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二

关于面对陌生面孔的那一刻的作文

《关于面对陌生面孔的那一刻的作文》【第一篇】

  人生是一个旅程。在路上,有多少人相遇了又错过了,又有多少人相识了又相离了。漂泊,似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宿命。奔泊,每个人都为相同或不同的目的地。由此,构成了我们绚丽缤纷,喜悲交融的社会生活。

  一直很孤独,总喜欢一个人旅行。与其说自己有点低调,保守,倒不如爽快的说是封闭。我讨厌变化,即便是一丁点儿。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静静地存活,不是很好吗?正如深居洞穴的虫子。

  总是走神后入神的发呆,望着窗户外的一堵厚墙,脑海中一片空白。我不喜欢这里,因为我不熟悉。记忆停在选择之前不肯离开,如不再转动的钟表指针。我知道是自己不愿向前张望。

  面对陌生的环境,我过去的理所当然的生活被打乱了,突然我感到无所适从,有一种被遗弃的感受。尽管先前的环境我还未完全适应,但我已经渐渐熟悉,并且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会慢慢融和在那个集体。

  从一开始就告诉自己要积极一些,岂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年多过去,自己依然消沉堕落。一直在寻找人生的大道,可自己好象进了迷宫,越走越深,越深越迷。直到现在,依如当初在路口一般迷茫。

  当相遇了又一个陌生人,我不知是该微笑还是漠视?当自己把自己关在自织的荚中,习惯了黑暗。假如突然光线刺入眼睛,我想我会感到疼痛。因此我死死地睡去,不愿醒来。

  曾经读到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遇到了极其巨大的挫折,决定离开世界。在他抱着一大堆不愿白白留给别人的东西匆匆低头走路时,不小心撞倒了一人,东西乱七八糟的撒落了一地。对不起,对不起。摔倒在地的男孩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满怀真诚的说着,而他则呆呆的看着。这个热情善良的家伙,他又主动帮助悲伤的男孩搬运东西。后来,他还邀请受伤的男孩到他家做客。那天,他们谈了许多,有关于音乐,学习,历史的。原来他们有那么多共同的语言,而这些是他以前从来不曾发现的。于是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在他们即将高中毕业时,那个伤心的男孩告诉朋友埋藏在心底的感激。

  我流泪了,因为感动。原来善良平凡的举动竟会创造如此感人至深的故事。于是,我期待着一次非凡的碰撞,将自己催醒。

  当我遇到陌生人的那一刻,我想我应该微笑。

《关于面对青涩——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的作文》【第二篇】

  青春当下,等待我们的是泱泱未卜的大世界。我们在一片混沌中喘息着,摸不到生命的脉络,旁人嘴里吐着迷惑人的话语像违法的黑厂房往洁净的空气中排放污浊。这条路,越往前走,越无知。莽撞,闯不出自己的小宇宙,只能沿着父辈为我们燃起的星星希望之火往前摸索。我想我陷入了一个困境,我需要灵魂上的支援。

  荒芜的心田被风吹着扬起烟煤,焦灼还在继续。直到那天,我翻开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

  主人公拥有如此完美的十八岁独自一人,徒步旅行。他和所有十八岁的少年一样懵然无知,他和所有十八岁的少年一样血气方刚,他和所有十八岁的少年一样涉世未深、无所畏惧。所以当他的肩头负上十八岁应负的红背包时,他并没有丝毫的紧张感,而是义无反顾地向前奔跑。

  在我看来,他的人生之旅,从十八岁启程,在十八岁里经受磨砺,最后于十八岁完成他的蜕变。

  启程,怀着满腔热血,他像一匹兴高采烈的小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他是一个毛头孩子正在告别童年。从清晨走进下午,他寻不到一家旅店。他固执地想,旅途中怎可缺了旅店,正如人生缺不了理想。刚踏足社会,这是他萌芽的理智,幼稚却不失道理。诚然,这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理想就像盖茨比的绿灯,我们总向它伸出手去,却只触到它的光。但人生的海洋上,理想是必不可少的帆。

  沿途,他成了一只船。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他颠簸着,心心念念的,依然是不见踪影的旅店。然而他以为自己找到了希望,他搭上了一辆车,即使它那么破,好像随时都会散架。但他不在乎。但轻信他人是要付出代价的,为着他的无知,他什么都没有了。其实我们都是这样的,嘴上口口声声说着有不变的信念可以为其赴汤蹈火,一旦遇上了可取代的物质,原本绷着的精神就被安逸拖垮了。这条路那么长,坚定信念没那么容易,贪图一时欢快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终点,他卧在泣血的残阳里,那么舒适,夜色从远处赶来,吞没了他。像参透了一般,原来一直要找的旅店,竟一直在这里。兜兜转转,命运那么荒唐,跟我们开一个又一个玩笑,遍体鳞伤过后,我们发现其实生活就是那么简单,但它被我们过得那么复杂。俯首抬眉间我们跨过了时光的裂缝,世界仍转动着,终于能跟上步伐。洗去青,直面责任。

  轻描淡写的却刻骨铭心。沙丘连绵着,掩埋他的原本在黄沙中鲜红刺目的背包,正如悠悠岁月洗濯他的青涩。十八岁需要旅行,十八岁需要被放逐。流浪着,淌过海水再裹上黄沙。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高二:梁晓雨

《关于面对司马迁的作文》【第三篇】

  面对司马迁,心中感触颇多。最多莫过于他忍辱负重,完成巨着的伟大精神。于此同时也让我想起自己的处境。

  题记

  尚记两千年前,司马迁就在父亲临死之前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业,成为西汉的太史令。然而他所继承的并不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官位,而是一个责任他父亲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完成他所未完成的事业。这不仅是他父亲的遗愿,也是历史负于他神圣的使命。

  但是美好的事情常常还会那么的一帆风顺李菱事件发生了。他被处以宫刑,这对一个男子来说是一件奇耻大辱,正如他在《报任安书》里说的最下腐刑极矣。按理说他应该以死明志,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史命。他不想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死去,他要以史雪耻。正是他有这种常人所没有的精神,才最终完成了历史巨着《史记》。

  回想司马迁一生坎坎坷坷,命运不济,遭遇悲惨。但他最终成就了一番在事业。这使我内心受到了时代的质问:司马迁能在那样的环境下取得成功,难道我们不会成功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一定能成功,因为我们具有司马迁所不具有的许多有利因素。

  首先,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高度发达,人民平等自由的社会里。社会高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里人才都供不应求。所以人们才有所用,各司其职。这为印我们的成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司马迁生活在两千年前封建君主专制社会里。虽说他处在统治阶级行列,但他的命运完全不象是一个统治者。这是因为他经常陪在皇帝身边,皇帝高兴时也只不不定期是一些微薄的赏赐而已,但当皇帝不高兴时他可能就要脑袋搬家了。他被处以宫刑。这也应了古人的话:伴君如伴虎。但这也许已经很幸运了。再说当他完成《史记》时汉武帝没有毁掉它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司马迁能完成《史记》是一件有风险的事,而《史记》能流传下来更是一件幸运的事。然而当今社会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吗?所以这好是最重要的因素。

  其次那就是时间。古人由于诸多原因,大都寿命很短,能活到六十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司马迁也只不过活到知天命的岁数。也就是说他用来完成,史记》的时间也不过三十多年而已。但现在的人活个八九十岁也是很常见的事,而这个数字古人是不敢想的。所以我们从成人到死,少说也有六十年吧。我们花上司马迁两倍的时间还愁不能成功吗?也许你会说司马迁是天才,而我们是凡人。但爱迪生说过天才那就是一份灵感加上九十九份汗水。所以无论我们天资怎么愚笨,我们都可以用时间来弥补。所以我们都是成功的种子。

  我们不必太执着于古人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们应相信逆境能锻炼人,那顺境不是更好吗?所以面对司马迁我们应增强自信心,相信成功最终是属于我们的!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