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梅兰芳
那才是一个真正追求艺术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都爱听戏,不仅爱听还爱唱。戏一开锣,便是名角的出场,不管唱得如何,先混个眼熟,唱绝了座们给你喝个彩捧个场那你就红了,而且是大红大紫。唱不好你就只能是辞了梨园行,永远出不了头。
京剧艺术发展到民国,那就是唐诗和宋词。也成了一个时代的文艺标志。唐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宋有苏轼,柳永,辛弃疾。然而民国也是人才辈出,余叔岩,杨小楼,梅兰芳,这是一份长长的名单,名单中的任意一人在梨园界都举足轻重。扮上妆是老生,也是花旦。卸了妆就是艺术大师。
梅兰芳就是艺术大师,他唱的确实好,梨园行里的规矩是圈不住他的,因为他不守旧。是的,梅兰芳不守旧,守旧的梅兰芳是不会大红大紫的,对传统戏剧的大胆改革才是他的性格。由此在电影【梅兰芳】中,守旧的十三燕这才败给了梅兰芳。这不是老生敌不过花旦,而是京剧的改革时代到来了,梅兰芳只不过走在了改革的最前沿,所以他才成功了。
从林黛玉到杨贵妃,从李凤姐到王宝钏,甚至那个苏三。处处都活跃着他的身影。在电影【梅兰芳】中孙红雷对梅兰芳说的一句话你的时代到了。是的,这就是属于他的时代。毫不客气地说,他肩负着一个民族文化走向兴盛的重担。当他站在美国歌剧院舞台上时,他已经属于全世界共有的,我们理应清楚,在半个多世纪前,我们早已向世界推了出国际梅。
写到这里,我耳边忽然传来一阵如潺潺流水般的唱腔。我知道,这是梅腔。在悠悠的京胡声伴奏下,仿佛又听到那久违的海岛冰轮初转腾。我又知道,这是梅先生一生最满意的作品【贵妃醉酒】。由此,一代梨园娇子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高二:桑建华
别了,我相处2年的哥哥姐姐;别了,流逝在校园的岁月点点;别了,一起踏过的行迹片片。一切都像烟火的美丽,那么美丽,轻轻划过无人的天际,曾经的回忆,埋藏在心里,渐渐酿成了蜜,无法掠去。
开心就好,勿忘心安
你那飘逸的发型,嘴角永远保存的微笑,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每次打招呼,都喜欢轻抚过我的头,记得我最讨厌别人摸我的头,可是一看见你的微笑,我就生气不起来。你常常喜欢开玩笑,总让我从心情低沉又重新对自己充满信心。常常故意的不理你,看见你生气的时候好玩的表情,不知不觉,我竟被你感染,也常常把笑挂在脸上。谢谢你,让我在初中烦闷的生活中寻找乐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长海
你拥有远大的志向,想当一名国际象棋师,我对这玩意儿一窍不通,没办法与你切磋。你总能在我做错事的时候提点我,告诉我做任何事脑袋都要转一转。你总能在学习上帮助我,在数学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常常拿题向你请教,你也乐意为我解答。最让我感动的是,既然毕业了,还想着我,帮我复印了十几张复习试卷。这让我觉得,原来不知不觉中付出的真心也会有回报,让我渐渐与同学甚至"敌人"的关系越来越好。你也让我确立了志向,让我努力前进。
生活就像环形梯,渐行渐远渐无声。在离别的伤感中,我总能在回忆里寻找一丝快乐,最曾经相处的时光里,我总能找出一条条人生警讯。与你们相处的日子我学会了乐观,为人处事与你们离别的时刻,我留恋,我回忆。。。。。。就算内心深处有些伤感,但我觉得我该化忧伤为动力,让你们看到我的新成绩,让你们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离别的滋味------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呀!
高二:童曦
我不想说得太多,听得太多,想得太多,看得太多,因为我怕自己感动,继而为不得不接受的一次又一次离别而悲伤遗憾,为一次又一次的重逢而翘首企盼。
我不是一个喜欢寂寞的人,我喜欢热闹,喜欢与朋友们在一起,喜欢看到所有的事情都以大团圆结局。然而,事实上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任何事情都终有离别之日。我害怕热闹离我而去,害怕面临离别后心情难过的结局,害怕离别后那思念的痛苦。因此,我深深的理解了黛玉喜散不喜聚的心情。看来我缺少的是王勃那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胸襟。
沉默或许是避免忧伤的有效方式。不认识,不深交,就不会有离别时的肝肠寸断,难舍难分。而我又很怕冷清和寂寞,又时时期待着被注视被关怀。做人有的时候真的很矛盾。难怪有人说,人是众多矛盾的结合体。实际生活中,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有时真的相距太远太远。我常常自己劝自己要变得坚强些,大度些,但我似乎永远达不到离别是为了下次的重逢这样的思想境界,或许是因为我的占有欲比较强的缘故,总是希望身边的朋友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自己的周围,始终如一地关爱照顾自己如亲人。