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寂寥黄昏,掩去了日光的明媚。
都说秋水无尘,秋云无心,这个季节的山河盛世,应该沉静无言。
秋荷尚在,自是落尽芳华。
亦无须去拾得残败之风景,故时光仍旧骄傲地流淌。
始终相信,万物的存在,都带着使命,无论起落,都有其自身之风骨。
世事既有定数,更应当从容度日,与山水共清欢。
高二:天国乐手
课堂上我们得出结论,《秋水》反映了河伯这个人见识短浅等性格缺点。但是我认为它作为一篇寓言,它含有博大的道家思想。它的光辉不仅在文,还在思。下面是我思考的庄子在《秋水》表达的几点意思,与君笑纳。
三种境界
《秋水》讲述了河伯自认为黄河最美,但看到大海后自知短浅的故事。我认为庄子借用黄河和大海喻指三种境界。地,天,心三界。论宽广,地不如天宽,但天又比不上心自由。河伯之所以会自满,只因他只看到天(黄河)比地(小溪)宽,但不知心(大海)远。
庄子认为心是最自由的,它具有超越性,超越于万物,摆脱了宇(时间)宙(空间)的束缚,也就是无限。大海是心的境界,而小溪是地黄河是天。其中,地天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而心的境界只有少数生人才能达到的了。庄子向往这个境界,他其实也已达到。现在人们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意思也差不多吧。
两种存在
除三种存在外,庄子还借用黄河和大海还说明了两种存在,即相对存在和究竟存在(相对真实和究竟真实)。我们要主义以个细节。河是水,它会流动。比如小河汇入黄河,黄河注入大海。也就是说我们讲小河美,黄河美时,它们已经变了,它也许还是美的,但是它们的美已经与我们赞美它们时不同了。因为它们会流动,它们的内部在一直发生变化。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变化,因为它是以种动态的平衡。它们一直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它们的美也是以个动态的美。这就是相对真实。永远恒一的美在自然界中是找不到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万物都是不真实的。那么有没有究竟真实的事物呢,有的,庄子说的是海(道),就是道,只有道是究竟存在即永恒,而其它一切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都处于变化之中。就向黄河终究要注入大海,而大海不会复返黄河一样。
对儒家的讽刺
《秋水》中河伯说过,他曾听人小看孔子的见闻,当时他不相信。从中可以看出:1:河伯开始不相信说明儒家在当时是有一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这和历史上战国时儒墨是显学不矛盾;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在庄子心中地位并不高。我想在这里庄子借河伯之口是想说明他的治国主张。即无为。其实诸子百家公认无为而治是治国的最高境界。无为废,有仁;仁废,有义;义废,有礼:礼废,再法;法废,整个社会就会万劫不复。无为仁义礼法,是境界慢慢堕落的。打个比方,只有在鞋不合脚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到你穿着鞋。如果鞋很舒适,那么走起路来就像鞋不存在一样。表面上是什么也不做,实际是好到一种程度的表现。老庄担心的是,人们只注重表面时候得那个礼节和忽略了仁义的本身,并不是不要仁义。从历史的角度看,道家的担心不是多此以举,在后世果然得到了验证。
道与儒
说到底,儒家强调人的社会性,要求等级和规范。而道家强调人的自然性,到达了以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境界。儒家讲究入世,道家是出世。既然如此,如果说道家代表虚无,那么建立在自然基础上并发展的社会也上虚无吗?那么代表社会的儒家也是虚无吗?而且道家提出道这个信仰和前提,是想让一个人有所敬畏,敬畏自然。那么自然也是虚无的吗?这显然不成立。所以我不认为道家是虚无主义,老庄是悲悯地思考着我们终极关怀的哲人。
哀秋又是一个秋,凄凉的秋。秋,是否也会有自己的哀叹呢?我不喜欢这个季节,单调的让人难受,单调的让人睡不着,恨不得骂他一句;秋天,你怎么还不走?不像春天,寒风中成长着令人怜爱的生机;不像夏天,绿油油的耀人的眼;更不像冬天,一群人裹得像个企鹅似的在雪地里摇摇晃晃得走。而秋呢?除了满地的树叶,光秃秃的树干,还有什么呢?最令我气恼的,还不是这个,是秋天的被窝。秋天的被窝已经像冬天一样有点凉了,但还不至于像冬天一样哆哆嗦嗦的进被窝,靠体温就很快暖和了。这个时候,盖夏天的被子有些凉,盖冬天的被子却捂了一身臭汗,迫于无奈,我只好盖着冬天的被子把脚伸出来,可是还是经常翻来覆去睡不着。我甚至怀疑过自己,像崔永元那样抑郁了。翻开历史的书卷,跟我有同感的人还真不少,大多是文人,还有不少大家。不过他们好像不是睡眠的问题,而是托物言志。这个秋天还真是可怜,那些落魄的书生、士人把一肚子苦水都吐到他脸上,完完全全把秋天当成了扫把星。也怪封建统治者把考试设置在了秋天,让秋天比窦娥还冤。他说什么了吗,他做什么了吗?那些没有胆量的儒生,没本事去向天子发火,却肆无忌惮的骑在秋的头上,一味的指责他。秋没有像冬天一样发脾气,把一个个之乎者也的书生冻得哆哆嗦嗦的写不出字来,坏笑着说:你骂我啊,尽情的骂,你不是要金榜题名吗,我让你练字都写不出来!秋不会的,秋是最善良的季节。秋的确是最善良的季节,她总是默默地承受这一切。像一位受尽婆婆欺凌的媳妇,默默的流泪,默默地耕织,默默的忍受着。他来的时候,带来的是收获和果实;他走的时候,带走的是凡夫俗子的非议和唾沫。他让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喜笑颜开,他让顽皮的孩子踩着枯叶嘎吱嘎吱快乐地跑,他让遭受挫折的读书人有了发泄的机会。我言秋日胜春朝,秋是最好的季节,没有去刻意炫耀,也没有去乱发脾气,只会默默的付出,默默地奉献。走出门去,大吸一口秋天特有的凉丝丝的空气,看披着白霜的树木和一池姿态各异的残荷。秋很美,他的勤劳掩盖了她的风韵,精妙世无双,她的美,毫不亚于花枝招展的春。反而更多了几分朴素,几分淡雅。走出门去,你会发现:秋,也别有一番风韵。转眼又到秋天,不知道今天的她会不会有泪痕?
高二:纪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