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可以用心来看这个世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来感受这世界的美丽,如果你同时给两个人说同一个事情,他们给你的答案是不同的,还可能会因为答案不同还会争辩起来,你无法来改变每个人的想法,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是不一样的。 我在做试卷的时候,碰到了一道阅读理解题,文中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上面印着一个小人在跑步图画,这个小人是一个京字,可是我怎么看都不像一个京字,我觉得像一个文字,我就在题上写上了:酷似文字,我写完了卷子就给爸爸检查了,这一检查就引起了我和爸爸的愤怒争吵。 爸爸检查到了阅读理解题,爸爸愤怒的说:文中明明写的是酷似一个京字,你给改成了文字,我争辩的说:可是这个会徽上面印的小人就是像一个文字,我和爸爸争辩着,谁都不肯让步,我们吵得不可开交,就像火山爆发一样,我和爸爸都坚持着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答案不同,就会争辩直到有一个正确的答案,爸爸让我改过来,我只好老实的改过来,第二天,老师给我们讲的时候,竟然真的是京字,我觉得昨晚上不应该跟爸爸争吵,原来爸爸的答案是正确的,我应该跟爸爸说:对不起!以后再也不惹爸爸生气了。 人和人的想法是不同的,就是因为想法不同才会引起很多争辩,就是因为有了争辩,才能让让正确的答案会清晰,有了争辩才会让你对正确的答案有印象,这样下次就不会再有错误了。
春天来了请别忧伤,
就让这里温柔的春风让我们沉醉不能醒来。
爱这个茫茫的世界,你也许只是遥远的地方,未知的云彩,
我一个人在草丛里张望,想看到你寂寞的模样。
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当你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去拜读这篇神的思想吧!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这位智着,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每次看他的书都是一种震撼,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原来一个人的生活这里是这样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许吧。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他提倡俭朴生活,并不是让我们要粗茶淡饭或是节衣缩食,而是想要让我们多听听新的节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只是孤独,恬静,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
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
去拜读这本心灵的教科书吧!它会让你不虚此行。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