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二

关于心愿的作文

《关于心愿的作文》【第一篇】

  我们的距离太遥远,

  隔着万水千山。

  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无法陪伴在你身旁。

  穿越时空的思念,

  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

  我以蓝天为纸、海水为墨,

  写上祝你生日快乐,

  装进信封,

  托清风和云儿给你寄去。

  远方的你收到了吗?

  我有一个愿望,

  让幸福守护我们身旁,

  无论如何,

  也要想办法牵着你的手。

  当云儿停留在你的天空,

  等你收到祝福,

  却也和你长厢厮守。

  天黑总会有天亮,

  遥远也会变成零距离。

  今天,

  我在远方写下的祝福,

  是昨夜梦醒时分的心愿。

  我默默许下愿望,

  只要能与你执手,

  路再坎坷又何妨?

  我会一直等,

  等到爱你花季的暮年。

云南昭通巧家县巧家县第一中学高二:郭正府

《关于心韵有肆的作文》【第二篇】

  (一)

  梦里见他多少回

  多想与他相会

  如今他要路过我身边

  我却放弃了这次机会

  原来我爱的如此之深

  他不知道

  我不明白

  当他离我愈来愈近

  我才懂得你是我今生唯一的爱

  (二)

  好难过好难过

  我见不到你

  我多想抛弃一切

  只为了见你一面

  可现实中的我那么懦弱

  什么也不能为你做

  哪怕是说我爱你都要纠结半天

  可是我真的好喜欢你

  真的我不骗你

  我只骗我自己

  骗自己说

  一切都会过去

  一切都会有下次

  说你走了还会再来

  骗自己说不会难过

  不会再想你

  (三)

  他们都好喜欢你

  只是没我那么深

  天快黑了

  你要来了

  他们等着

  我放弃了

  我说如果真的喜欢他

  就让他多一点呼吸的空隙

  他们若有所思的点头

  只有我知道那是骗自己的借口

  (四)

  如果你不曾接近

  我就没那么痛心

  如果遇见你在无人的角落

  我就能仔细的端详你

  即使我不敢和你说一句话

  讲一个字

  但依然感激上苍

  让我和你曾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

高二:徐琪琪

《关于心在,责任便在的作文》【第三篇】

  有些看不见的手,如悠悠的风,吹绿了山,吹红了花,吹醒了整个国家。

  题记

  每个人的身份职责都是不同的,人们挑起责任的担子,心系家庭,心系国家,履行自己的职责,心在,责任便在,风景就在

  心系学习,责任便在,风景就在学习。

  21世纪,大多数人都读了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学习,不是口头念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行,必须要做出行动。读高中无非是考大学,除了学习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如果读高中只是为了一张毕业证,而每天无所事事,讲话吃东西睡,这无疑是猪。我们是有思想力的人,学生是要有所作为的,我们要记得自己的身份与责任,要扛起责任的担子,努力学习,走出小山村,到大城市有所作为。心系学习,责任便在学习,风景就在学习,学习成绩才会好,才会有所作为。

  心系家庭,责任便在,风景就在家庭。

  家的核心是父母,家的支柱是父亲,每个家庭亦如此。我们的父母不管在外多苦多累,回到家脸上都是带着笑容的,不会去抱怨什么。每到春节期间,电视上就会报道一些关于农民工的新闻,许多人都坚守自己的岗位,不能回家过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交通警察,他说:我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因为人们需要我,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心系父母与孩子的确如此,不管人在哪,只要心系家庭就行。如果每个家庭的父亲天天在外打牌赌钱,在外杀人放火,那么这个家庭会好吗?可想而知,既对自己不好也对家庭不好。父亲牵系着自己的家如同游子思故乡一般,心系家庭,便能时刻记得自己的责任,家庭才会更和睦更欢乐。

  心系国家,责任便在,风景就在国家。

  国不可无君,这是自然的,国家主席看似高高在上,却不知他肩上扛着多么沉重的担子,每天这个国家跑那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友好合作,他放下身段,考察民情,关注民生,时刻在不停地忙着。如果他像商朝时纣王那般沉迷美色,无所事事,那么中国会变成怎样?可想而知,中国则不会像现在这样繁荣,主席心系人民,心系国家,时时刻刻记得自己的身份,记得自己的责任,想着如何改善人民生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想着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等,心系国家,责任便在国家,风景就在国家,国家也会繁荣昌盛。

  无论我们的身份是什么,身在何处,心在哪里,责任便在哪,要始终扛起责任的担子,不忘自己的职责,心系学习,心系家庭,心系国家风景便在学习,家庭,国家

高二:邹煌煌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