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我拿起笔的时候会突然想到写雨。前一秒还想着自己要写一篇小说。
这也许就和我的写作一样吧,从来不自己固定的格式,常常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也许心里面明明想要写一篇散文,可写出来的东西却连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
我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怪人。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讨厌雨的,尤其是这几天连连的大雨,滴答的水声让我觉得有些倦了、腻了。可奇怪的是,阴雨过后,在这安静的夜空下,突然莫名的涌出一丝想念。开始怀念雨滴轻打在我脸上的惬意。冰冰凉凉,像是在盛夏呷一口凉茶,香彻心扉。
哦!原来我讨厌的并不是雨本身,而是被雨左右的思想。
轰隆隆的雷阵雨是最霸道的。每次出场都伴随着电闪雷鸣,刺耳的雷声好像要把整个世界都炸开一样。难怪电影导演向来忠爱这样的磅礴大雨,随便一个闷雷就可以将无数的英雄豪杰湮没,这样的出场也未免太惊天动地,太过张扬。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最柔情的雨非它莫属。虽没有张扬的个性和豪华的派场,但那缠绵悱恻的茸茸细雨更另人着迷。想待字闺中的小家碧玉,温柔却不做作,连朱自清也称它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赋予了它女人的柔美。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场爱情故事,或凄美,或缠绵,平凡而有不失韵味。但我最喜欢的并不是它的柔情似水,而是它的淡定。点点滴滴,打不湿衣裳,却沁人心脾。就像一个人在广袤的草原上尽情地奔跑,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不用想,没有湿漉漉的不舒服,只有淡淡的青草香,混着露水的雨滴让我平静,带走我所有的不安与烦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笔下的梧桐雨透着淡淡的忧伤,点点滴滴,沁入人心。她的怨,她的哀,怎能用一个愁字了得?所以她向秋雨诉她的哀,道她的痛。而秋雨向来是最善解人意的,千百年来,它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聆听了多少喜怒哀乐,凝聚着几千年的灵气,它是最独特有味的,也是最有诗意的。
我喜欢雨滴落在我脸上冰凉的感觉,若隐若现的悲伤很是唯美,更像是一种艺术。此刻,我盼望着下一场倾盆大雨,可以痛痛快快淋一场,我可以站在雨里大声地说:It rains dogs and cuts!
那些郁结在心底已久的悲楚化作一团力量,顺着风,驾着云,完完全全地融进雨水里,让它随风漂流下一个起点。
我想,雨滴从离开云朵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了要漂流,被风带到一个连自己也不知道的地方,在陌生的环境又重复地凝结、下落,然后继续流浪
或许为了不那么悲伤,所以不得不选择遗忘。它不能抛弃自己的使命,所以只能携带苦涩,掩埋悲伤。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雨,很大,密集的雨落在寂静的街道;风,很狂,把雨键成层层丝绸。我在雨中缓慢前行,骑着自行车。自行车默默地驮着我走在雨里。我左手擎着雨伞,雨伞被风吓得直罗嗦,东倒西歪,有种快要被撕裂的心寒,右手握着车把,抓得很牢,雨落在手背上迸裂开形成朵朵清澈的花儿,很美。小小的雨伞无法不所有的雨滴滤挡,它骗不走那些错爱了我的傻小子雨水。自行车行走在这风雨中,象位老头子,举步维艰。雨水斜向飞行,在风的唆使下。雨飞洒在我的裤腿,不一会儿,它浸湿了我的裤腿,且在向上扩张领地。上衣幸运点,但它娇艳的容颜让雨水心动不已,雨水这狂恶的小子玷污了我可怜的上衣。
我头上那我看不清的脸庞有泪水流过,不停止的。路边的树在睡梦里说着呓语。街上只有我和我的车在走着。偶尔有车从身边椋过,那一瞬间的声音让孤独的街道欢喜,它用淤积的水荡起晶莹的浪花,用这浪花感谢那匆匆而过的轿车,祝福自己拥有一次欢乐。车子迅速驶过积水区而荡起的水花优雅美丽。我骑着自行车急速驶过积水区,弱小的自行车比不上轿车的神威,它弄出来的水花不怎么美。但自行车是奈何得了街上的水,因为它使水躲进我的鞋子去虐待我的脚丫子。
雨依然下着,但温柔了,因为风不再狂妄了,只是微微的风轻吹着。我依然悠闲地踩着单车在雨中前行。喜欢听雨,在春天,在黄昏和静夜。有时会让抒情的音乐萦绕在我耳际,望着窗外的雨,渐渐淅沥,茫茫雨幕的远处和近处清澈的画面都很美。我喜欢听雨,有时也喜欢漫步在细雨中,可打着雨伞也可没有伞,因为两者我都能有幸福感。
我收下手中张开的伞,骑着自行车慢慢地走着。雨温情地落下来,我彻底淋透了。眼镜上有晶莹剔透的水珠,我没有抹去它们,即使它们有所挡住我的视线,因为它们很美,我舍不得让它们消失。
雨细了,落在身上,感觉很温柔;风轻轻地吹着,我感觉它清爽。在这轻风细雨骑着单车行驶在静静的路上,我感觉很美好,甜蜜的笑了,在微笑中忆起那段同样令我欢喜感觉美好的生活。
在那半年里,我总在周六晚出去散步,沿着河岸一直走。从西向东,再由东往回走。一次一来回,不问前方是否有人在等着我或身边有人陪伴着,沿着河岸走,有时止步赏景于途中。我让我的脚印留在这条路上,然后尘埃覆盖了她们或雨水洗刷了她们。
一路上我看见,河水的涟漪在灯光的温柔亲吻下更显妩媚,树木的叶子在晚风的轻抚下更显可爱。有时一路上很热闹,很多人在这河岸享受凉爽的风;有时一路上很寂静,除了雨水落在伞上后迸裂的笑声,很难寻得那些身影,如我举着伞走在河岸上的身影;有时路上有悠美的歌曲柯随
至于我漫步在河岸上,我能欣赏什么美景,我无所谓。因为我在走路时也用心去寻找路上的美丽,找到了我停下脚步欣赏;找不到我则在步伐的节奏下轻轻打捞往昔的故事,或甜蜜,或忧伤。雨绵细,风淅淅,我在雨中前行,行向家的方向,怀着一颗在微笑的心回家。
今天,我们不顾天气的阻挡,冒雨去了中山陵。
一路上,我们一直在听《明朝那些事》。忽然妈妈叫我们停下,向窗外看,哇,一棵棵笔直笔直的梧桐树耸立在道路两旁,巴掌大的树叶纵横交错,搭成了一条幽静的林荫小道。这时,雨越下越大,前路茫茫,我们在白色的雾中穿梭,有一种在仙境里的感觉。
终于到中山陵了。可是中山陵不让车进,要是平时也就罢了,不过谁愿意在雨天走那么远的路,享受雨的洗礼呢?让人家进去就是了嘛,既然你不给,我们可就要使花招了哦,于是,我们借着大雨的掩护,浑水摸鱼地溜了进去。
大雨一点也没有给我们面子,它依然我行我素、哗啦哗啦地下着,不但没小,反倒愈下愈大了。安放好车了以后,我们全副武装,人手一把伞,three,two,one,下车!开门、撑伞、关门这一系列动作几乎在一秒内完成,够迅速的吧。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祭堂前那一层层台阶,好高啊,听导游说,从下面看,那高高的陵墓似乎遥不可及,这是要经过努力才能成功的意思,而从上面往下看却只是一个个平台,它们的意思是革命事业的路还是很平坦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一个个像登山运动员一样,蹭蹭蹭地往上跑,哥哥跑得比兔子还快呢,呵呵。到了第五层,我们看见了两个大铜鼎,左边的已经破了,它是被日军的炮弹打破的,真可恶,幸好右边的完好无损。快要到祭堂的时候,我们在第七层看见了两只神气活现、惟妙惟肖的铜狮子,他们炯炯有神的眼睛了射出了不可抵挡的威严。
终于爬到顶了,我回头一看,青山在灰蒙蒙的天下面显得更加苍翠,这时候,山间升起了白雾,我觉得,这好像仙气,这些雾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它紧紧地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盯着它们,始终不肯离开,像深怕失去了它似的,直到它慢慢地飘远。
欣赏完那些了白茫茫的雾以后,我们进了祭堂,祭堂的前面有黄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的菊花,是人们拿来祭拜孙中山先生的。绕过花朵,我们看见了一座雕塑,孙中山先生抬头挺胸地坐在椅子上,眼睛直视着前方,他衣冠楚楚、精神抖擞,样子可精神了。祭堂内还有黑色的石柱,雕像背后有一扇门,它的里面有一个石棺,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在地下五米的地方,听妈妈说,这扇门以前是开着的,自从中山陵免费开放以后,它就关了起来,真遗憾啊,我们不能亲眼看到。
我们离开祭堂时,雾正在慢慢地散去,雨也停了,雨后天晴就能看见彩虹,虽然这次我们没有看见彩虹,但我们还是看见了另一番美景,这和下雨的时候又截然不同。天像被雨水清洗过了似的,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芳香,山从青色变成了翠绿,总之,湛蓝的天空下,博爱牌坊的蓝琉璃瓦成了绿油油的山中最醒目的颜色。
我们下台阶的时候就没有那么迅速了,因为我们要珍惜这么美丽的风景呀,我们一边慢慢地走下台阶,一边拿着相机咔嚓、咔嚓地照相,呵呵。我们完全没有了上来时的迫不及待,取而代之的是休闲,除了哥哥,他依然在那里上蹿下跳,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只是我一反平时小猴子的作风,乖乖地跟着妈妈和姐姐照相。
终于坐上车了,我和哥哥脱下已经湿透了的鞋子,用纸巾擦着小脚丫。这时候妈妈启动了车子,我们威威风风地开出了中山陵,我和哥哥又开始听起了《明朝那些事》。这个场景和我们来的时候一模一样,只不过我们去过了中山陵,我又一次地增长了自己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