈利的父母,用爱保护了哈利的生命,所以才会有整个故事。爱在这部电影里有着宽泛的内涵,师生情,爱情,友情,对团队的忠诚,敢于接受挑战的勇气,都是爱的外延体现。
师生情
邓布利多从哈利进入霍格沃茨以后就给哈利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引导,他面对孩子一样的哈利,慈爱的目光让观众们印象深刻。似乎邓布利多就是光明与希望的化身,可到了决战来临的时刻,他却选择用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拯救正义。让人落泪的不仅仅是他的离开,还有他离开世界后却依然对哈利的关怀,他依旧用各种方式给哈利留下很多隐蔽的线索,他依旧是那个让哈利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去选择勇敢地站起来的人。电影中,哈利无数次面对悼念邓布利多的报纸发呆,他们之间这样的一份爱,沉甸甸的让人动容。
友情爱情
哈利,罗恩,赫敏的三人行,也是书中的主线。十年,很多读者和三个主角一起成长。三个人一路风雨兼程却无怨无悔,总是互相鼓励、互相依赖。他们都不是完美的,但他们都能认识到自己和对方的优缺点,他们都真诚的为朋友付出着。影片中,罗恩和赫敏的感情越来越清晰,罗恩偶尔也会吃哈利的醋,会有嫉妒,但是还是在关键的时候选择为朋友挺身而出,还是牵挂着朋友的安慰,还是在看到哈利安全返回的时候给他一个释怀的拥抱。赫敏,这个极其聪颖的姑娘,守护着哈利,寸步不离,面对罗恩的质疑,她虽然痛苦,但依然坚定的陪在哈利身边,一起去面对未知的困难,即使承受了残酷的折磨,也咬着牙关。这样的友谊,让人歆羡又感慨。有了这样的陪伴,再难的路,再黑的夜,他们也能牵着手走过。
忠诚
爱能感化一个人,能让一个人学会忠诚,邓布利多做到了。他用温暖和信任,给了斯内普一个全新的人生。虽然斯内普不得不亲手杀了他,但还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做着危险的间谍工作,这是斯内普的忠诚。凤凰社的每个成员都是这样,他们都能为了扞卫正义而勇敢的冲在最前面,他们都觉得为了团队献身忠诚的最高境界。
书中,邪恶与正义的对比是那样的鲜明。我们看得到伏地魔的邪恶、贪婪、自私,也看得到哈利的善良、忠诚、勇敢。死亡圣器只是一个书中特定的符号,真正让哈利无敌的,不是他头上那道疤,不是他手中那个和伏地魔配对的魔杖,不是他高超的魔法能力,而是邓布利多教给他的爱,这就是力量。伏地魔永远无法明白自己总是失手的原因,和正义作战,不可能会有胜利的结局。
魔法世界虚构的,可是道理是真实鲜明的。行走在茫茫人海中,人们都在遗忘中铭记着,又同时在铭记中遗忘着,可是无论怎样,我们要记得用爱去温暖彼此的心,去提醒彼此记得传递心中的爱。认真的对待每一份友谊,忠诚的为团队而服务。
爱,就是力量,心中有爱,注定所向披靡。
好久没看见这么具有文艺气息的电影了。萧红,以前只是在一些书的序里见到过她的名字对于她我并没有过多的了解。通过这部电影,我想我了解了个大概。
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强大到哪怕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样有人爱。最后结尾那一段阿洛对她的评价,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
她的确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我觉得任何一个写出这样的好作品的作家,都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因为他们关注现实,而不是纯粹虚构,总是想借由表现这样的一种痛苦生活而启迪人们去解决一些问题。
电影《萧红》拍的很唯美,有些画面是只有在小说里面才能看见的,可能导演就是从小说那些美妙的场景中提炼出来的也说不定,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为作家以及以作家为主角而拍的这种电影。
他们也是普通人,一样会肚子饿,会受伤,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操守,萧红就算是那么饿,也不会去偷邻居的列巴圈,这是很能表现气节的事情。
她的人生很曲折,我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她的男人,都是那么的不顶用,一个两个刚开始的都是那么的厉害,过多一段时间又都变得那般的鄙陋。第一个直接就跑了。第二个萧军还行,始终是爱她的,但是他的脾气太不好,而且还经常与别的女人勾搭,连萧红最好的朋友阿虚也被他搞的怀孕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出轨还能出的这么理直气壮。
第三个,刚开始的时候看上去很有文艺气质的端木,他的言辞很山盟海誓的。但他不能够担当,总是在逃避责任。换句话来说,萧军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乐,而端木则是只能同享乐,不能共患难。第四个没有结果,因为并没有开始这段感情,萧红就已经死了。他是在萧红生命垂危的时候爱上她的。这也很能证明她的魅力了。一个女人年龄可以越来越大,但是心里却是可以越来越有魅力的,它是不以年龄的流逝而产生消亡的。比如我在东莞遇见的一个女人,丹姐,她就是这么样的女人。她的年龄有四十几了,但是还是那么迷人,魅力四射哈,男人们为了她争风吃醋,甚至打架斗殴。我就是为了她而被开除的,到现在我还忍不住惊呼,【妖孽兮】。
我是第一次在电影上看见鲁迅本人,这让我欣喜若狂,他才是我真正的偶像。我看见他的那一刻,真的激动了。好久没有的感觉!鲁迅先生好像是以前经常演周恩来的那个演员演的,演的蛮像的,一身深色长衫,头发依旧像倒立的扫把,只是脸上的妆画的太狠了,那么明显的黑线,我都看的出来是画上去的。整部影片唯美华丽,结尾那白色的冰河更是有一种旷远的美,结尾的配乐也蛮好听的。但是电影始终是电影,由于时间的限制,所以很多场景都是浮光掠影,一带即过。比如说,端木就为萧红端了一碗小米粥,说了几句情话,在下一幕,萧红就宣布和前任萧军分手了。以我的感觉来说,这也太快了些吧。不过我能理解,比起赵薇导演的致青春,致的不清不楚的青春,和郭敬明的PPT来说,已经好太多了。
总的来说,《萧红》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值得大家一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