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二

关于人际泡沫的作文

《关于人际泡沫的作文》【第一篇】

  诚信渐渐退出生活舞台,由利益去主宰,希望我们能尽力去挽回那些力所能及的爱题记

  几近黄昏的傍晚,我独上高楼,以一轮红日作伴,和飘去的云儿共舞。

  看着世界如此繁华,我置身于茫茫人海,好景无心欣赏,万般思绪却涌上心头。

  在这个以经济和利益为核心的时代,在这个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曾经单纯的情感又哪儿还有立足之地。或许我们的电话簿已经是饱和状态:同学的、老师的、家人的、同事的、朋友的等等,但在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又能从中找出几个人去诉说,诉说那些久藏在我们心底的小秘密。

  生活中,很多时候大街小巷都是三五成群的朋友,或许我们从没有感到孤独。那是因为我们都在欺骗自己,告诉自己很快乐、很幸福。世界原本很美丽,却被人类的勾心斗角所玷污。我不敢否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真感情,我也不敢否认世界的冷漠。那些我们所谓的温暖,大多是温暖我们的外表,使我们暂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而与我们的心却失之交臂,它永远只能够被冷漠、被隔离、被藏在温热的人体里。

  这个世界怎样真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吗?我们的心态好了,人与人之间是不是就不会斤斤计较,就不会望利济私。不是的,人们永远都有一颗不可泯灭的心,那颗心永远向着自己。但像宇宙中太阳一般的那些默默为人类辛勤付出的人类精灵除外,可他们在世界几十亿人中却屈指可数。

  当代的人际泡沫和金融危机类似,但它却比金融危机更为可怕。它侵蚀的是维护人类和谐生存的真实情感。

  诚信渐渐退出生活舞台,希望我们能尽力去挽回那些力所能及的美丽。

  《人际泡沫》随文赠言:【面对诚信渐渐瘫痪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那么可怕。我无法改变藏在利益背后的恐惧,只愿人类一切静好。】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一中郭正府

云南昭通巧家县巧家县第一中学高二:郭正府

《关于人间悲剧的作文》【第二篇】

  最近拜读了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一个问题随之紧紧萦绕于心:试想要是将这部着作按戏剧的分类来把它归类,那么它属于哪一类别?喜剧、悲剧、正剧,抑或是闹剧?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一段时间。或许巴尔扎克将它放入《人间喜剧》中有他自己的意图吧,但我却认为《欧也妮?葛朗台》应归入悲剧。一部欧也妮的悲剧,甚至当时社会的悲剧。

  欧也妮出生于古老的索漠城,父亲葛朗台是城中的首富一个贪婪、吝啬的老箍桶匠。或许大多数人以为欧也妮在富裕的家庭环境中肯定会幸福成长,然而幸运总是爱捉弄人,她与母亲在破屋的窗台下渡过了二十多个春秋。饮食、生活用具等等都要经过葛朗台亲手处理调配,直到他那抠门的病态心理得到满足,甚至家中连一根白蜡烛都不许使用。

  惶恐。受惊。担心。欧也妮与母亲在这种恐惧下捱过了一个又一个年头。不可相信吧,但这种修道院般的囚徒般的生活又的的确确发生在这个富家小姐身上。这是何等的矛盾、何种的惨淡啊!

  欧也妮的一生都带着浓浓的悲剧化色彩,自然也包括她这纯情少女所幻想期待的婚姻。查理初入欧也妮的视野时,确实让她感受到了短晢幸福,让她在生活沙漠中遇到了滋润的绿洲。她尽心帮助他,爱护他,甚至恳求他收下她所有的积蓄,作为事业开端的资本。接着一个个恶运接蹱而来。先是葛朗台为了那约六千法郎的金币和欧也妮闹翻,并将只提供面包和水把她关在屋里作为报复。然后是母亲不堪虐待日渐憔悴而一命呜呼。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她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啊,毕竟刀是正处在年少青春的花季少女啊!她那脆弱的心灵将如何承受。最终是她那对金钱抱以狂热之心的父亲的猝死,欧也妮顿时陷入了举目无亲的灰暗生活,而支持她活下去的就是对查理的爱与期待。然而在巴尔扎克笔下,欧也妮注定是个悲剧人物。最终世界冠军赤了侯爵称号抛弃了她,她自己也在神父的劝说下,进入了无爱的婚姻,嫁给了一位仅仅一直觊觎着她万贯家财的有经验的男人。她变穷了,穷得只有大量的金钱而已。这样一场没有毒药、没有短剑、没有流血的资产阶级悲剧结束了。但巴尔扎克描写的这场悲剧比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更残忍更贪婪。世俗之人卑劣地工于心计的谋划和心地纯洁、率真浪漫的女性虚幻理想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巴尔扎克之笔终于如愿地征服了世界,并栩栩如生地描绘出那丑恶时代的浮世图。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我脑子里久久回荡地这句话,终究不肯散去。欧也妮错了吗?难道她错在拥有一个醉心于财产积累且残酷无情的父亲?还是错在处于那个金钱利益祼露于人前的时代?

《关于人间词话话人间的作文》【第三篇】

人间词话话人间

  人间词话,话尽人间。初读这本书,我时时刻刻会想起林徽因的那一本《人间四月天》,无从理解为什么我把这两本书联系到了一起,后来发现,是因为人间这两个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诗人气质与对美的欣赏,在人间,可望见四月天,亦可话词。

  不同于民国胡适鲁迅等人,为中华革命维新书白话之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语言是传统的,是一个晚清大学士所热忱的古文。而他对诗词的赏鉴与评判,却大异于以往的作家,欣赏家,批评家。他是晚清学者,那样一个动荡而充满变数的年代,王国维接受了西方美学与哲学的观点,杂糅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幽美清丽。从此理想与现实,虚无与富有,荒芜与壮美,在他笔下迤逦游走,栩栩如生。

  翻开此书,被开头三句论断震慑了: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从迷惘,到不悔,至回首,那是最美好的场景,灯火阑珊之下,他的境界从不止于秦淮河上灯影桨声,风花雪月。

  王国维论词以境界为上: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于是骈文股诗皆不入其眼,以其所见真,探所知者深。他在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下评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无不表现出理性思考与对诗词感悟上深刻而完美的结合。

  王国维重境界,重真,重自然:借不予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作者也。如晏殊之词,独上高楼尽,唯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潇潇,天气之凉怎能比上相思之苦,预言还罢,更无人听,一切在无可奈何中变得更加无可奈何。

  王国维亦在书中说到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也是一种对物对世界的观念与态度,何者为我,何者不为我,何者皆为我。有歌待和,谁能和便和,无人和奈何,是他的赤子之心,也是他的无拘无束,更是他陶醉于哲学世界之时独特的精神气质,鲜明的中国哲人情怀深思熟虑之后的海纳百川。

  《人间词话》中,傲身独立着一位冯延巳,他于政治上平庸荒唐,为人奸佞险诈,若说言过其实,实则确也如此,而王国维却独爱他一手美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评之冯延巳之词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如果可以这样说,这便是大儒的无拘,无畏他是怎样的奸诈荒唐,然其独造清语,别洞房洒筳之风,于摄魂处挥写词语,细描微光;这便是艺术上的无束,纵旁人不解,更多讽笑,依旧兴奋地作评于敞衫阔卧,于无人处写下的细雨湿流光的疏散闳约。他睁着一只眼睛读诗,闭着一只眼睛看历史,将爱及温和的嘲讽用来解放,又用玩世不恭的人文情怀和慈和宽容的款款目光注视,远望。

  于是一部充满着诗人气质,哲人思想,侠者潇洒的挥毫快意之作,诞生了。

高二:陈雨晴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