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二

关于要一个微笑的作文

《关于要一个微笑的作文》【第一篇】

  这几天的阳光总是来的特别的早。

  同宿舍的都早早的跑到教室里学习去了,我看了看手里的时间,还有十五分钟,我极不情愿的从床上爬起来。这时我突然想起一句话来:有的人看时间不是为了起床,而是为了看还能睡多久。我承认,我是这种人。

  我的速度不快,因为我觉得上课前在教师里头坐着纯属挥霍青春,为这班主任没少教育我。

  没出意外的,我又踏着铃声跑进教室。老师还没到,我呼了口气。坐下后我什么都不干,就研究课本里面那少的可怜的图画,有时还能看着图片感叹几句。

  我的同桌听着我们那老师吐沫横飞﹑手舞足蹈地讲课,特认真。我突然有种想学习的冲动。

  太阳再次到来的时候,我醒了,给了它一个微笑,就从床上爬起来了。我学着舍友们的样子抱着书出去了。我觉得挺奇怪,她们怎么都这么看着我!

  我踏着碎了满地的阳光,蹦跶着进了教室,夹杂着我我梦想。我的梦想还在,可是它涨价了。

  我开始试着将我这滴水融进这片学习的海。我发自内心的觉得,特别困难。我想到了放弃,内心的那一丝丝的不甘让我继续拼搏,带着梦想去与困难厮杀。

  在我的旅途中,我正在拼搏!

高二:张晓茜

《关于椰子岛游记的作文》【第二篇】

  来海南旅游的人偶尔会听说过椰子岛,果真去游椰子岛的人大概不多。去是去了,走马观花似的溜一圈,看一看,或背朝大海或斜倚椰树,拍摄几张照片,以示纪念,算是到此一游了,便匆匆离去。而真正用心去感受椰子岛那份独有的椰海韵色,去体验岛上源远朴实的渔家风情,去寻找落日时分椰林泼染河水那种浪漫和温馨,这样的游人不说没有,真的有,也是寥寥无几。椰子岛位于海南陵水县境内,距县城五公里,是陵水河的入海口,其地理位置及自然风貌,与琼海万泉河入海口的博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舟车可往。别以为什么船都可行,这里走不得大船,小船也不是时刻都有。只有当清晨朝阳浮出海面,宛然月芽儿的赶海鱼船结对成双顺流而下,你只客气地招呼一声,渔民会停住浆,把船尾搁浅在沙滩上,示意你上船,不用你付钱,可让你一路欣赏水乡无边无际的椰林风光,走一程,看一程,满脑子构想着椰林的现在、将来和发生的故事,这么想着,就美滋滋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这样一个牵扯人的地方怎能不令我心驰神往。终于有了一次机会,我们随同省旅游局副局长陈耀等一行六人因公去了陵水。车进入陵水县城,已是下午二点,河面上见不着一只月芽儿般的渔民小船,乘船一路饱览椰林秀色神韵的最初愿望成为泡影,只得继续驱车前往。二十分钟后,车停在陵水河入海口,河水隔阻了通往椰子岛的途径。举目远眺,海天一色,椰子岛碧水环抱,树茂林翠,安详舒展,静静地俯卧在山、海、河水之间,好一处海上仙境。河中有几只荡漾的小船,渔民正忙着捕虾捞螺,我们喊来两只船,要求把我们送到对面的椰子岛。踏上小船,摇摇晃晃地很是有些担心,坐下来后,船立刻平稳了。浆声响起,河水被逐出两条白色波浪,小船拖拽着两条由深变浅次第荡开复又消失的水浪向前划去。眼前的河水蓦然开阔,渐渐地也就分辨不清哪是河水哪是大海。椰子岛南临碧波万顷的大海,东、西、北被绸缎一般的陵水河拥抱着、呵护着。如果说九曲十八弯的陵水河是一条蜿蜒伸展的巨龙,那么椰子岛恰似一棵翡翠般的绿色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南海之滨。

  弃船上岸,我们明显地感觉到热带丛林中清新潮湿的空气浸入肺腑,尽情呼吸着,仿佛进入一个天然氧仓,顿觉身心舒泰,舟车的疲倦荡然而去。所谓椰子岛,除开一些野生的热带花果和草本植物外,唯有高大的椰子树了。椰林深深,茂密幽静,进入林中,几乎看不见外面天地河海。这里的椰子树较之海南岛的其他地方的椰子树有些怪异,可谓神姿仙态,整个椰子岛很难找到几棵近似的椰树。有的状如原始森林的千年寿木。庄重古朴,或挺拔向上或斜逸而生;有的状如俊秀的舞女,时而弯腰曲膝,时而舒展四肢,迎者海风摇曳婀娜。有的椰树根须暴露,看上去顷刻要倒,你用手推去,却硕壮结实,坚不可摧。

  岛上基本保持了自然的生态环境,没有受到任何外来的污染和破坏,林中居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路,我们只得在椰树的缝隙间缓缓挪步。穿来绕去好长一段时间,才看见一位捡柴的村妇。她正弯腰下劲捆绑一堆干枯的树枝,同行的摄影记者把镜头对准了她。她大概是岛上的居民,对椰林中突然出现几个陌生人并不在意,目光与我们对视的那一刻,一双劳动的双手却没有停下来。当他发现带着长焦镜头的相机对准自己,霎时一阵惊慌,,她叽哩呱啦地讲几句我们听不懂的当地土话,马上用双手掩盖住自己变得灰白的脸。不知是担心自己打柴时神态欠佳不希望别人拍摄,还是弄不清直逼而来的相机是何物?岛上我所见到的唯一居民就这样不欢而别。

  我们在椰林中渐渐辨不出东南西北,一行人很快便走散,到了海边,只见陈耀副局长一人。面临潮起朝落的碧蓝大海,胸中忽然显得十分开阔,此时此刻,我们真的体悟到海的博大和精髓了。远处白矾点点,几叶渔舟在茫茫大海中飘移,像几制忙碌的海鸥,分辨不清它的航向。渔民虽说四海为家,但他们心目中真正的家还是海岸的这片热土上。走得再远也牵挂着家,如果一旦迷航了,发现了椰子岛,就可以找到归航的路。椰子岛,成了渔民们心中一座永恒的航标岛。

  椰子岛上的海浪也迥异于别处的海浪。有如天空的云彩,变幻莫测。湛蓝的海面上并非风平浪静,几道长长的银色的波浪由远及近,,转瞬又衍生成排列有序层层浪带汹涌而来,形成极为壮观的惊涛拍浪场面。再看时,巨浪退却了,扑入眼帘的是无数道烟花怒放似的银浪,层层叠叠,成群结队,象一群可爱的顽童,嘻嘻哈哈,毫无规则地撞击着海岸,着实蔚为壮观,令人击掌惊叹!与热闹的外海相比,连接着陵水河的内海则显得心平气和,像一位淳朴含情的白衣少女,羞答答地没有掀开自己神秘的面纱。这里滩宽沙细,风平浪静,是一处难觅的天然大浴场。几条渔船披着夕阳的余辉陆续划向岸边,三四个打鱼的汉子系好船,连忙剥光自己的衣服,没有避开我们,赤裸着古铜色的身子,扑通几声跳进水里,上演了一场天体浴。唯有此时,沉寂的内海里才奏起快乐的浪花,白衣少女也勇敢地撩开自己的面纱,露出一张可人的笑脸。她知道,男人也需要关怀,为了抚慰他们劳累的肌体,她只得暂时抛开某种理念,无私地释放自己的情爱。较之这张温柔可人的笑脸,双女石则显得沉重多了。远处迷朦的海天之间,隐约看见两尊天然合一的巨石。这就是双石女。目前尚没有找到这两块巨石的历史和有关传说,巨石不完全是为了历史和传说而活着,她的存在自有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当第一个发现双石女的时候,她们就这么紧紧相拥而立,任凭浪涛雷电击打千年,始终如一,没有分开。我想,对于那些丧失爱心,精神匮乏的人,亲临其境,去叩问一下双石女,心灵也会产生强烈的震撼。

  落日时分,我们登上东海岸一座古庙的平台,举目环顾,一条狭长的金色沙岸向远方延伸,分割了内海和外海。椰子岛霞光万道,陵水河波光闪烁,以及远处炊烟四起的村落,河水环绕的一处处迷蒙的椰林,层峦叠嶂,好一幅世外桃源的优美画卷!

  忽闻身后有人语,回头一看,是陈耀副局长一行有说有笑地走过来。原来他们刚从渔村返回,感觉甚好。返回的路上,大家都为之惊叹:在离陵水县城仅五公里,距中国最佳的热带滨海度假胜地三亚仅60多公里的椰子岛,有这么一片海岛自然生态保存完好、景观意境如此丰富的世外桃源!陈副局长说,这么好的地方,绝对不能兴师动众斥巨资大规模去开发,应该保持这里的原汁原味,只要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改善交通条件和兴建适量的服务设施,让游客住县城、玩椰子岛就足已。陈副局长表示,省旅游局和陵水县政府将连手负责椰子岛的开发,确保椰子岛成为海南岛东海岸黄金度假带上一棵璀璨的明珠。

  椰子岛,将不再寂寞。

《关于爷爷·爸爸·我·姑姑的作文》【第三篇】

  我与爷爷、爸爸漫步在街心花园,街心花园灯火四亮,犹如美中仙境。我们坐在灯光下,欣赏着美景,也不时回想以前的困苦的生活。

  爷爷说,他小时候没有电灯,晚上只能趴在微弱的马灯下读书、写字,因此,很多人的眼睛就在那时给失明了,幸好爷爷没有。他还说,由于贫穷,许多孩子都上不了学,只能羡慕那些财主的儿子们能去上学,而爷爷也只读了几年书,就被太祖父扯回了家,去放牛、种稻,还要每天喂家里的鸡、鸭、猪。真惨!

  爸爸仿佛身有感触,讲了他小时候的故事。

  原来,爸爸也只上了初二,由于家庭问题,爸爸被迫辍学回家,帮忙整理家中的一些事,也困此失去了大好春光。爸爸说,他小时候虽然比爷爷小时候好一些,但也不如

  现在,现在家家灯火通明,没有谁会因家庭问题而辍学。

  听了爷爷、爸爸的自述,我身感震动,原来,要想读书,以前是那么难!而现在呢?

  每个孩子读书的机会都很大,却有一部分厌烦读书,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读书的机会让给那些很想读书,却由于一些费用而只能眼巴巴盯着谈笑风生的学生们进入校门的穷孩子们呢!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我的姑姑。

  她那会儿上学时,家里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每天,她早上很早起来做早饭,吃完后便急匆匆跑步去上学;中午在学校吃饭;下午是最辛苦的,姑姑一边做饭,一边读书、写字、做家庭作业,而三个弟妹却在一边吵她。她只好背上背一个最小的,其他两个只好哄着他们。吃完饭后,她又背起书包跑去离家三百米远的学校上晚自习。

  由于家中有三个弟弟、妹妹,太祖母就反对啦!她竟把我姑姑捆在竹子上背孩子,幸好我奶奶赶来,解下绳子,把孩子拿开,让姑姑去上学,为此还与祖母吵了一顿。

  姑姑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努力学习的,但也被迫在读高二时辍学在家带孩子。都是那社会观念旧守的太祖母的错,当姑姑回家哭泣时,她还理直气壮地说:女孩读书有什么用?

  各位同学,听了我亲人的经历,是否有什么震动呢?好好珍惜现在的时间,努力学习吧!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