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当你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去拜读这篇神的思想吧!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这位智着,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每次看他的书都是一种震撼,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原来一个人的生活这里是这样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许吧。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他提倡俭朴生活,并不是让我们要粗茶淡饭或是节衣缩食,而是想要让我们多听听新的节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只是孤独,恬静,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
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
去拜读这本心灵的教科书吧!它会让你不虚此行。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度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怎么梯田不见了,多了几家饭店,坐在里面看着西洋片,几只水牛,却变成画,挂在墙壁上,象征人民蒸蒸日上,一堆游客,偶尔想看看窗外的观光景点,但却看到比你住得更高一层的饭店。
题记
周杰伦的《梯田》,飘逸流畅的说唱,深沉委婉的抒情,哀伤的基调托起了高潮的呐喊,写满了愤慨和痛诉,唱出了人类所忽略的记忆,唤起了我心中被世俗尘封已久的那片神圣。
待哺的雏鸟注视天空,那深邃的蓝天和强烈的风于它是一种渴望,渴望着飞翔。终于羽翼丰满了,振翅一跃的那刻,苦苦等待终于到头了,蓝天,你是我的,为了你,我义无返顾。小时候的我如这样一只雏鸟,梦想着长大能逃离那穷苦不堪的村庄。
如今,在城镇过得颇为滋润,似无缺无憾,然而总会在某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倚窗仰望黑幕中那灰黄的月亮,似乎想寻找点什么过去的存在。月色下,是明晃晃的不夜城之光。
月亮从天宇撒下的银白,有一丝冰凉,我顾影自怜,猛一个寒颤,心头也一震,那些岁月里的细枝末节拼凑成一幅娉婷的画面和跳动的音符,向我蹒跚走来,摇摇欲坠。
那些关于我过去的回忆,轻飘的游弋在灯红酒绿间,轻飘得一阵车水马龙后就会烟消云散。我竭力排除杂念,保持思绪。
群山怀抱,绿林叠嶂,一条明澈的小溪淙淙流过一个稻田与农家相傍的山峦。被烟熏得稍微发黑的黄泥墙,青褐的瓦片,那是一个个瓦房最古老的构建,朴素地存在着。
走进屋内,扑鼻的是古质的香。蓦地起风,进而每一个瓦房上静静上升的烟轻轻摇曳,摇曳得飘化绝美,变成丝丝缕缕。叮的一声,清脆悦耳,似大漠中的一棵枯草,似微笑着流下的一滴泪珠,摄人心魂。不由自主地抬头,又一声咚,继续拨弄未及平息的神经。然后扑向地面下密密麻麻的雨,撞击在不同的瓦片上发出不同的声音,似一个庞大的乐队,气贯长虹得宣明它的存在,想把整个房顶掀掉。方才鸡犬相闻的意趣,顷刻已被吞并,但其给人的感觉却与所谓的噪音大相径庭。大珠小珠落玉盘,无节奏可言,却喜欢这无节奏的韵律;声势浩荡,掩盖了一切声音,天上人间,只剩下瓦片叮咚统一的宁定。
雨声,是雨从天上落下打击在物体上发出的声音的统一定论。当它跌落在瓦片上,究其因不如暂时叫为瓦声吧。
瓦声,是最宁静的声音,是最含感染力的声音,也是最使人寂寞的声音。淅沥的雨撒下,一切都将停止,小鸟从枝头消失,落在浓荫下,田间地头的农人把锄头放下,回到屋内。在瓦声演奏的这段时间,除了雨,大伙都去休憩罢,且听这瓦声响得精致,舒缓一下心灵的疲惫;在瓦声演奏的这段时间,人们围坐火炉拉家常,几乎都不会拌嘴;在瓦声演奏的这段时间,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瓦声演奏的这段时间,挑灯作文,文字也变得滋润温藉。
一眼万年回到现在,同样的下着雨,大雨同样的声势夺人,却乏味至级。那是钢筋混泥土呆滞的傻笑,那是名车顶棚刻薄的嘲弄,那是怎么也停不下,压不住的闹事喧嚣。失去了瓦声的雨,不再欢快愉悦;失去了瓦声的雨,不再充满诗意;失去了瓦声的雨,不再让人寂寞得思念故人;失去了瓦声的雨,是哭诉的无奈。
多年后还想回到曾经背离的家乡,找回那残存的感触。在丛林里把厚积的树叶踏得声碎;在清晨的山冈,把积蓄的情绪喊得彻底。却满腹遗憾。蝉鸣,那催眠一切的长曲;蛙声,那演奏到天明的夜曲;稻香,那大米之前的香味。在惶惶不可终日的城市化进程中快速地倒退。人类和人类的一切副产品,最后的最后,肉体死去,建筑成残败的废墟,一切的一切,都将皈依为一阵风,一场雨,一把泥。为何要发展?这种哲学太有深度,琢磨不透。
一幢摩天大厦的落成,给人泪流满面的欣慰。一些暮年之人,在夕阳残照中冷眼旁观这些云卷云舒,若有所思,忘情处,滑下两行老泪,风烛残年的情怀随风飘散,随夕阳下沉。
前进中,我们一路高歌,歌唱美好的未来,畅想明天会更好。旖旎的过去,在庆功宴的歌舞升平中变得缥缈如纱,却忍气吞声,无可奈何。无奈的过去,却正被飞扬的尘土,滚滚的红尘所模糊。模糊的过去,却挂着千年不枯的嗔怒与惆怅,回味着过去的美好。
有一种模糊的过去叫瓦声。
广西省河池市宜州一中高二:李武宇
吴音清韵软,水苍橹声柔。伴着纤纤细雨,悉松微尘,青石瓦上留下步步脚印。那巷的深处,有着一座回忆的城。
也是这样的雨季,也是这样的青石瓦片,寂寂尘土覆于瓦下,路已泥泞。轻轻的风吹来轻轻的思念,淡薄的雨忽而那般深沉,风雨中红色自行车,我在后面,奶奶在前面。那是怎样的一条上坡路,路边随意摆放着几片青瓦,盛着浅浅的尘水。两排白杨微微弯起身躯,我在后面,奶奶在前面。一块泥坑,一个打滑,我在上面,奶奶在下面。身下青瓦,染成自行车的颜色。
风愈加地猛烈,雨还在唰唰的下着,混合着我的泪水,眼前一片模糊,寂静了,无声的相望。白杨下,那身躯愈加地弯了。瓦下的尘,渐渐沾上了一层亲情的模样。
我是怎么样的想念你,我是怎样的想念你并且梦见你,我是怎样的因为太过想念你而梦也梦不到你。这么多年过去,不知道你在那儿还好吗?我多么想让你知道,有那么一个愧疚的孩子,独自在心中把你想了千遍万遍,泪水已经不算什么了,酸楚依旧萦绕。过去的伤痛无法挽回,正如瓦下的尘,久久停留,遇见风,就化作风中一颗埃尘,遇见雨,就独自搁下一浅尘水。静静回味。
徐州市第三十六中高二:肖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