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母亲对年幼儿子的疼爱,才有孟母三迁的智慧与决心;是叔侄两人的自幼相守,相依为命,才有韩愈对早夭的侄儿十二郎悲怆呼号,痛彻心扉;是兄弟手足情深,惺惺相惜,才有苏轼对子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是妻子董翠婷对瞎子丈夫的怜惜,才有阿炳《二泉映月》优美旋律的传扬-----这就是亲情,它无需信誓旦旦,但它韧如丝坚如磐,是每个人一辈子的守候;它不需轰轰烈烈,但它润物无声,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它也无需纸载笔记,但它却无处不在,代代相传,亘古未绝。
因为,世间情种种,最美不过血脉亲情。
亲情,是母亲焦灼的目光,柔情的呼唤,它可使生命重生。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史铁生,21岁,在他正狂妄的年纪,双腿残疾,脾气暴怒无常。而多病的母亲就理所当然的成他的出气筒。砸玻璃窗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狠捶残腿时,母亲就拼命抱住儿子咱娘儿俩要好好儿活;离家出走以折磨自己时,母亲不顾肝痛到处呼唤寻找-----
是这位母亲用她男人般都难以企及的坚韧、终于让儿子明白了一个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用她万般的柔情与温暖的怀抱帮儿子迈过他人生中最难迈过的坎。幸甚至哉,史铁生能拥有这样的母亲。其实,这样的母亲,在我们的周围何止一个两个?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随意践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亲情,是父亲默默的陪伴,无悔的付出,是对民族美德的传承。
黄舸,一个生命纪录被确诊只有18岁的男孩,他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在他生命将要结束前,能够向曾帮过他的好心人说句谢谢,并送上一束鲜花。他的父亲,一个老实忠厚不多言的人,什么也没多说,就驾起他的那辆三轮摩托车开始了父子俩的感恩之旅。行程1。3万公里,走了82个城市,感谢30多位恩人。谁都知道,疾病早就剥夺了黄舸站或坐的能力,这一路的风风雨雨,这位饱经沧桑的父亲该要付出多大的艰辛!
黄舸比专家预计的多活出了2年,这原因除了黄舸的乐观坚强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点亮了儿子人生不灭的灯,同时,他也拨亮了全国人心中日渐暗淡的感恩之灯。如果我们生活里每一个脆弱的生命都能遇上一个默默支持无悔付出的父亲,那我们夫复何求?还有什么理由不尽可能地活出生命的精彩?
亲情,是哥哥稳实的肩膀,儿子勇敢的担当,是不屈的脊梁,是对自强自立的最完美的注解。
父亲疯了,并把妹妹摔死了,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个捡来的婴儿,母亲因受不了这种生活,离家出走了-----而这个家庭的一切负担就像泰山一样压在这个年仅13岁的男孩身上。他什么活都干,什么苦,他都吃,什么痛,他都忍。可以说是瞬间,生活逼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个男子汉就是04年感动中国的男孩子洪战辉。
他面对巨大的困难时,对生病父亲,他在尽孝;面对离家出走的母亲,他报以谅解;面对年幼的弟弟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妹,他尽的是责任;面对自己,他选择了奋斗和抗争。是这份他人不可替代的亲情给了这个小男孩排除万难的勇气和力量。是他对这份亲情艰难而全力的守护,使这个多难的家庭走过了无数坎坷,过上了阳光明媚的生活。假如当代的青年都能如洪战辉为家人为自己为社会尽一份该尽或能尽的责任,都有一定的担当,那我们的生活里何来盼救情结、何来啃老丛生?
亲情就是这样,没有杂质,没有距离,没有虚伪,仅仅是相通的血脉彼此间的关心与付出。它美在无悔无怨的奉献,如史铁生的母亲、暴走妈妈陈玉蓉;它美在义无反顾的理解与支持,如黄舸的父亲、六朝神枪后王义夫的妻子张秋萍;它美在自强自立,美在勇敢担当,如洪战辉、高位截瘫的桑兰-----
正是这些无数平凡的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女儿,在平凡的生活中,在小灾大难中的无怨无悔,坚韧包容;不离不弃,相知相守;自强自立,敢于担当才蔚为我们中华民族壮大的精神火种,我们才在亲人的眼中看到了温暖,感到人间的美好,并时刻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有了这份牢不可破的亲情的维系,我们中国的巍巍大厦才永远屹立不倒,我们中华民簇才永寿恒昌。
小时候的我得了一种莫名的病,所以卧病在床的时候多,出远门问病求医的时候多,到大队的医院拿药打针的时候多。
卧床的日子,大人们都出工去了,孤独一人的我整天望着窗外明亮的世界,心里独自黯淡,巴望着有人背着我出去走走看看;上医院的时候,由于当时山里尚未通车,所以不管是路程远近,我都指望有人背上我,免除病中的我步行的艰辛。
我的这些愿望在很多的时候还总能实现。卧床的日子,只要出工的母亲回家了,就会背上我到村里村外到处转转。这时的母亲总会扶起我,然后蹲下身,成一尊优美的雕塑。我总会双手围住母亲白皙的颈脖,母亲反过双手托住我,然后站起身,迈着碎步,踩笑了那一路野花。母亲就这样颤悠悠的背着我,我的头就贴着母亲的背,吮吸着母亲身上散发出来的淡淡的清香,心,也因迷醉而发颤。
出远门求医的日子,大多是出过几次远门的二哥带着我。到公社、到区里,到县城,最远到过武汉。其中最难忘的还是那次到武汉去的情形:二哥背着已病得奄奄一息的我,在县城火车站混上了火车,那时的我,根本没有心思体味第一次坐火车的快感,欣赏窗外世界满目的风景,我被来自体内的钻心的痛楚折磨得死去活来,我巴不得早一点到医院,早一点解除我的病痛。终于到了武汉,可二哥可能是为了逃票,不敢通过验票口,背起我沿着火车来的方向,往回赶。铁路上的枕木被我数得记不清数了,可抬眼一望,路还是没有尽头,我只能听到伸长脖子的二哥呼哧呼哧的喘气声,只能闻到二哥被汗水湿透的身子散发出的异味儿。我就在这上下的颠簸中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醒来时,我已躺在医院长廊的长椅上,只见坐在地上的二哥已累得像一滩泥!
到大队医院拿药打针的日子,大多由在大队读书的二姐带我去。我家在山上,大队在山下,约有几里山路。二姐只比我大两岁,一般的时候,我是不要她背的,但有时病痛发作,她就会背上我,慢慢地走着,尽管我的双脚都快拖着地了,被驮着的我也不见得舒服,但看到与我个头差不多的二姐吃力而痛苦的神情时,我就会一言不发,老老实实趴着,心里总会生发出许多的愧疚。终于有一次,背着我的二姐在下山的时候,被一颗石头磕绊了一下,她踉踉跄跄着想平衡自己的身体,但最终还是没站稳,背着我重重地摔在地上。我急忙努力地爬起来,骇然看见二姐的手上、脸上和额头上鲜血直流。二姐哭了起来,不知所措的我也跟着大哭起来,二姐就这样一路哭着,牵着同样哭着的我到了医院,而她自己只是把伤口处稍微处理了一下,就急急忙忙地赶着上学去了。多少年以后,二姐对我说:当时我只是怕你摔着了,要是那样的话,回去真不知怎么跟大人交待。听后不禁让我心热眼湿。
是啊!亲人们的背像一座坚实的大山,驮载着我童年的悲喜,也托举着我童年的希望。
多少年过去了,我渐渐长成了一棵虽不粗壮却也挺拔的树,也不用亲人们背着我去东往西了,更何况母亲的背因岁月的重负而变成了一张弓,一弯月,无法再负载我的痛苦和欢乐。但我始终不敢忘记,那痛苦的岁月,以及因我的痛苦而带给亲人们的苦楚。但我至今依然感念无限,有了这些经历,人的生命历程中,无不充溢着柔柔的温情和牵挂。
今年的国庆是祖国六十四岁的生日。和以往不同,这个长假为了环保,我们一家没有自驾旅行,而是参加了旅行团来畅游祖山和渔岛。
我们来到祖山原始森林纵情山水,感悟秋天,透过车窗看到祖山云雾缭绕的山峰,整个人犹如在仙境一般,车至山脚,我们欢呼着、雀跃着,向林间跑去。清新的空气、苍翠的树木、奇异的怪石,使人目不暇接。突然十里画廊谷在眼前浮现,红叶满山,野果飘香,秋风掠过茂密的森林,犹如被神笔描摹泼墨般,满山苍翠染上了黄、褐、红、紫,一幅诗意盎然的油画挂在眼前,那一座座山峰傲立尘嚣却又超然世外,给人一种心清无我的意境,不得不欣赏臧克家先生游后欣然写下的画境诗天四个大字。我们沿山间石阶而上,这里的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高崖瀑布气贯长虹,绝壁深涧云海翻腾,真是不胜收。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该下山了,本可以选择坐索道下山,但还是对这山这水依依不舍,于是便决定步行下山,只为再次领略三十六景,再次倾听溪水潺潺。
回味着祖山的峰、祖山的林、祖山的水,又准备一晚,清晨我们便向渔岛驶去。早上雾蒙蒙的,视野开拓之时,渔岛两个大字便豁然在车窗外显现了,大家兴奋地下车观看。进入渔岛门口,被一个大贝壳形状的顶棚所吸引,这便是渔岛的大门了。我们乘船上小岛,所乘的船是仿南方的乌篷船,极具特色。海风习习,沿途很多沙雕作品琳琅满目。下了船才算真正来到了渔岛,这是个海水环绕的地方,顺着两旁瓜藤缠绕的小路前行,大片的绿地引入眼帘,留心看林荫路两旁的植物,藤萝盘绕很有特色,盘起的长长蛇瓜还真像绿蛇在跃动,数不清的金色葫芦仿佛葫芦娃们在向我们招手。由于对水的喜爱,我们一家直奔温泉,海风的清凉和温泉形成鲜明对比,温泉上空蒸腾着被海风吹拂的热气,好似一条巨大的白色哈达。我们是最先进入温泉的,感受着泉水的热度,尽情嬉戏,人渐渐多了,气氛显得更加热闹。温泉过后我们来到海边,看着朵朵可爱的浪花,沉醉其中,海浪一浪高过一浪,在细细的沙滩上镌写着进退的乐章
祖山山峰的巍峨,渔岛大海的壮美,给我家的国庆假期点上了温馨的逗号,招引着我们再去亲亲哪山,近近哪水
高二:张倍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