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二

关于月影心痕的作文

《关于月影心痕的作文》【第一篇】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行而白云遏。这是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几片薄云敷在天空上――是那种深沉的蓝。

  我披衣而坐,欣赏着窗外恬静的景象,刚下过雨,地上的积水还没有干,一个个坑坑洼洼的。于是银光便调皮的在水上跳舞,一点,一点,又一点,闪啊闪的,低矮的茅屋顶,婆娑的树丛,还有时时传来的蟋蟀的叫声仿佛被牛乳洗过似的,它们勾勒出的外行是那样的柔和,唰-唰-树枝随风轻摇着,透过枝叶泄下的碎银也随之摆动,眼前的一切,因为洒上了一层月光而显得分外纯静与祥和。庭下如积水空明太美了!我不禁赞道。

  是的,太美了。因为有了月,有了不被云层所阻碍的月,世界变得那么美好,仿佛一瞬间,整个世界就被洗礼过了,洗去了一切污浊,一切喧嚣,一切繁华。我突然想起婴儿圣洁的胴体和青春少女如花的笑厣。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东坡学士留下了他的伤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清莲居士留下了他的不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留。诗人王维留下了他的闲适。无数心的纯洁的诗人,在同样皎洁的月光下,书写着自己的心情,吟咏着流水般清扬的语句,好似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月影传说。

  哦,为什么,古人写过月,今人在写月,后人将写月?为什么,有了月的一切就变的温馨而恬淡?为什么人们对月赋予了如此神圣的感情?因为月儿如水般温柔,如水般纯洁,抚慰着俗人的心,失意人的心,悲伤人的心,在月光中沐浴,便是一种爱的感觉。月光如水水如天。月光是世上最博大的情感,它象征着人类永远歌颂和追求的纯洁与爱。我对月的祝福:愿皎洁的月永远不被乌云所阻隔,愿月光永远是世人最真的心痕。

《关于月有阴晴圆缺的作文》【第二篇】

  近段时间新闻台不断滚动播放:超级月亮出现。超级月亮再大,难道还能脱离变缺的命运吗?

  一、月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离别,也有相逢,月有圆,亦会有缺,从古至今,未有得两全其美者,可月亮不论圆与缺,,都是那样的皎洁明亮,它不如太阳那般耀眼,也没有群星般璀璨,却给予人们恬静淡然的心境。当旅者独自一人走在无边无尽的大漠之中,也只有月亮是他唯一的陪伴,愿意伴着旅者前进,用自己的光辉,照亮旅者前行的方向,在旅者的眼中月亮不论圆与缺,都是美的,诗人爱月也惜月,他们心中有月,并将月作为共享忧伤,欢乐的最好伴侣,李太白说得好: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对这个心中有月的诗人来说,明月从未远离,明月从未远离,明月也在为李太白默默地递着心意。李太白的一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了对故人深深的思念,李太白之心如明月,逐天涯,随海角,人生流照友人寄思情,月亦有团聚家人之效,中秋,秋至中旬,每逢中秋佳节,全家其乐融融,共婵娟,享月饼,亦是人生乐事啊!然而那高挂夜空的明月却又牵出了李后主的亡国之痛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枕上焦虑无眠的人,不禁抱怨着夜晚太长,抱怨月色侵入帘栊,而真实的心事又无可言说,一如他在《相见欢》中无言的一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异地的明月,照耀着故国的江山,同沐一片月色,当年的那些亭台楼阁是否依旧鲜丽?时间流逝,定然是物是人非了,这个时候家国人生的圆满一去不复返了,正像眼前夜空所见只是一轮弯弯的残月,千古明月阴晴圆缺却依旧,而千朝万代在这一次又一次的阴晴圆缺之中更替,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事物未变,变的只是人罢了。一次次更替才使得历史前进,月缺,其实是一种美。

  二、美缺

  著名的断臂维纳斯雕塑就以残缺着称,在后代,新生的艺术家不断地想为断臂的维纳斯填上手臂。最典型的几种方案的是:左手持苹果,搁在台座上,右手挽住但是,只要有一种方案,就会有一种反驳的道理。最终得出的结论,几乎是保持断臂反而是最完美的形象,也许正是因为维纳斯手臂的残缺,无法修复,人们只有带着遗憾猜测,让芳臂残断给人们留下了想像空间,创造空间,为其平添了无穷的魅力。着名的雕刻家罗丹有一个作品《巴尔扎克》,罗丹开始雕塑的时候是有手的,而且美丽逼真,但与整体不协调,只好砍掉,这是为了维护作品的协和的做法。我们可以想象:倘若维纳斯完整地发现,她的手臂经得起挑剔吗?而巴尔扎克的成功是罗丹砍去手臂得到的,维纳斯的完美可能就是英文因为残缺而实现的,这就是残缺的美啊!往往去除,使之残缺会是更好的选择。

  三、人缺

  每当凝视着月光,月光氤氲地环绕着我,就像奶奶的怀抱一样舒适,安静。依稀记得儿时每到傍晚餐后,我和奶奶就会搬着一个小竹椅出到庭院中,奶奶坐在椅子中,我就躺在奶奶的怀中,一切是那样的真实却又想一场梦。梦被打碎,怀抱消散的时候是在我8岁,那是一个夜晚,爸爸妈妈接到一个电话之后便面带焦急的携着我赶回农村老家。我问爸妈:这么了?这么急!他们没有多说,只是告诉我:家里有急事,要快的回去。我也便乖乖地点点头。回到家叔叔妈妈们神情庄重地围在奶奶的身边,而对奶奶病情一无所知的我仍面带微笑来到奶奶的身边,亲昵地靠着奶奶叫着:奶奶!奶奶!二伯母斥责道:还笑!!奶奶却轻抚着我的头呢喃:不哭好,不哭好,宝宝,要笑,要笑!那时愚蠢的我竟未发现奶奶额上忍痛微笑而留下的汗水,直到奶奶的遗体进入殡仪馆,躺在那冰冷的火葬床上,我才问妈妈说:奶奶,在那不会冷吗?她什么时候再回来?妈妈无言以答。转眼,床渐渐地推入,我竟疯狂地摇着铁栏大喊:不要!不要!那时只知道不能让奶奶躺在如此狭冷的空间,却不知道这一次竟是永别,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在这样一次离别中,让爱我的,和我爱的人放手离去。她竟在我今后的人生永远的缺席了,但是每当看到那皎洁的月亮,我就相信奶奶就像月亮一样照亮我前行的方向,沐浴着我心灵,愿奶奶也能收到我透过月亮寄去的思念。

  四、人生缺

  每个人的人生必有缺憾,也应该说世界万物都有它的残缺,然而残缺留给我们的往往会更多。《颂钓者》中有一句说的好:满船空载月明归。如果说我划着一条船,穿看着是空空的,但又是满满的,这就叫满船空载。满船空载的是什么?你只能载动一样东西,那就是明月,钓鱼人没有载鱼回家,却把月光载入船舱,你看不见,但你知道他的圆满,有时候,我们生命中的成长也是如此。许多的头衔,许多的成绩,所有这一切成就,都是看得见的财富,我们累积了多少?过于饱满的生命,留白也是一份轻灵,那明月清辉的满船空载,也许更美。如果能懂得明月的这一切也就真像诗僧寒山所说的那样: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明月照出了我们的离愁别恨,但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一切景语,皆情语。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我们的离恨,给了我们一份安顿,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悲与欢一直充斥着我们的人生,但是留下的更多的是感动,不要叫悲欢蒙蔽了双眼,也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残缺和留白。

  趴在床上,辗身转体透过玻璃看着月亮高挂夜空,尽力地挥发着自己的光辉,一切是那样的清楚,少顷,我用双手将眼睛摘下,再看窗外之月,那月亮似乎毛茸茸的,多了几分朦胧之感,也许这亦是残缺之美吧!其实换一种态度面对阴晴圆缺,其实会更好。

高二:郑书康

《关于月冤的作文》【第三篇】

  偶然在科技杂志上看到,我们的月亮最表面的土石形成于遥远的70万年前。最表面的土石形成最晚,地球的年龄与月相比真是微不足道。

  那时我微怔,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月景,一如古今许多文人描写的那般,漆黑的夜空,一轮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的月向世间洒下她清冷的银辉,万物皆披上了层皎洁的月芒。似乎这就是月了。

  夜里的院子总是那么静,几盏相隔甚远的廉价路灯照不亮墨蓝的夜空,不甘心的只能将昏黄的灯光洒在路面,把狭长的空间横断为上下两块,,上块墨蓝,下块昏黄。

  抬首仰望空空如也的夜空,本想欣赏月夜的我又只能哀叹今夜与月无缘了。

  无聊地迈步向家中走去,眼不死心地又向上寻,也许是刚刚的恍神让我忽视了夜空上那些不自然的银色,是云,它们很统一地一侧染上了银光,然后银色越靠向另一边越暗淡。

  是月吗?再向前走了几步,一直隐于楼房身后的月亮终露出了它皎洁温婉的面庞,好像真就如人们描绘的那样洁身自好,与世无争。可仔细看去,夜空却不似平面,而像是一层塑料软膜,原本静止的空间里,月亮这个突来的外力打破了那层静止,使墨蓝的塑料软膜呈现出流线型的弯曲。于是,周围的云越靠近月亮便感觉里地面越远,它们身上的银辉也越多。

  像什么呢?就好像夜空是一层束缚,束缚了自由的月,被束缚的月并不像以往那样只是静静的,静静的躲在耀眼灯光之上,它忽然让我感到活泼张扬的气息,那种青春昂扬的魅力与它长久以来所表现的温婉相结合,安静中夹杂着顽劣,调皮地看着夜里本是漆黑的云朵被自己浸染地半银半暗,忽而又巧笑嫣然地看着这个依旧喧闹的世界。

  我看着月,它却不一定看着我。月温柔的表面下藏了一分活泼昂扬,是否还藏其他呢。

  月夜悄然而至,又悄然而去了。脑海中不知怎地浮现出科技杂志上看到的话语,在地球诞生之前很久月亮就已经存在了,经历了亿万年的沧海桑田,也许它早已习惯让一丝皎洁安详的气息围绕着自己。

  不知是月伪装的太好,还是我们忽略了它本是一个球体,而非镰刀,弯眉或圆盘。球体有很多的面,每一面看似相同却并不相同,长久以来我们只注意到了月的一面,或许注意到了其他面却仍告诉自己就是月的那一面,便因为这错失了太多月的真性情。

  而我们依旧笑笑,然后向身边的亲朋好友诉说着月亮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诉说着小白兔弱小而可怜;诉说着水母面若羊羔,心如蛇蝎;诉说着张三是个大好人,李四却是个披着羊皮的狼

  哎,从何时开始,月冤,人也冤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