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们讲的――读书行的人,智商比读书不行的人的高;用功的人的智商比不用功的人的智商高,我全否认。应该只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勤奋是可以肯定的,不可以说人的智商是可以肯定的。当然也不排除先天的或是后天的脑坏,作为一个先天或后天没有受到脑坏的人是应该一分为二的去看待问题。
对于人类来说,只要你没有受过大脑刺激,那么我们是不可能去评价一个人的智商的问题的。谁可以大胆的说爱因斯坦的智商就一定比平常人的高呢?起码他本人就要反对了。你可知道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什么样儿吗?在四五岁时都还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七岁时才开始说他的第一句完整的话。这是他成为科学家的预兆吗?是他高智商的先现吗?如果不是,就可以说成他是底智商的吗?爱因斯坦曾说过:他只不过是比平常人多去想了些问题,多用了自己脑中应有的功能而已。对于他的智商的问题来说,他也仅仅比常人多了那么点儿。如果他是智慧的带表,那么,他也只开发了拥有的10%多一点而已,那意味着常人只开发了拥有的3%还要少。作为一顶尖的大科学家都只拥有那么点儿。据此,这可以说人的智商高低的问题了,而是应该说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大脑是否作出了相应的运用。
问题就这样,读书的行和不行并不代表智商的高低,只可以说成是是否用功而已。如果真从论智商来看,那和我一起的人不都成了底智商的人了。谁叫我们是次重点班的人呢,还有那些平性班的人呢,还有别的之所以说,智商是不能说谁高谁底的。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所从事的。干同样的别人做的事我们也应该行的。
论中国高中教育之现状
教育?教育是个什么玩意儿?谈到中国的教育,这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范畴,所以就加了一个现状,这就触及了许多人的神经。
教育,谁可以给出一个较全面、较准确的解释或说法?说到教师,人们是很容易理解的了;说到教授了,也许只是人们意识观念里的一个形象,也知道是个什么玩意儿;现在的中学生,有几个是可以完全理解教育的含义的。
说到教育家,也许中国有个很大的,应该归属孔子吧!几千年前,不认识字的人都知道这个孔老二,你说这孔老二的影响力怎么样?
道这孔老二也是多么的厉害,让不认识字的人认识他;让不认识字的人认识教育家(当然,现代也不局限是文字,更是科学),这才是真正的伟大!这伟的也太大了,把中学生都围进去了!
看到一批一批的高中生因高考失利而不能自拔,离家出走的、跳楼自杀的,变成精神病的、抑郁症的等,无不让人痛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重复着,总没有人提出,有的是不敢,有的是不会提,有的是不想提。久而久之,教育之弊大矣,学生之弊大矣,社会之弊大矣!千年文化传脉就这样被肢解着!
试问:所谓被正式录取的,到底有多少才是真正合格的;只差那么几分、十几分或者几十分的人就是不合格的么?
试问:真正的才人就真是用一页破试卷就能决定的么?
试问:一页试卷就真能决定一个学生的能力么?如果真是这样,也未免太荒唐了吧!
荒唐!荒唐之极!
孔子为了一个教育家的名头,可是穷了一辈子;而现在的教育家,为了一个特级教师的名号,主要目的就是钱!
可以发现,不只是受教育程度低的人,还包括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踏进这个社会后,连最基本的一点礼貌都没有,更别说做人的道理了!
这就是现在的官二代、富二代多的满街都是,至于那些无官无分的,满街都是人渣!
有了问题,连最基本的原因都搞不清楚,就像黑暗中的狗一样,听见别的狗叫自己也跟着狂叫,即和狗的行为都差不多,这还不愚昧无知么?
既然是教育的腐败,为什么不承认呢?但也不是不承认,是忙着挣钱,忙着搞活,忙着增长GPD呢!
一个社会现象的产生,它绝不是偶然;一个国家问题的出现,它绝不是一天两天!
现代,文化课成绩只代表一个人当前的处境,不代表一个人的实力;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要全面发展;现代的文化课只是一个形式的误导。学校你是很优秀的,也不代表你出社会以后也是优秀的,现在的社会要想立足,就要全面发展,不只是文化课。这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精华!
如此,是我们的目标太小、眼光太短!一个人一生在一个书上吊死,这是何等悲催的事情;至于对未来教育的展望,小时我们都知道亡羊补牢,也许那时没有政府、政治格局,高中之弊日益厚矣!!
笔者:曹富荣
2012。07。25
甘肃庆阳环县环县第四中学高二:大唐东龙
中国的教育总能用死板来形容。
为什么说是死板呢?
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在中国教育制度的实施中来寻找答案。
从古时科举到近代应试教育再到现在的素质教育,中国的教育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化,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却是一成不变的,都是一纸定人生。
古时的八股文,形式固定,内容僵硬,造出来的一批一批的所谓的人才,其实都是书呆子。仿佛这是自古天成的一样,中国的教育无论如何风风火火的改革,都只能造出纸上的皇帝,没有一点实际才干!可悲的中国教育
再来说中国近代的应试教育,这是古科举发展到现代的辉煌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所有国民都在灵魂深处烙下了应试教育;这个时期,所有的国民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练就了一身的非凡本领。这一身非凡的本领是什么呢?是用一刻钟背下一本书,是千千万万份试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无论什么知识都是死记硬背,从来不会去消化,只是单一的储存在脑中;天下万般事,唯有老师的指令是真理,即使老师是错的,大家都还是惟命是从。从来不会去思考什么对与错,只是一味的接受。
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即使你有再出众的才华,也只能被这种教育将才华点点抹平,让你成为一个大众化的人。
应试教育影响了很多代人,直到现在应试教育的概念都还在人门脑中安家,真是根深蒂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接下来谈的是素质教育。何为素质?以培养学生德、志、体、美、劳为重点,全面发展学生潜能,以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理念来指导教育学生。这概念说得美仑美奂,但实际呢?
在学生中最流行这样一句话,减负课本少,教辅资料多。减负不减重,背上大山多。嘴上说素质,笔下是应试。这句话真是形象啊!
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到了素质教育,就马上提出减负这个概念。刚开始,学生们还欢喜了一阵,可到后来,大家却发现减负其实是形势上的减,实际是在加大我们的负担。课本上的知识变少了,课本变薄了,但是我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老师要求买的资料越来越多,课桌里早已被书塞满了,课桌上仍是山一般高的资料。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减负吗?
素质教育到底是何种教育啊?有人说这是变了称号的应试教育,对啊,打从一开始那些个教育专家就在那儿挂羊头卖狗肉,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他们简直把我们当猴耍。
我们这一代人,科举早已离我们远去,所以我们无法知道科举到底怎么样,但是我们却是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一批先者,我们明白中国的教育制度。
在这个所谓的精英云集的时代,国家提出教育革新,教育多元化,于是便引进了所谓的精英人才教育,在这些这样那样的教育背后,其实还不是那一纸定人生。
我们还是学生,看着中国的教育之路,虽不如那些老师学者看得透彻明了,但我们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份子,也深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学海路一走就是十七、八年,人生的四分之一都用在了学习上,学习先贤圣明,学习科学计算,为人生后面的四分之三打基础。
但中国的教育现状着实让我们心忧。我们需要的是一条出路,是一种能走向成功的教育模式,不是这个时代下教育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