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长大了,心事也越来越多了。也发现能懂自己的人越来越少了。即使是从小到大的玩伴也不在亲密无间了,于是我们开始沉思、开始寻找。然而结果的结果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我从小的文学梦在这个理科班里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显得那么痴心妄想。没人会在乎我的灵感、我的思想。她们眼中除了物理就是化学。我只有选择独处。于是我变得孤僻、怪异、格格不入。
偶然,我进入了她的空间,我无意中看了她写的那些文章,让我惊讶不已。那些文字在我心中激荡、跳跃,让我兴奋。仿佛心中那道尘封已久的门被打开了。于是我和她开始接触,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有好多好多共同之处。有相同的想法、思想法。
我们想到戈壁、荒漠去远足。去领略胡杨三千年美丽的传说,去看看戈壁无尽的荒凉。我们都很喜欢安妮宝贝,她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思维。她靠文字为生,以文字为伴。
我们对彼此说出了内心深处的话,原本行同陌路的两个人,一时间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这是不是就叫缘分呢?
于人间能寻得一知己足已,就算立刻死去,也无所怨悔。常说人生不过百年而已,茫茫人海间,只寄托于缘分,哪里能够?千今易得,而知音难求,古今叹腕者无数,而能遂其平生所愿者寥寥无几?每一人寻访知己之迫切,若人间期待英雄之于乱世,似困于茫沙者渴望之于水源。在自身陷于苦难与困境之际,能得知己之抚慰,实是莫大感动;于潦倒时,得知己之明己心志抱负,也是快然一事;于同一乐趣上,开怀畅谈,人间能得几回?康生说,既为知己,当无所顾及,无所不谈,故也不用忌讳男女之身有别。男者之间因共同理想与爱好者聚之有之。高山流水之事,今天犹在流传。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情,早是世间佳话。或因于同一乐趣,或因于同一社会理想。为寻一知己而走访天涯也不谓之为远,况高山之阻,岂能湮灭人心。流水之隔,难断人情。所以,即使千里,也若眼前。似我辈者,能得一红颜知己,虽不能娶之为妻,有缘无份,也必欣喜若狂,辗转难眠。若雪芹于悼红轩着红楼十年,幸得有红袖添香,方不寂寞。红颜知己者,不为托附前者之名,而甘为之于背后,着实不易。而如今生今世,寻尽四海,翻遍五洲,能得之一个吗?康生不胜疑惑,唯心诚于佛前,求之于千年,读经百遍,或得成全。但也难矣。叹叹叹??
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高二:康文镇
《解放军报》2月19日刊发一张敬个军礼送爹娘的照片。照片上,一位刚入伍的新战士,穿上崭新的绿军装,一个标准的军礼,威武英俊,形象骄人。这使我想起知礼这个古老的话题。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着称。几千年来,尽管社会形态更迭变换,但讲究文明礼貌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古人将礼列为治国四纲之首。《管子?牧民》讲:国有四维,礼义廉耻。《诗》说: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晏子春秋》曰: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德的重要规范,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东省的许多地区,广泛开展文明礼貌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人们初步形成了一种举止端庄、讲究礼貌、仪表整洁、交往平等、包容谅解、相互尊重、融洽相处、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由此生发出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正如一位学者所言文明礼貌导致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可见,知礼讲礼,是当代社会发展和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毋庸讳言,有的地方一些社会成员知礼观念淡化,知礼传统弱化。他们视礼貌为鸡毛小事,甚至觉得文明礼貌是当官者的派头,是读书人的酸劲,是富裕者的把戏,
不屑一顾,我行我素。恶语伤人,粗话成风;待人无礼,斤斤计较;举止不雅,仪表不整;交往趋利,坑蒙拐骗;小事不谅,拳拳相向。邻里间、同事间、同学间甚至夫妻间总是冷眼相对,以至于人际关系极不和谐,成为了和谐社会主旋律中的杂音。可见,谦恭有礼,并非个人生活小节,也非社会细小琐事,而是有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中国社会公民的形象展示。
有人问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先生在美国学习、工作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他回答说:我在美国三十年,收获很多,但最大收获是学会了尊重人。他的回答令人深思。在我们这个号称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在我们这个处处讲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国家,知礼更是无可厚非了。
但知礼不仅仅体现在鞠个躬、说声谢谢您上。这更需要我们从自觉进行自我管理、自立守则、自我奖惩、自我检查、自我反省,知书达礼,品行端正做起,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