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二

关于夏夜的街道的作文

《关于夏夜的街道的作文》【第一篇】

  你别看街道普普通通的,可它很有用。街道两旁茂密的大树吸收了飞舞的灰尘和来往车辆的噪音,人们走在上面感觉清爽舒畅。

  其实街道也很美。

  夕阳西下,一片片红晕透过斑斑驳驳的树叶撒落在行人们的肩上,小脚丫上。行人们笑盈盈地抬头仰望,太阳还没下山,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在微风中笑容可掬地飘浮着、摇荡着。放眼远望,一排排勒杜鹃金光闪闪,娇艳欲滴。路旁的小溪在行人们的脚下向前延伸。桥墩下的溪水好像被玫瑰汁浸染过,煞是好看,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诗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夜幕降临,街头霓红闪烁,人来人住。太阳下山回家了,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浅红,天快黑了。一阵凉风习习,吹拂着行人们工作了一天但不显得倦怠的脸庞。溪水哗哗地流淌着,似乎在演奏一支欢快的下班舞曲。

  夜色加浓,星星点点的街灯亮了起来。家家户户的窗前,灯火通明,一盏盏照明灯,随着傍晚的钟声也次第亮了起来。那一片片灯光,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我踏着平整的水泥路,背靠着路旁的“小卫士”,望着这夏夜的街道,心里有说不出的愉悦和自豪。

《关于夏夜的作文》【第二篇】

  夜,静静地拉下了帷幕,带去了最后一丝晚霞。今年的夏天特别闷热,任晚风一个劲地吹,也带不走身上的热气。

  我约哥哥一起上屋顶去纳凉。哥哥爽快的答应了,我两人带上草席,在屋顶上找了一个较凉快的地方,把草席铺上,赤裸的上身享受着夜的温柔。

  轻轻地闭上双眼,呼吸着这静夜与众不同的味道,细细品尝,清清凉凉。晚风轻轻地吹拂,如一条水丝带似的,拂过身体的每一处,把残留在身上的热气带走,留下了点点清爽,又如滴滴冰水在流动,清新,自然。把自己放在浩茫的星空,思绪随着轻扬的晚风飘荡在静谧的夜空。伸出双手,想挽住醉人的晚风,瞬间他又从我的指缝之间穿过,他是那么的轻盈,矫捷,流畅。醉,我已沉醉在这迷人的夏夜中,现在心中只有对这夜天使的赞美了,心静如止水。

  睁开迷茫的双眼,刹那间,月女神的光辉溢满双眼。曾使多少名人,多少雅士为之倾倒,为之讴歌颂美;使多少红颜,多少伊人消得憔悴;又使多少爱国名臣,多少戍守边疆的将士黯然泪下。

  纯洁的你,神圣的你。看遍上下五千年,走遍山山水水,你的足迹留在每一角落。你的美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虽然曾有几多人为你写下了多少诗篇,但是他们的字句却不能把你那纯洁,高雅呈现出来。繁星因为你而闪烁,因为你而围绕,也是因为你而点缀在夜空。

  打开手机上的音乐,轻快的旋律,优美的歌声,伴随着晚风,和者清风跳着舞,与清风手牵着手,踏着迷人的舞步,为这可人的夏夜狂欢。

  一颗流星在瞬间吸引了我,划过的天边,留下的魅影,稍纵即逝的光辉。夜空,繁星如发光的水珠静静地撒在黑布上,晶莹剔透。

  原来身边的一切都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只是我们缺乏发现的眼光。难道不是吗?

《关于夏夜的作文》【第三篇】

  大凡北方人都比较喜欢夏天。寒冷的冬季便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期盼。

  在一缕缕月光的关照中,一棵拥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老槐树下,总是围绕着那么一群安享天年的老人。他们做在马扎上或半躺在摇椅里,手中老旧的芭蕉扇不停歇的摇晃。看着自己的孙子们环绕身旁,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老人们谈论着,说他们下乡那会儿的故事、聊他们年轻时的风采、吹嘘着儿女们的孝顺与本事、数落一生的快乐与辛酸。

  围绕在爷爷身边的孩子们奋力抢下爷爷的摇椅,半骑在上面,晃动着,抬着头。寻找着传说中的北斗七星、北极星。清澈的眼神中充满着向往。

  长大后,我要到月亮上去!我会比杨利伟叔叔还要伟大从孩子群中传来稚嫩的声音。那鼓鼓的脸蛋,圆圆的眼睛似乎在诉说着他们伟大的志向,让人忍不住的相信他们会成功的。

  爷爷笑着停下嘴里的活计,将孩子从摇椅里抱下,放在怀里。一起抬着头,饱经沧桑的手指圆滑如葱的手指一起指着天上的星星,说天上的趣闻,讲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抑或静静地听孩子们说伙伴的快乐,讲自己的志向,默默为他们加油。

  偶尔从人缝中传来的低笑声,流露着充实满足与对未来的向往。在这一刻,今晚的幸福属于他们,属于这些走过来的老人与将要前进的孩子。

  迈着轻碎的步子,微微轻风滑过树梢,哗哗作响,犹如流水。路过老人的充实与孩子的理想,心田稍动,夏夜的完美,毫无瑕疵的美。夏天的夜晚,温情的滞留地,让人体悟何为爱?凉爽的夜晚让人忍不住的敞开早已关闭的心灵,去感受夜的风,夜的静,那荡满幸福与甜蜜的夜晚。

  几分的酣醉,带着微笑。柔美的月色,斜影平铺。用感动与朝拜的心体会,感受夏夜的完美,喧闹后的归属,那一刻轻盈的心,随风摇曳。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