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战争与和平》,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但此作品的深意,我并未完全读懂。
初读《战争与和平》,唯一吸引我的只是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托尔斯泰-把故事安排在战争与和平间穿梭,和谐的宴谈与混乱的战争场面交替呈现,整个故事却仍井然有序,分毫不乱。托尔斯泰对高难度大场面的描绘似乎把握自如,无论是宴会,舞会,或是战争,描写都极其细致入微。每每一读,总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他善用精简的语言将人物的性格心理充分表现。他的作品中,字里行间始终透出质朴之气却又与众不同,从而造就了他作品的独特。
再次细读《和平与战争》,渐渐地,我发现其涉及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等各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也是托尔斯泰的思想结晶所在。托尔斯泰一生始终在思索和探寻,环境的变迁使托尔斯泰的思想和信仰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和平美好的环境中,他追求善和美;在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他的思想又一次经历着洗礼,他曾把美好的情感屈从于战争的现实。然而,始终不变的是,即使面对战争,他的内心仍在关心那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关于精神与永恒的问题,他多次借以作品中皮埃尔和安德烈的大脑来探索,借以他们的谈论来商讨。然而他们的谈论往往是没有结果的,托尔斯泰没有告诉我们最终结果,似乎是更希望我们通过自己的思索来得出答案。
作为思想家,托尔斯泰也矛盾与彷徨过,他的思想的逐渐成熟,也像《战争与和平》的小女孩,经历过几场所谓爱情后成了一位不修边幅却更成熟沉稳的母亲;随和善良、无贵族架子的皮埃尔,有私生子变成继承人,由不敢爱变成婚后幸福的丈夫,也更有责任和担当;安德烈冷峻聪明,但欠缺宽容,在经历爱情失败后,他在战争中死去,在死前,他也得到彻底的醒悟。
其实,思想的产生与提升,是需要磨练的。托尔斯泰身为贵族,却蔑视贵族的腐朽享乐,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他的思想觉悟使他意识到世界的不公,他希望能帮助农民等下层阶级,却得不到农民的信任,也得不到世人的理解,连家人也同他产生了隔阂。托尔斯泰不如意的经历,似乎是成就他不平凡的思想的关键,也成就了他的多部文学巨着。
于我而言,《战争与和平》是更胜于文学的思想结晶,托尔斯泰则是更胜于作家的思想英雄!
沉默是金,先人将千百年来总结的处事道理凝聚成一句话,浓缩成一种思想,深深地注入我们的灵魂,可曾想过,有时我们更应该站出来说话。
国家遭外国侵略,民族即将灭亡时,我们还能沉默么?正义被武力吞噬,真理被谬论所掩埋时,我们还能沉默么?文明逐渐屈于金钱,文化愈来愈低俗时,我们还能沉默么?我们要站出来,站出来维护我们的国家,维护真理,维护我们的文化!
内战时期,许多文人用笔作武器,来表示对国民党的反对。李公朴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他虽然被害了,但是他的死激起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使得中华民族的鲜血再次沸腾起来,使得埋藏已久的正义重见天日!此后,闻一多在《最后一次演讲》中喊道: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我们不怕死,我们有死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进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在跨出大门!他在讲完这句话不久后就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了,他的脚终于没有能再跨进自己的家门!哦!那些敢于站出来追求正义的文人啊!纵然你们无法上前线直接参与战争,但是你们敢于站出来,用你们所说的、所写的来唤醒广大人民沉睡的心,用你们流的血、撒的泪来滋润这即将干涸的土地。
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逐渐向真理靠近,这其中当然少不了那些敢于站出来说话的人的贡献。像宣传日心说而被烧死的布鲁诺,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伽利略。正是由于他们的推动,才不至于我们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而背离真理!
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有能够站出来说话的人,文化愈来愈低俗,一群又一群的人被冠以80后、90后的称号而互相挑衅,在这个山寨文化盛行的年代,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话。
沉默有时很重要,但更多的时候,我们要站出来说话。
依稀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餐桌上沸腾翻滚的火锅和刚出炉的新鲜饺子,冒着热腾腾的气雾氤氲着,夹融着几许食物散发出的鲜美味道。茶几上那盘颜色各异让人眼花缭乱的糖果和一对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橘子,喝茶间伴随着的欢声笑语,一家人其乐融融。屋子外的鞭炮声和烟花绽放瞬间发出的独特声音此起彼伏,增添了几分热闹喜庆的气氛,也透示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待和希望。
过年是一年中最值得期盼的时光,特别是对父辈们来说。在一年辛勤劳作,耕耘收获之后,一家人团聚在一块,吃上几块肥猪肉,穿上新制的衣裳,便是幸福,所有的劳累疲惫在过年这段欢庆的日子里得到短暂的放松。
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物质文明不断丰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味儿意外地逐渐淡化了。贴对联,剪窗花,放鞭炮这些传统习俗不像以前那般隆重;门前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不见;舞狮子的表演也慢慢退出人们的视线。人们对待过年,态度有了悄然转变。在历史传统上,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它是人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精神平台,更是人们祈祷新的一年中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心愿,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可是如今,过年对于人们来说,从一个大日子已淡化成一个平常的日子,就像从复杂繁琐的宫廷礼仪变化成实施双百方针之后的自由,只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个饭简单了事。
相反,大多数年轻人对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这些洋节的追捧保持热情高涨,总是隆重庆祝一番。相比较而言,传统佳节新年,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等节日可用备受冷落来形容。人们对它们的重视程度正在下降,反而在当下社会里卷起一股中国人过洋节的狂潮。试想,中国人过洋节,洋人有几个过中国节?对此,专家呼吁国民们应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反对崇洋媚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其实,国民对待中国节与洋节的态度情有可原。这些传统节日经过几百年几千年流传下来,似乎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失去了它原有的新鲜感。而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喜欢新鲜刺激的饰物,工作压力大,一成不变的传统习俗易让当代人有疲惫之感,洋节正好可以满足他们所追求的时尚有趣,让他们在快感中得到放松。但不管怎么说,传统节日和习俗毕竟是祖先留下来的东西。它能经历那么长时间考验并保留到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它不可替代不可泯灭的理由。它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中国文化鲜明特色。人不能忘本,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它发扬光大,批判性继承,创新形式,让传统习俗在与时俱进中传承下去,让国民们为拥有如此优秀的文化而自豪。
饶平二中高二:张钿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